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部湾:一块日趋势崛起的经济“洼地”卜云彤近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谈论:北有渤海湾,南有北部湾。环北部湾地区,既是我国东部沿海开发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也被舆论看好为2000年前后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有希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从战场变为市场的地缘优势环...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7,(3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西部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合作治理困境与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治理机制是为解决地方政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ICA)问题而采取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我国当前的区域合作治理以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协作为主要形式,存在着横向政府协调缺乏约束力、纵向政府过度介入与介入不足并存、社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境,交易成本高昂。本文提出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的概念,认为在区域合作治理中要正确发挥纵向政府的作用,将上级政府的纵向嵌入与地方政府的横向协调相结合,以降低交易成本。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受到区域合作性质、区域合作风险、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地方政府自主权等因素的影响。嵌入方式包括政治动员、法律和行政命令、战略规划、制度激励、项目评估、省部际联席会议等。应根据区域合作的不同类型,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合理选择纵向关系嵌入的时机、程度与方式。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为我国府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合作,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区域合作已成潮流之势。从我国国内来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经济圈已成为我国经济最有影响和最具活力的地区。其他地区之间也出现了区域合作的强烈愿望。区域之间的合作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但在我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和越南的北部,构成了环北部湾地区。而中国环北部湾的三个区段,正逐渐形成环北部湾经济圈。随着越南加入东盟及东盟贸易自由化的加速,中国区段经济发展水平优于越南的现状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专家预计,今后10年,越南在吸引外资、增强实力、拓展市场等方面都将获得对中国区段的比较优势。面对这种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以广大西南地区为腹地的中国北部湾地区,能否顺利实现其跨世纪的构想?请看本刊这一期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构想——美国大都市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灏 《行政论坛》2010,17(5):94-96
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各个地方政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但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效果仍不容乐观。美国大都市区在政府合作和协调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我国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受条块关系不顺、政绩观和二元行政文化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亟须建立制度化的跨区域协调机构,完善区域合作规则和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区域合作中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模式: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冲突与协调,始终是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的主题。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模式,涵盖治理主体、治理客体与治理机制等内容。根据国内外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模式归纳为科层制、市场机制、社群治理以及网络治理等四种类型。每种模式均有其优缺点,都有独特的生长环境与制度空间,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治理绩效各异。中国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协调,属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科层制模式。针对当前区域利益治理模式的存在问题,需要在区域治理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对泛珠三角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就国情来讲,就是要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应从战略高度审视"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杜新  刘伟 《瞭望》2006,(29)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聚集境内外资本的第一梯队,而“环北部湾”地区,则很可能成为第二梯队“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提出,可能引出中国第四大经济圈的热烈猜想。作为中国西部惟一一个沿海的省份,广西谋求“海上突破”的战略从未停止过。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决定兴建的  相似文献   

10.
区域政府合作难题的理论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政府之间的合作正在逐步形成,在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区域政府合作的难题概括为集体行动的难题,囚徒博弈式的难题,公地悲剧式的难题和不完全信息状态下协作的难题,并从这四个角度分析了区域政府合作中协调行动难以达成,区域合作旗帜下的利益冲突,区域合作中共享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信息沟通机制缺失等问题,旨在为提高区域合作绩效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自云南省政府2007年提出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以来,滇中地区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滇中地区各地政府的自身利益导向,辖区政府间不规范竞争,地方公共政策的局限性难于对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政策体系建设发挥实质性导向作用等问题突出存在。因此,搭建滇中城市圈公共政策平台,建立滇中城市圈沟通协调机制,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政策成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略论区域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合作是我国各个区域都面临的重大课题,因为区域合作是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竞争力和创新力、完善管理体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区域合作也是区域经济管理这门学科必须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区域合作重要性的理论分析区域合作,是指不同的区域在物质资料生产、流通、信息和技术开发过程中,彼此相关和相互依赖的各经济单位或组织之间,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物质利益,同时也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通过一定的合同或协议,组织起来的各种联合体和建立起来的各种经济联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我国学界对区域经济和区域合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在实务界也取得了众多成就。但其中也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既有研究现状,从法理学的维度对区域经济与区域合作论题进行宏观性地反思,并以"环渤海区"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合作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根源。  相似文献   

14.
蔡岚 《党政论坛》2007,(5):25-2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地方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消除行政壁垒,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形成整体竞争力以实现共赢.在这种潜在利益的刺激下,地方政府之间正在逐步形成区域合作与协调,如长三角、珠三角、泛珠三角、大珠三角、京津唐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化正从"点"向"面"发展和提升,对于区域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各个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发展渴望,可以用"争先恐后"来形容。今春"两会"期间,粤港澳特别合作区、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板块,  相似文献   

16.
区域行政执法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保障。当前因行政区划、行政立法、执法体制、执法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区域行政执法合作面临诸多制度性障碍。根据我国区域合作的实践和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应建立起以制度化机制为基础,非制度化机制为补充的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7.
优化与整合: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理论探索》2016,(4):69-75
当前,由于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体系的碎片化进而引发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碎片化问题的产生,已成为区域合作治理的严重障碍,需要进行优化与整合。总体思路是:进行价值重塑,构建实现合作共赢目标的价值理念;优化权责设计,构建实现问题结果导向的权责体系;实现制度优化,构建实现过程控制功能的制度体系;促进政策协同,构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政策过程;加强利益调节,构建实现补偿与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实现互补与共享的资源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区域的协调发展国防科工委技术指挥学院宋泽滨,邢树森一、地区社会协调发展地区发展是社会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地区发展旨在使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全面、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目前,我国地区发展总的状况是发展不平衡,其...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治理模式开始突破分割式治理模式和经济协作式治理模式等传统模式的窠臼,进入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式治理模式的新阶段与区域内各省市彼此主动对接、深度互动的新时代。长三角区域内核心城市上海"主动走出去"、上海周边区域中心城市嘉兴与南通等主动对接上海的区域合作创新实践,开创了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复合创新动力,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规划引领动力、长三角地区多层次多领域多专题的共识协同动力、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上海的主动作为与周边城市主动对接的互动动力等多重动力的复合。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通过密集规划、精准接轨、深化落实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创造了主动对接、全面对接、深度对接等新型区域合作新机制,推动区域治理范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深度转型。由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开辟的区域治理新型空间、新型任务、新型目标、新型绩效的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实现,昭示着当代中国区域善治发展道路的全新型构。  相似文献   

20.
杨万春 《学理论》2010,(8):11-12
不同的区域竞争存在着负效应,表现为区域之间竞压土地价格,一些企业处于观望态势,使竞争双方部分资本与土地资源处于相对呆滞状态;区域工业用电市场的行业割据,阻碍生产要素最佳配置。产生竞争负效应的直接原因是非理性化的政府行为,而利益屏障与体制障碍又是产生非理性行为的根本原因。矫正扭曲的区域竞争状态和政府非理性经济行为,就要实现政府行为的三个结合。因此,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区域管理和探索双赢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