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学理论》2014,(7):7-8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与生态环境完美契合。通过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表明环境问题是我们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它不仅是经济问题和发展问题,还关乎政治和民生问题。对未来美丽中国的铸就要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着力点,要依靠公众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2.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要实行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度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建立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1)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联,主张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生态社会主义在其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风险社会中,生态风险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根基,人类"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虽然中西所处的生态治理语境不同,但面临的生态风险问题却是大同小异的。全面认识我国的主要生态风险,科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的路径,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我们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带来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主要包括:深刻揭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要内容的科学论断,阐述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提出了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强调了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根本之策的科学观点,提出了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保障的科学论断。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必须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弘扬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突出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共享低碳生活;完善工作格局,凝聚最强合力;坚持全程管控,构建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但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代价。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词汇"美丽中国",其丰富内涵立即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如何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美丽中国",我国传统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清新而深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寡欲知足",道家以它独特的哲学视角给我们如何看待生态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和部署,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实了"以人为本"理念,既丰富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也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真正落实。"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民族复兴、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描绘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美好未来,正在由科学发展之路一步步走进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帆  杨延虎 《学理论》2013,(14):1-2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遇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进而唤起生态建设理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观和消费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4)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为其追求的目标,对社会变革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而描绘了一幅崭新的社会蓝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今天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生态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一个由诞生到成型再到完善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了新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学理论》2013,(19):19-20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我们要挖掘美丽中国文化内涵,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和新的理论表征。生态文明观由"绿化""保护"的自为阶段进入"美丽中国"的自觉阶段;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进入到新时代的主动型关系;生态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形成整体性耦合关系;实践活动由传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被动状态到新时代的主动状态;生态文明的演化从"天人合一""征服改造"提升到"和谐共生"的高级自觉阶段。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10)
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严重影响,人们在应对地球危机的实践中选择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们摆脱生态危机、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总体对策。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开始重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科学的理论源头和发展过程,更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绿色梦",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法律法规和生态科学和技术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制度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通识课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加强社会实践,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强劲的驱动机制是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网络治理和系统论的学术资源,尝试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系统模型,并对其形成机理和主体驱动力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在宏观层面,政府、农民、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地互动协同和有效整合,以形成强大、可持续的合力。在中微观层面,要促进驱动要素层次的协调优化,不仅要注重发挥法律与公共政策、资金与利益的驱动作用,更要重视和增强科技与人才、文化与教育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动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新的论断,特别是在江西考察期间,他提出要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抚州抓住江西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大好机遇,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抚州样板"。本文通过研究抚州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特色,总结出抚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抚州样板"。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2)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中国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以生态文明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新布局与人民群众、企业、政府的努力密不可分。花都区作为广州市古村落分布较为聚集的地方,美丽乡村的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广州花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探讨生态文明理念,努力推进其新农村建设,力求开辟建设花都美丽乡村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而体系构建的全方位与整体性、系统性与衔接性、层级性与协调性、创新性与传承性是当前制度建设要解决的四个主要问题;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个人三位一体的社会生态实践是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契机,首先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然后简述深圳以“生态立市”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成效和现状;分析了深圳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全市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打下了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坚实的基础.最后明确了“树立绿色价值观和生态政绩观,坚持低碳发展方向,以环境容量为约束”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战略,提出了深圳稳步向生态文明之都目标迈进、全面打造美丽宜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美丽深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8,(10)
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诞生于西方生态危机爆发、西方绿党成立和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奠基于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等理论。他认为,树立人、自然、社会三者统一的整体观是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提;资本主义由于受经济理性的制约不可能承担起生态重建的任务,所以生态重建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基于此,高兹提出了"生产得更少、生活得更好"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