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一)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既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外界刺激,不是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也不是人的凭空臆想和创造,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的对对象的主动选择和观念再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活动,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动创造性活动。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人和客观事物的桥梁,人的认识的产生必须经由能动的实践活动。这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必然造就现代化的人。而现代化的人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和关于客体世界的知识系统的同构,是主体的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的历史积淀。主体按照需要在改造客体活动中使客体发生变化,这个...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为深刻基础的社会有机体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既受客观的、历史的诸种条件的制约 ,又受主体本身的需求结构、价值观念的导引 ,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因而社会发展的图式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 ,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不是预成的 ,而是在人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展现的 ,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一元与多线、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指出和肯定这一点 ,对于现时代处于世界历史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尊重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性的前提下 ,发挥主体能动性和主体选择能力 ,选择正确的社会发展路向 ,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思想教育应首先包含真。所谓真是指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人类实践活动不是主观意志活动,而是依赖自然,符合规律,才能创造历史,创造美。列宁说:“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以它为转移,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基  相似文献   

5.
郑建 《前线》2014,(6):67-69
<正>01用实践的观点从主体方面去认识客观世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  相似文献   

6.
李作清 《世纪桥》2014,(11):41-43
实践构成了马克思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和重要视角。实践虽不是马克思的原创概念,但却被他赋予了唯物主义内涵,即实践是属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正因为如此,历史不是向人之外去探究,而是应该向人和人类社会去求索;不是向虚无飘渺去仰视,而是回归现实活动的历史本身。如此,历史才能真实的真正回归属人的世界,成为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人才能成为历史的在场者。总之,实践产生历史,历史在实践中生成和展示。  相似文献   

7.
实践:社会发展和发展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哲学所运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相反,马克思主义运用反思性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世界和社会何以生成与发展的问题出发,发现实践是人类自我塑造、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属人的现实世界生成和存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建构、发展和不断重塑的最深刻的根源。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实践内涵的不断丰富、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实践方式的不断优化,是人类不断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解放、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实践是人与人类社会创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起声、,也是以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本质、动力、目标、尺度、模式、趋势为研究对象并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难题作哲理思考的发展哲学的逻辑起。久。确认了实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意义,就为认识人的现实世界,理解人与社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观照当代社会发展的走势与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界,也为发展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意蕴宏富但又有待拓展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终于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举是主体自我意识的新的觉醒,它将重新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激发主体性的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历史的进步强化人的主体性主体性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的一种功能,它是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实践的扩展与深化而不断演进、升华和强化的。马克思说过:"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因此,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及其功能的发挥也不同。在自然经济形态下,人们的活动范围非常狭窄,生产水平的提高非常缓慢,自然界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相对立。人类几乎完全受着陌生的,无法理解的外部自然界的支配,只能依靠群体力量抵御猛兽,抗衡自然,以谋求生存。在分散的相互隔  相似文献   

9.
人的活动受制于客观规律。但实践主体的能动选择和创造性活动,日益确证着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与属人的性质。尤其在社会领域,主体的价值目标及效应并不囿于历史的决定性或必然性。相反,主体能够不断突破或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摆脱行动的盲目性,敢于和善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把握自身的方向,选择自由的空间,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体能动性与规律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献慧 《唯实》2000,(9):18-22
人的活动受制于客观规律。但实践主体的能动选择和创造性活动,日益确证着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与属人的性质。尤其在社会领域,主体的价值目标及效应并不圃于历史的决定性或必然性。相反,主体能够不断突破或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摆脱行动的盲目性,敢于和善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把握自身的方向,选择自由的空间,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欧洲哲学的一些派别就提出了实践概念,并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实践概念作出了科学规定。马克思在《关干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实践理解为社会实践,认为实践是改变世界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客观的活动”。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创造客观世界就是实践,就是人的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他还指出: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交错点一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311页)…  相似文献   

12.
法律实践性问题的提出现实世界是基于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而构筑的,离开主体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生活的一切关系、一切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什么是社会?社会无非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现实的社会就是主体实践的外化、人的实践能力的表征。马恩经典作家关于劳动是历史的真正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切上层建筑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都是在最基本的方面强调了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突出强调的思想,也…  相似文献   

13.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个体)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这里指的“人”又不是作为纯粹的客体被动地、消极地按照社会的模板来塑造自我,而是在作为客体的同时又作为教育的主体一(?)即以双重的身份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他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切入点,也是他新世界观的基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基点是人的自然环境,而不是离开人而存在的天然的自然。劳动是人主体性实践活动,是自然与人的中介,人的主体本质决定了劳动的技术实践性。当代科技革命异化了人与物的关系,导致了人对自己活动的主体性的否定,即人为物役,主体缺失,失去自由。马克思坚信:作为历史时期的共产主义到来之时,自由将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主体的历时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总体实践的发展,人对外部世界的多维关系也在不断开拓和深化。为了全面揭示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质及其进化趋势,有必要深入探寻和确定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对历史主体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比如对历史主体作一般性考察,共时性考察,历时性考察等等。本文试图从历史主体发展的阶段性出发,对其作一历时性考察。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或群体的个体差异,以及同一个体或群体自身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给历史主体蒙上了难以捉摸的色彩。然而,恰恰是作为个体的人或作为组织的群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应该从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解释历史规律的生成逻辑。历史规律既非来源于历史运动之外的力量,也不具有自洽的神秘性,本质上不过是通过实践活动贯彻下去的逻辑必然性,源于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对民族生存与发展这一客观要求的承载。历史规律直接决定了历史实际进程背后的进步逻辑,因此,以直线运动方式表现出来;但在历史事实层面上,由于人的主观作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历史发展包含着曲折、倒退、停滞等复杂历史现象,因此,以曲线运动方式表现出来。二者构成了围绕直线式中轴进行螺旋上升的运动图景,从而揭示出历史规律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主体性的三点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性的内涵及认识误区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和属性,它不仅与主体关系密切,而且也与客体相联系;脱离开主体与客体,也就谈不上主体性。郭湛教授把主体和客体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他指出:广义的主体和客体,指的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相互作用中能动的、主动的一方与受动、被动的一方,因而广义的主客体关系,也就是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能动与受动、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狭义的主体和客体不是以事物之间的作用,而是以人的活动发出和指向为尺度来划分的。在这个意义上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客体则是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发展论坛》2003,(10):40-41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及历史过程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的过程,也是人趋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指人的活动、人的关系、人的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的统一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相联系的对象化活动、对象性关系和对象性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性关系和对象性能力是在实践中统一起来并得到发展的。实践作为对象化活动,使人与现实世界间发生对象性关系,它不仅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而且使现实的个人成为对象性存在的个人,并在不断创造或占有对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是实践活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观念的统一,其中,实践活动是起点,实践思维方式是其理念内核,实践观念是实践活动和实践思维方式的中介。正是由于实践思维方式——实践观念——实践活动构成的多维、立体的“实践”范畴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根本超越和从抽象的人的世界到现实的人的世界的转变,实现了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目的的转向为表征的哲学功能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20.
郭广平 《学习论坛》2023,(5):102-108
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视野中,人类社会由人的实践活动结构与社会结构双层结构构成,社会结构在实践活动结构基础上生成与演进。在此基础上,历史规律的实现也呈现出双重机制:从表层的社会结构来看,与自然规律相类似,历史规律在各种客观的社会要素相互作用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一种必然性来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是历史规律实现的表层机制。从深层的实践活动结构来看,历史规律正是通过社会中大量不同主体、不同性质的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这是历史规律实现的深层机制。两者统一于人类现实历史进程中,以历史主体解决现实历史任务的具体形式实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