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企业法人财产权王亦平关于法人财产权的问题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已争论了很长时间,目前,对法人财产权主要有以下观点:(1)经营权。企业对出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财产只享有占有权、使用权和依法处分权,而不享有收益权。(2)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对出资者投资形成的企...  相似文献   

2.
潘宁 《经济与法》2003,(12):86-87
企业合并(尤其换股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企业合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其相对应的企业的构建方式及会计处理方法如下:合并方式:吸收合并,创立合并,控股合并;企业构建方式:购买,购买、股权联合,购买、股权联合;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购买法,购买法、权益结合法。首先,先明确两个概念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其后在《公司法》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中又有述及。对于这一法律术语,理论界众说纷坛,大致的界定说法有:经营权说、出资者所有权说、法人所有权说、双重所有权说和复合权利说等。对此概念理解的差异,关键是源于对所有权内涵的认识和法人财产权与所有权关系的处理不同,由此导致了认识上的不一致。一、经营权说。经营权说将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等而视之,认为法人财产权小于所有权,其争执的焦点就在于法人财产权是否具有收益权。从《企业法7)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  相似文献   

4.
从制度效率谈财产权制度的构建○李岚红自从我国立法中出现“法人财产权”这一概念以来,理论界就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法人财产权就是法人所有权;有人认为法人财产权是法人经营权;也有人认为法人财产权是界于法人所有权与法人经营权之间的一种权利。此外,在对《...  相似文献   

5.
吕斌 《法人》2008,(2):56-57
在传言声中,上汽和南汽的合并终于浮出水面。两家如此规模的企业合并,过程必然繁琐而复杂,其中所面临的品牌、知识产权、股权比例、劳工等诸多难题该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6.
法人财产权与现代企业制度卢莉芳法人财产权,是指法人企业而非自然人企业的财产权,是法律确认的法人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权利。就所有权的责任形式而言,法人企业的投资者仅以其出资额对法人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确立法人财产权制度,目的是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7.
股东代表诉讼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道明 《经济与法》2003,(11):16-18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现代公司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运行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造就了独特的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股东让渡所有权而获取股权,公司财产权独立于股权。公司的利益不仅关系到股东利益,也牵涉到如供应商、债权人、客户、员工甚至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由此导致多重利益的冲突与失衡。要解决这种冲突与失衡必须由公司法人内部治理结构所实现的分工与制衡来完成.即“投资者,投资决策者,监督者透过公司权力机关、经营决策机关、监督机关而形成各自独立、责任明确、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依法律、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法人财产权概念正式提出,引起了理论界普遍关注。如何理解法人财产权的内涵,公司法人财产权与投资者所有权、企业经营权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国有企业确立法人财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等等,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仅就上述问题谈几点个人认识。当前,我国理论界因对法人财产权的涵义有不同理解,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并有许多论述,笔者不妨对此再作探讨。我们认为,法人财产权既不等同于财产所有权,也不是传统民法中的财产权,而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财产权利。它是法人依法享有的对其财产独立支配的权利,包…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监事会与现代公司监督机制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是出资人股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股东投资入股后,他只享有股权,失去了对财产的控制权。公司可以独立支配股东投入的财产,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由于市场的迅猛发展,公司规模巨大,经营管理极具复杂,必须由专业人士管理公司,才能保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于是,在公司内部又产生了公司法人财产权与经营者经营权的分离,由专门的人来负责公司的运营。股东利益须有保障机制,经营管理者管理公司具体事务亦须有自由裁量权。因此公司法必须设计出均衡的机制,有效保护股东和公司的利益,激励和制约管理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股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是现代公司制度中的一对核心内容。它们伴随着公司法人制度的诞生而诞生,并从此相伴相随。它们的出现,对传统的民事权利理论尤其是物权理论提出一系列的挑战。长久以来,民法学家和公司法学家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尝试对股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性质进行阐述,力图将其纳入传统的民事权利框架。研究股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性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股权的性质研究根据通说,股权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即指股东对公司直接投资而享有的权利。此为…  相似文献   

11.
经营权辨析     
经营权辨析□戴佛明自从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国有企业改革原则后,理论界对经营权问题展开了积极、深入地探讨。经过这些年来的探讨,“经营权财产权论”已成为一种主流学说。但是,1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经营权财产权论”没有成为开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由国家直接投资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应是国家拥有所有权并授权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企业拥有经营权;而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法律性质则应为企业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13.
刘俊海 《中国法律》2010,(6):6-8,63-65
时下,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以下简称PE)俨然成为商人之间热门的词汇,创业板50多家企业里面,70%都有私募股权基金的背景。但是,PE究竟是“天使”抑或“魔鬼”,评价仍有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
梁开银 《法律科学》2010,28(2):140-148
股权共有存在于商事活动之中,但没有引起民事共有理论的关注,反映出商事权利与民法理论之间的脱离。股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事权利,相对于市场是财产权,相对于公司是社员权,权利行使均以财产利益为目的,可以适用财产权民事共有或准共有之规则。民法和公司法应该衔接规定股权共有权,消除民商事法律制度的隔离与冲突。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设计股权共有权的行使、分割和转让程序,才能确认和保护公司股权共有权。  相似文献   

15.
金融信托──国家行使财产权的新模式刘士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使财产权的模式不应呆板单一,而应丰富多彩。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是一种模式,国家作为出资人享有股份所有权与公司享有法人所有权是另一种模式,而通过金融信托行使财产权则又是一种模式。一...  相似文献   

16.
论股东的股权与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股东的股权与公司的法人财产权雷兴虎冯果在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着股东和公司两种既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股东是公司的缔造者,股有股东,公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公司一旦成立,在股东和公司之间,不仅财产相互分离,而且人格也彼此独立。...  相似文献   

17.
张艳丽 《法学杂志》2003,24(5):39-41
在我国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真正意义的企业法人独立财产制。为此应处理好法人独立人格与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与法人财产所有权;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廓清法人财产权的含义以及与其他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两大法系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1.英美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特点 英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机制特点:(1)企业融资以股权为主,债权为辅,资产负债率较低。较之德日而言,美国的证券市场相对较发达,并在企业融资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资产主要来源于股权。(2)市场导向型治理机制侧重于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外部约束。与公司资本结构的股权资本为主和股权高度分散化相适应,美国的公司治理更加注重通过外部控制实现对企业的经营者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常常是以资产或股份变动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企业资产和股权的变动是企业并购中的核心问题。资产流动和股权变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企业并购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决定了并购主体之间在并购前后对原有资产的所有权属性及法律地位发生变化,有必要在认识上加以澄清.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界定。一、我国企业并购的表现形式在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并购中,无论是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之间或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最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对破产企业的收购与兼并。其处理方式包括整体收购(同时承担原企业的债权、债务)、部分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营企业经营权的性质和法律特征,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它属于民法上的财产权的范畴;有的认为,它不属于民法上的财产权。两派中又有许多不同意见。我认为,如果把国营企业的经营权放在与民法上的财产所有权同一领域内进行讨论,则国营企业经营权是民法上的财产权,属于一种特殊的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