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吕东 《党建》2009,(7):19-20
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评选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京揭晓。宁夏灵武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共产党员马军获此殊荣。翻开马军的工作履历,从交警到刑警,从派出所所长到交警大队长,一次次的角色转换中,他一次次挑起重担,孜孜追求,奋发进取,立足本职,奉献青春。  相似文献   

2.
他以“花心”闻名警界 王振忠,1953年出生于福州,1973年考入福州市交警支队,因为头脑灵活,擅拍领导马屁,一路提升。1979年,王振忠被提拔为福州市公安局团委书记,后调该市交警支队任政治处干事。时任市公安局局长的徐聪荣看他一表人才,办事精干,1991年提升他为鼓楼区公安局副局长。两年后,王振忠担任了局长。  相似文献   

3.
闪亮的警徽     
当交警26年,50多项荣誉在身: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还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公安宁河分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唐云洪的这些荣誉,无不凝聚着他过硬的业务本领和辛勤的汗水,凝聚着他对群众及战友无私而炽热的爱,凝聚着他对公安事业的满腔热忱和赤胆忠心。  相似文献   

4.
杨华民是郑州交警支队五大队一名普普通通的民警,今年5月18日,他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部爱民模范”等6项殊荣。当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他时,杨华民的各种功勋章一个也没有佩戴,他谦虚地说:“比起这次群英会的其他公安同行,我做出的成绩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相似文献   

5.
谭启龙,1913-2003,江西永新人,15岁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红军队伍里有名的“红小鬼”,建国后出任过浙江、山东、福建、青海、四川五省省委书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谭启龙作为山东省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幸运的是,谭启龙在受冲击,被打倒直到重新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周恩来总理曾经三次指示把他接到北京保护起来,三次与他面谈,还有五次在关键时刻,通过各种途径指示有关部门对他采取保护性措施,从而使他躲过了“文革”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43-43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后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13,(10):40-40
1921年12月,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第二次来到安源煤矿。在专为工人子弟办的一所学校里,毛泽东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工”字。他解释说,上边的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的一竖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工人们的。在这期间,毛泽东还在给湖南长沙人力车夫上的夜校课堂上,打了个比方。他在黑板上先写了一个“工”字,又在旁边写了一个“人”字,然后,他微笑着告诉车夫,如果把“人”字放在“工”的下边构成了“天”字,如果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辈子不关心钱,甚至可以说,他很讨厌钱,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没被钱烦恼过。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向人“借”过钱。本文就讲述了毛泽东几次鲜为人知的“借钱”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一、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一个过程。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经过不断升级的中苏论战,特别是经过“四清”运动,毛泽东越来越感到中国有出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他认定,中国有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而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他还认定,中国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不在基层,而是在上层,尤其是中央。防止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成为毛泽东晚年思考和担心的焦点。怕党和国家改变颜色,这就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观动机。有一次他对身边护…  相似文献   

10.
尹卫国 《奋斗》2006,(8):58-59
今年高考对四川省达州市“高五”学生王翔来说又是一次悲壮的命运抉择,他是连续三次参加高考的复读生了,前两次高考仅以3分、2分微弱之差未被北大录取,他断然放弃读其他重点大学,矢志不渝要上北大。小伙子表示“这次考不上北大,我宁愿第三次复读。”  相似文献   

11.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认为 ,“道”是世界的本体 ;“道”指规律性 ;“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 ,成与败 ,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 ,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他身高1米5.视力仅0.01,写作时,眼睛几乎贴在稿纸上.有人戏说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闻”字。可是,他却成了一名记者,数十次冒险“卧底”.揭发不法分子的勾当……他就是北京《民政之声报》记者张骥良。  相似文献   

13.
请您评刊     
华君武的漫画幽默且颇具讽刺力量。但他不准夸大他自己的作用,也不愿别人过誉。 曾有一篇《画有风骨,人有风趣》的报道,说他“文革”期间蹲三年“牛棚”,没停过画笔。他看后批注:“无此勇敢。”  相似文献   

14.
张博 《奋斗》2008,(5):25-26
杨利民,国家一级编剧。在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无论是在戏剧、影视,还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评为新时期全国十名优秀剧作家。他的作品,曾先后三次获国家曹禺戏剧文学奖、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次文化部“文华大奖”、两次“文华新剧奖”、“电影华表特别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担忧变成了又一场“运动” 毛泽东认为,对任何事情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因此,当他一次次地感觉到许多人特别是军队领导人,对于“文化大革命”反对的不少,赞成的不多的时候,常常陷入忧虑之中.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是从党史课本中知道李立三和“立三路线”的。“文革”期间,李立三更被称为“十次路线斗争的反动代表之一”。直到1980年中央为他平反昭雪后,人们才对这位我党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有了较多了解。  相似文献   

17.
从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刘少奇就成为这场政治运动中首当其冲的斗争对象,基本上失去了所有发言权.特别是进入8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红卫兵以后,刘少奇面对党内外不断掀起的口诛笔伐批判浪潮,头戴“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制定者”“帽子”的他几乎到了百口难辩的艰难地步.尽管处境日甚一日的艰难,但刘少奇面对险恶困境却始终没有气馁.1967年4月和7月,刘少奇曾有过两次公开的书面“答辩”.这应该是刘少奇两次绝无仅有的最后申辩,也是他生命进入倒计时之前对如潮诬陷所作的最后抗争.今天记得刘少奇这两次“答辩”的人可能不多了,重读当年红卫兵小报上的“反扑文章”,感到刘少奇不惧死亡、实事求是的精神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横》2007,(1):F0004-F0004
辽阳市公安交警支队在党委书记、支队长韩福江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市交警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中心,以实施“畅通工程”及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为载体,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城乡道路交通安全整体管控能力和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经过不懈的努力,辽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五年获辽宁省委、省政府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在“畅通工程”活动中,连续6年获“全国二等优秀管理水平城市”的殊荣,支队先后荣获集体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  相似文献   

19.
王小林说啥也没想到:前天“处罚”自己的那位交警。这会儿竟来到了家里,他感到有些“后怕”……然而,当得知交警是来帮助他家。并且还要资助失学的女儿去上学时,这位一向不轻弹泪水的男儿,眼泪竟扑簌簌地直往下掉—— 王小林是南充市嘉陵区(县)安平镇4村的一位农民。那位令他“后怕”的交警叫许大方,是南充市公安交警支队汉塘中队的指导员。  相似文献   

20.
警钟     
《廉政瞭望》2006,(11):42-43
贪官“牛”气十足法庭护贪子;民工拆房“拆”出大贪官;交通厅长法庭喊冤“自己并不是腐败分子”;副市长当着国务院督查组领导撒谎;交管人员粗暴执法开车拖死孕妇;交警参与赌博不肯付钱被砍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