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泽东、邓小平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中,民族精神观都占有突出的位置。他们都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坚毅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及朴素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张胜友  徐锋 《新湘评论》2014,(16):34-37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进行分析与探究,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提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胜利的观点。从“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和“自强不息”三个方面阐述民族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作的贡献,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着力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英勇无畏的民族气概。  相似文献   

4.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系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内的表现;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际上的表现;勤劳勇敢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实际行动;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精神的这几个层面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仅构成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精神源头和逻辑起点,而且是当代中国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回应西方文化霸权扩张坚实的思想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警惕西方文化霸权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科学概括。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发挥民族精神的开放性、进步性和融合性,不断对民族精神做出新的诠释,增添新的内容,赋予时代的神韵,更好地凝聚全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刘明 《探索》2003,3(1):80-82
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它的突出表现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贵和尚中的处事原则、天下为公的群体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本文探讨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表现 ,以及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宏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积淀下来的、支持和维系该民族生存发展的心理和人格力量。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真挚情感、团结统一的民族意识、爱好和平的宽宏胸襟、勤劳勇敢的高尚品格和自强不息的不屈意志。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热爱和平、自强不息、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 ,并通过“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社会实践的强化作用等途径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质的凝聚和表现。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自强不息、共同发展的精神。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03,2(3):38-40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产物.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中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它在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及其产品,都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就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P559)它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  相似文献   

14.
2020年11月,由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会、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省红色旅游协会主办,南山书院、河北美术学院篆刻研究所承办的“不忘初心忆征程”传承长征精神陶印作品展,先后在石家庄市南山书院和河北美术学院举办,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长征是一次伟大征程,是一部宏伟史诗。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和内在的联系.民族精神与区域人民精神不但有着从属关系,更多的是相互作用和促进的关系.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当然也是区域人民精神的中枢.运用江西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江西丰富的人文资源、江西厚重的红色资源以及江西近年来的巨大的建设成就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陶冶、涵养、提升和振奋江西人精神将起到积极且十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乐章的时代强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发  邓美英  李忠 《求实》2006,1(11):68-70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的升华,也为中华民族精神乐章奏响了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7.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关系尤为密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切实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民思想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王哲 《世纪桥》2010,(7):76-78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但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多元文化在国内迅速传播,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严峻挑战,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建设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涵的集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勇于奉献精神、勤奋节俭精神、互助和谐精神、勇于创新精神等的教育与实践,使大学生坚定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弘扬为国效劳、为国献身、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学生抓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在人际交往之中。西宁一中是一座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学校,在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引,工匠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实践表征,两者的内在契合性使其兼具广泛的文化认同基础和深刻的社会实践自觉。在社会转型期,工匠精神延展爱国主义传统、涵养爱国主义理念、融纳爱国主义教育、砥砺爱国主义品质,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实践支撑;以爱国主义作为价值导向、文化滋养和精神驱力,通过觉醒工匠意识、涵育工匠情感、磨炼工匠意志;积极在全社会培育工匠精神,最终实现工匠精神与爱国主义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协同进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