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理论》2017,(9)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地方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从哈尔滨市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出发,归纳和总结了哈尔滨市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力求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曹超 《民主》2014,(11):34-34
<正>为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深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体现民进组织服务社会的社会职能,2014年5月14日,民进南郑支部携手红庙镇逸夫完全小学开展了"牵手留守儿童,共圆希望之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县委统战部领导、民进南郑支部会员、红庙镇逸夫完全小学全体师生参加了活动。活动仪式上,县委统战部领导及民进会员代表为16名留守儿童赠送了衣物、文具  相似文献   

3.
门萃苗 《学理论》2012,(15):59-60
主要介绍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关爱等的不到位,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充分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从而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父母长期缺位,缺少父母的关爱,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不衔接,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三位一体的社会层级体系,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舒迪 《慈善》2016,(2):6-8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发布的《意见》,抓住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和健全救助保护机制这两个重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安排和系统性的顶层制度设计。《意见》还提出,要建立完善家庭、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农村留守儿...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3)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这一群体最大、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常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情绪暴躁,容易失控;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失范等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次是学校教育不足,再次是社会关爱缺乏。要采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完善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缺失。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8,(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直接导致了我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加,留守儿童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以湘西吉首市马颈坳镇的留守儿童为典型,以了解本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0)
留守儿童一直是农村小学教育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最佳教育阶段年龄段,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将对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全社会都应该关注。从小学教育的视角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智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建议,期待引起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璐 《学理论》2012,(29):200-201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沟通,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采取住校生管理模式、志愿者家长模式、互帮互助模式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模式等四种关爱模式,以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健康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0.
《慈善》2021,(2):F0002-F0002,F0003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中华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实施对象为国家高度关注的留守困境儿童,符合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范畴,为拓宽项目筹款渠道,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实际困难,总会申请了2020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补助资金150万元,加上自身配套18万元,共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西藏五个省(自治区)开展针对留守儿童帮扶的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刘珈含 《学理论》2013,(10):100-101
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带来了三农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突出问题。通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社会实践调查,对哈尔滨周边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从而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安全问题和道德问题等严重的问题,提出将医学生社会实践与留守儿童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对其巩固专业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以及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政策与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且存在一些相对较为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红 《学理论》2013,(17):62-6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总结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弱视,会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主要阐述了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现状,并就如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陈旸 《民主》2019,(10)
正2019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民进河南省直五支部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研学体验城市生活"主题助学活动。来自河南省周口淮阳县留守儿童学校——安岭镇实验小学的24名同学在民进会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院、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城市地标性建筑。三天的活动,令孩子们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返程时,安岭镇实验小学校长李健动情地说:"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子女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佘凌  罗国芬 《青年研究》2005,18(10):34-40
留守子女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东邻日本社会所长期存在的"单身赴任"现象所造成的一些问题,与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所造成的留守子女问题有某些类似之处.为把留守儿童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对日本的单身赴任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思考,分析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在调查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黑龙江省贫困县域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调查和个案工作等方法,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许小燕  孙奔  杨柳 《学理论》2014,(1):98-99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日趋壮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找出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原因,并加强和完善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胡和  周琴  徐珊珊 《学理论》2009,(25):116-117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到城市,随之出现的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因其民族性和地域特殊性成为留守儿童中更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群体。课题组根据对凉山州甘洛县彝族聚居地的考察,对彝族留守女童及其家庭成员的实地走访,了解到当地留守女童的现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