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使命。对此我们要有全新的认识,树牢政治责任意识,及时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顺利实现"三个自信"进课堂、进头脑,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两避免三重视"。  相似文献   

2.
对"坚定党员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研究"的问卷调查发现,党员干部关于"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构想"与"党员干部对‘三个自信’的评价"的总体状态相匹配;党员干部在"三个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理想信念动摇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员干部在"三个自信"中的引领作用亟待加强,对吸取苏共下台教训缺乏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因此,加强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要重视全党理论学习,强化理想信念,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青年群体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2)
毛泽东思想为"三个自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想借鉴。因此,要科学论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中汲取养分。通过梳理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各自的研究进展,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结合研究的意义,指出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研究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指明道路的一篇重要文章。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新时期中国人民新的"宣言书",是《共产党宣言》中国化的产物。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理论是"三个自信"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三个自信"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5.
刘昊 《学理论》2010,(26):307-309
六个"为什么",是当今关系到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扼要阐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重要史实,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正确解答六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利煌 《学理论》2010,(15):267-268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给广东高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赋予高校更高的使命。对于广东高校的"两课"教师而言,也应当把《纲要》的相关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了解《纲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投身到《纲要》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7.
叶桃 《学理论》2014,(20):128-130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对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从"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的实践依据、历史依据、文化依据,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定"三个自信"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三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的理论化色彩与大学生娱乐化偏好的问题;单一知识论灌输与大学生丰富价值观塑造;理论性、复杂性、生动性要求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能力不足等三对矛盾和挑战。为此,"三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寓教于乐、实现理论化与娱乐化之间的平衡,必须内外兼修、化解理论说服难度大与思政课教师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须知行统一、实现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闪兰靖 《学理论》2015,(1):34-37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理论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用"三个选择"艺术地统领"纲要"课教学的主要途径是:结合现实热点、难点,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遵循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讨论课课时比例;重视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必须要理解各自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从而入心、入脑。坚持"道路自信",其逻辑与历史意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具有兼容并包性、对历史经验与国情的统一思考。"理论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体现在:其理论核心——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制度自信"的逻辑与历史意涵为: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对自己所高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自信,是实现"中国梦"愿景的政治基石。然而,在当前我国高校的一些知识分子中,由于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三个自信"认同问题。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当前我国应该不断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红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证,持续性推进高校知识分子对"三个自信"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殷红 《学理论》2014,(6):282-2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构成"三个自信"理论的核心。高职学生坚定"三个自信",可以深刻把握我国国情、理性思考民族命运、主动担当历史重任。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三个自信"的理论来源、"三个自信"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探索培育"三个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3)
坚定军校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实现强军目标,筑牢军魂的内在要求,也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命题。作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三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学员主观因素,也有外部环境使然。解决这些问题,应注重多策并举。  相似文献   

15.
苏若雪  李朝阳 《学理论》2014,(15):281-282
引导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大学生在"三个自信"中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坚定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1)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实践前提和心理保障,实现中国梦是"四个自信"的终极目标、应然结果和价值旨归。"四个自信"与实现中国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深刻自信,源于将党内法规作为政党治理的依据和切入点所实现的显著治理成效以及法规本身日趋完善提升的制度信心。将视野开阔至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角度,党内法规作为政党治理的中国方案,其治理成效的坚强后盾来自于坚持道路自信的方向、弘扬理论自信的价值、发挥制度自信的优势、传承文化自信的精神。从“四个自信”的角度透视党内法规近年来的成就,既可寻迹党内法规建设前进不竭动力之源泉,又将指引党内法规建设未来发展之方向。  相似文献   

18.
梁晓理 《学理论》2015,(4):229-23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高校,应不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三个自信"的关系,并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把"三个自信"贯穿其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徐文虎 《学理论》2011,(2):327-3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这门课属于历史学科,更是一门政治理论课。开设它的目的是使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了解这门课的性质和功能,教学中才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它的目的和功效。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内涵模糊和权威认同被弱化的问题。因此,应围绕"四个自信"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建设,并拓宽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