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行精神     
奕文 《先锋队》2013,(1):44
巍巍太行,雄踞华北,虎视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7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筑起了抗日的铜墙铁壁,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篇章,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静德 《党史文汇》2004,(5):44-46
1940年 邓小平领导的三大建设,使根据地走上了巩固发展的道路;百团大战中太行军民英勇奋战,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1940年4月11日,北方局在太行区的黎城县城召开太行、太岳、冀南高级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3个战略区的太行军政委员会,由邓小平任书记.  相似文献   

3.
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行老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而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革命老区黎城就是太行精神的培育与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后,黎城老区赋予了太行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这一伟大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朱德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率领八路军总部和三师主力,转战山西并指挥华北战役,和山西解放区军民共同度过了长达两年零七个月的峥嵘岁月。为太行精神的孕育和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朱德指挥华北抗战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太行精神的最初孕育、朱德指挥八路军与华北人民血肉相连的团结精神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内容、朱德与华北军民顾全抗日大局的奋斗精神是太行精神的拓展发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在中国抗战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部作品的问世,还有一段比较曲折的经历呢。 1942年1月,为了繁荣太行区抗日文化事业,一二九师政治部与太行区党委决定召开太行区文化人座谈会。1月16日上午,座谈会在赤岸附近的一个山村里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八路军政治部、一二九师政治部、太行军分区、冀南军分区、边区政府、太行区的6个专署所辖28  相似文献   

6.
像火箭穿过太行山, 锣鼓惊天寒敌胆, 像骏马驰骋漳河岸. 歌声动地奏凯旋. 坚毅、勇敢, 这支雄壮的队伍, 挥动艺术的刀剑. 名字为太行山剧团. 太行山剧团,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华北太行根据地一个著名的文艺团体.它先后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文联领导.从1938年5月成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止,共创作和演出节目148个.  相似文献   

7.
闻有成 《党建》2004,(11):36-37
的象征;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红旗渠跨入了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依然像红旗渠水一样源远流长。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山乡文明富裕的壮丽画卷。战太行金秋时节,在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之际,记者踏进红旗渠纪念馆,馆  相似文献   

8.
赵健 《党史文汇》2005,(7):53-54
抗日战争时期,张磐石同志曾长期担任太行区党委宣传部长,对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后担任中共华北局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太行山区,领导和指挥敌后抗日军民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太行精神。李长春同志精辟地把太行精神概括为“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民族的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太行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拯救和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党史文汇》2014,(11):16-18
正1943年10月,遵照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师部与八路军前方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中共北方局与太行分局合并,撤销太行分局,由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直接领导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块根据地的敌后抗战工作。身为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也从河北涉县赤岸村移居山西左权县麻田镇,主持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日常工作。上任之初,摆在邓小平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带领根  相似文献   

11.
一代伟人长辞,华夏儿女同悲。2月20日,当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传到太行山区,太行老区的干部群众陷入极大的悲恸之中、他们在砖壁、在麻田、在王家峪、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地都设了灵堂,县级五大班子领导、县直机关全体干部、乡亲们,十里八乡扶老携幼,都来缅怀小平同志在太行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寄托老区人民的无限哀思。太行老区是邓小平同志长期生活战斗的地方。老区人民不会忘记,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八路军总部和129师进驻太行。八年抗战,邓小平同志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了5年之久,与太行老区人民…  相似文献   

12.
形成于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由太行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太行精神,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历史事实,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精神教育最鲜活的素材。充分挖掘太行精神中蕴藏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新时代干部教育的内容,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学效果,引导党员干部用崇高的革命精神涵养自己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攻坚克难和干事创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蔡醒民 《党史文汇》2005,(10):36-37
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拜读了师德清同志主编的<烽火太行半边天>一书.该书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缅怀英烈弘扬传统>,讲述了26位太行巾帼英雄的身世、经历和英勇战斗、勇敢献身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第二部分<人民战争英雄辈出>,讲述了25位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群众,自觉自愿,各尽所能,为抗日战争奉献自己的力量、直至生命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巍巍太行,雄踞华北。60年前,在中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这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篇章,培育和造就了太行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位于太行山脉的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瞻仰革命旧址,缅怀英雄业绩,看望老区群众。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在武乡县城外的凤凰山脚。7月29日上午,胡锦涛专程来到这里,参观“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大型主题展览。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份份珍贵…  相似文献   

15.
行超 《党史文汇》2009,(5):35-39
巍巍太行,民族脊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太行山地区先后开辟了晋察冀、太行、太岳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日乐章.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1月,日寇对太行的冬季扫荡来势凶猛,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几路齐头并进,企图吃掉我太行抗日根据地,形势非常危急。我因在太行区抗大六分校任校长,训陈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形成的延安精神,在敌后战场形成的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和典型代表。而伟大的抗战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更是在空前民族危难的情况下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最新诠释和全面升华。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是以八路军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八路军文化既是延安精神、太行精神乃至全民族抗战精神的生  相似文献   

18.
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的8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间,1938年1月,邓小平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40年4月,任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1942年9月,邓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他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抗战的岁月中,邓小平以太行山为基地,领导着晋冀鲁豫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分为四个大的战略区:太行区、太岳区、冀南区和冀鲁豫区),特别是在代理北方局书记期间,他负责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他指挥根据地军民,积极主动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一次次的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群团组织的领导,符合党践行群众路线、抗战形势、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和群团组织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党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为群团组织提供政策指导并进行宣传教育,建立党领导群团组织的领导机构,支持群团组织开展争取政治经济利益的活动,指导群团组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为群团组织培养、输送干...  相似文献   

20.
盛夏流火,清漳吐翠.为纪念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7月30日至31日,"砥柱中流——纪念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研讨会"在左权县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山西省委党史办、晋中市委宣传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左权县委、左权县政府、晋中市史志院承办.八路军将领朱德、徐向前、左权、滕代远、李达后代,太行根据地党政领导李雪峰、赖若愚、陶鲁笳、池必卿后代,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南开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和老八路代表,共6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