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曾有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即40年代末众多企业家出于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绝望和对共产党政策的不了解,纷纷南迁香港。但不久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影响下,加以本身爱国心之驱动,其中不少人又回归内地。这“一去一回”充分反映了民族资本家在新旧两种社会制度下截然不同的前途和命运,也对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情注企业,爱洒社会,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这就是湖南创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玉其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企业家也要讲政治:从两条横幅说起1998年6月30日,江泽民主席亲自率团赴香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当专机抵达启德机场时,湘籍在港企业家罗玉其领队打起两幅醒目的大红横幅:“江主席辛苦了”,“香港市民爱戴您”。刚刚走出机舱的江主席夫妇站在舷梯上,望着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香港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蜂拥而上,争先抢拍这一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塑造企业文化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亮 《求实》2005,(9):86-87
企业家是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关键,员工是塑造卓越企业文化的基本力量。企业文化塑造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造、不断实践的过程。企业文化塑造的主旨是“以人为本”,突出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虽然所处的时代和产生的背景不同,但是井冈山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却有着相通之处:井冈山精神的坚定信念与企业家敬业精神有着共同的创新特质;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企业家的冒险精神相辅相成。在塑造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应用井冈山精神塑造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社会文化塑造的主要参与者,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企业及企业家离西方倡导的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家品质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从制度和道德两个层面入手,加强企业家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儒商──中国企业家的目标模式李步超企业家作为市场调节人、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和产业的轴心,在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化代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同样需要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从我国国情出发,塑造以儒商为主体的企业家队伍,是我国造...  相似文献   

7.
白兰 《求贤》2006,(10):27-27
长江商学院等机构日前组织了一次中国企业家与香港集团的李嘉诚的见面活动。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因素 ,企业家不断涌现 ,也就意味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个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 ,无疑要大力培养企业家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塑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一、文化环境中国传统文化曾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 ,曾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增添过光彩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官本位”思想、“中庸”思想及“重政治轻经济”、“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重人治轻法治”等观念却给现代企业家的成长设置了种种障碍。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呼唤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着人的思想观念的现…  相似文献   

9.
4月下旬,我随山东省新闻采访团赴香港采访部分住港省政协委员、香港冀鲁同乡会和在山东投资的企业家代表。短短几天,真切感受到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勃勃生机,感受到了香港主流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普遍认同和拥戴。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精神与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精神是指具有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要求相吻合的现代职业型企业家所特有的文化品质。它是一种集思维方式、经济伦理、功能能力在内的 ,包含了信仰、理念、意志、素质等等多种品格的复杂文化系统。企业家精神首先是现代职业型企业家阶层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 ,同时 ,也已逐步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指导 ,如美国学者戴维在20世纪80年代所著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 ,针对各级政府的官僚主义行为 ,提出用“企业家精神”塑造“企业家政府”。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 ,企业家精神还是许多普通公民…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企业文化来讲 ,其实质是人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是企业家文化 ,是企业经营者文化 ,是企业领导人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方面 ,静态地看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一一对应的关系 ,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 ,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 ,并制约和向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 ,在企业文化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企业家又扮演了定位、创建、控制、变革等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而成为某一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郑湘娟 《唯实》2007,3(3):21-24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包含理想精神、批判精神、自由精神和开放精神。塑造这种精神,要求企业家具有自为、自主、自选、自强等心理特质。创新型企业家的生成,有赖于企业家的自觉养成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安子介先生是香港工商界卓有成就的企业家,也是香港政坛上颇为活跃的知名人士,同时还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安子介原籍是浙江定海,1912年在上海出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圣方济学院,专攻经济学。曾在中央信托局、  相似文献   

14.
正柳传志说:我是一个改革派,之所以到今天还算成功的话,是因为我正视政策风险,不在改革中超前突破。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风险"是中国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又要做点事,又要保护自己",这样的信念塑造了柳传志、张瑞敏这一代企业家身上的独特气质——"正视政策风险,不在改革中超前突破"。经过10年改革开放,"市场"慢慢回归,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也伴随着阵痛。老的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及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在对企业家理论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企业家的新理念,其内核是使经济理性与社会责任两大理论范式从二元对立走向一体融合,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当地时间2月11日,加拿大政府公布了2014年年度经济计划,正式宣布计划终止联邦投资移民计划和联邦企业家移民计划。加拿大《环球邮报》称,在过去28年里,投资移民到加拿大的人员超过13万人,其中主要是中国移民,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和台湾地区人员。据报道,大批大陆人涌向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申请移民签证。一份文件显示,截至去年1月8日,香港递交的加拿大移民签证积压了5.35万份。由于大量  相似文献   

17.
1997年香港的回归,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然而,自从香港作为一个“问题”被置于中英谈判席上,到中英联合声明的签定,直至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诞生,香港主权、治权的易手,实在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程。在这漫长曲折历程的每一个至要环节和重大步骤中,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邓小平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香港回归过程中,邓小平过人的政治智慧及才干如何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展现,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的述评。 (一) 香港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是近代以来英国殖民主义者用武力强加给中华民族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挥之不去的一团阴影。尽管辛亥革命后的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英国占领香港及其所依据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国民党政府甚至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收回香港的外交活动,但由于“穷国、弱国无外交”这一无法更改的“游戏规则”,民族的耻辱难以洗雪。  相似文献   

18.
一位参加沈阳市党代会的企业家代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香港记者都能从慕绥新价值几万元港币的一身腐败行头上判断出这个腐败市长,为什么慕绥新、马向东身边的人就是发现不了?”此话见于《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新闻观察”。其问虽是就慕、马一案有感而发,却有“普遍意义”。对于慕、马一伙的腐败,周围的人真是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吗?真是因为不易发现才使其“越坐越大”吗?我以为不是。身边的人恐怕早就看出这两人是腐败分子了。是内地的记者反应迟钝么?恐怕也不是。我敢断言,沈阳市的记者肯定比香港记者更早更容易发现慕、…  相似文献   

19.
第一代闯荡港岛的宁波人,人数相对较多的是在抗战前后一个时期.第二代赴港宁波人,多在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在香港崭露头角.第三代在港宁波人,不少已成为在港商界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20.
<正>"一国两制"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党中央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和平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实现了香港的回归。当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实属一桩引人瞩目、意义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个做工精良的银烟盒和一个银铭文圆盘曾见证了两个历史人物在香港回归决断过程中的交锋。银银烟盒见证"定调子"会谈1982年8月的一天,一条极具爆炸力的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