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彤 《理论探索》2015,(3):75-79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难题,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则是"三农"问题的掣肘,尤其是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一些问题。从供给主体角度来分析,具体表现为:各级政府的供给不力,村委会的供给与农民需求存在偏差,村社民间组织的供给水平较低。其根源在于:供给主体能力受限,即基层政府权责不对等,供给能力减弱;村民自治权力削弱,难以发挥供给作用;村社民间组织汲取资源能力减弱,供给行为受到限制。因此,提高供给主体的相应能力,应明确各级政府权责,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增强乡村自治组织的领导力,缓解供需矛盾;培育合作组织,提高自我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公共产品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政府供给,公私合作供给、非政府组织供给以及市场供给.每一种供给方式都存在固有的缺陷,不足以单独发挥作用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好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来构建多元化、分层次的供给机制从而使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合理地分配.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含政府决策能力现代化。当社会政策需求的无限性与政府政策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持续存在时,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可能会无意识地造成政策供给偏差。这一偏差的出现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决策者决策能力、决策机制及决策技术等因素相关,其存在不仅会抑制一些合理政策需求,还可能恶化政策问题,浪费政策资源,损害政府公信力。因此,应通过加强政策理论教育、强化民主决策意识、完善科学决策机制、采用先进决策技术、提升决策能力水平等措施减少客观政策供给偏差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服务的社区化——以昆明市盘龙区劝学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红 《行政论坛》2005,(2):21-23
公共服务社区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选择。社区成为全球政府实现治道变革的平台,它能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有利于形成政府与公民“双赢”的局面。目前我国公共服务社区化中存在的问题是:“行政化倾向、市场化倾向、搭便车和不规范行为等。公共服务社区供给的改革应包括:对社区供给的繁复的公共服务进行科学定位、加强社区自治组织架构的建设、与政府合作、建立社区公共财政体制、探索多中心集体选择的激励机制和提升社区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长中的重要职责,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保证内需持续快速地增长.其中,政府能否合理地供给公共物品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构建一种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以社会性公共物品供给为主,实现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对均衡,避免公共物品供给的过度市场化,实现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7)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英国等国家的实践经验,公共服务供给打破了原有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向多元化供给模式发展。结合武汉市在城市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两个领域的供给现状,分析对比了引入市场的多元供给模式和政府主导的单一供给模式。对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娟 《理论探索》2017,(1):92-98
政府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其公共服务职责的合理分工也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型和多元供给格局的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还面临着"职责同构"下的笼统供给、财政制度限制下的公共服务供给乏力、"GDP增长"指标波动压力下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扭曲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理顺政府职责配置关系,合理划分各层级服务职责,加快对省级以下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根据权责一致原则细化财政制度设计,规范公共服务供给的操作和执行;科学构建公共服务供给激励机制,确保各类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亟待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从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向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民四维框架下的"多元协作供给"模式转变。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应承担主要供给责任,市场与第三部门应积极参与供给,农民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9.
论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耘 《理论导刊》2007,(5):77-79
在市场因素作用不断增强、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量日益增长和需求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应进行市场化改革。由于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方式在效率方面各有优缺点,而且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公共服务的类别和性质选择适合的供给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三大问题,其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供给机制和各级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单一等。因此,应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厘清各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职责,建立财权事权一致的投入分摊机制;鼓励与引导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私人参与,形成多元化供给格局;实行大村庄制,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创新是政府管理的永恒主题,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所形成的"蝴蝶效应"引领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服务变革的方向。英国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变革经历四次大规模转换,价值主导分别是政府本位、市场本位、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供给主体分别是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供给方式分别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混合多元,形成了官僚体制的供给模式、效率政府的供给模式、整体政府的供给模式和分权政府的供给模式。要实现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供给配套制度,激励政府部门自为供给、社会组织自治供给和公民自主供给,实现质量与效益统一,规模与结构匹配。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基于城市层面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财政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地方政府间在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市道路等地方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增长率的提高,而对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甚至显著降低了其中部分公共物品的增速。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产业结构)和城市级别并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行为的地区性差异。利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成交价款作为衡量地方土地财政规模的做法进一步揭示了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偏向的财政动因;对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差异的探索性分析也有助于地区间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3.
协同学视阈下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滞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协同学揭示了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机理与规律,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协同学视阈下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再造,应走一条政府主导、多元主体互动,辅以监督、反馈与评估等配套机制的协同供给模式之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薇 《学理论》2012,(31):59-60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虽然我国政府和党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存在很多问题,供给效率不高、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这主要是由于供给的单中心模式引起的。因此,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模式,充分调动政府、私人组织、农村社区及第三部门的作用,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管亮  刘红娟 《学理论》2010,(12):14-17
传统的由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单一供给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从这些弊端入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由以政府为单一供给主体的供给模式向以政府、市场主体、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的转变是公共服务供给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试探性地给出多元供给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重要组成机构,承载着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公共服务的核心体现和基础。伴随着公共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将供给侧改革引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供给端改革发力向需求端传导,是实现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创新途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明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供给主体定位,以良性协作、达成行动为归依,利用社会与市场机制完善资源配置,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间多元供给机制,完善供给侧改革的配套机制,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供需平衡,实现供需"双到位"。  相似文献   

17.
孙月梅  古春  李伟 《学理论》2013,(10):68-69
在对国内外不同国家或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对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借鉴意义,认为应充分认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重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供给体制构建;要大力培育农村自治组织,承接好政府转移职能;突出农村地区实际,要体现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种类与数量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与绩效的科学依据。设计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必须遵循公共性、总括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政府公共供给指标应该概括政府的公共活动的基本范围,反映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主要方面,揭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类别,是政府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外部性、必须由政府干预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9.
福利供给,究其本质体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利益配置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担当的具有直接助益性的积极义务,蕴含着责任主体、参与供给主体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动态、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福利供给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面对福利供给变迁的客观趋势,思考政府福利供给责任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而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将促使其在衡平社会成员——福利供给需求者的权利享有与义务承担的基础上,有机协调与非政府部门——福利供给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共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利益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20.
构建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估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前提。本文首先界定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然後逐一讨论关于构建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目标、指标体系、抨估标准和权重等问题,最后构建一个评估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指标体系的总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