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借用社会学的“戏剧论”和经济学的“对称交易论”,该文认为,作为一种“交易”的“网恋”现象,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在“前台”,如果“网恋”双方在信息上的交流是充分的,那么“网恋”双方的信息输入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就直接决定着“前台”信息交易和初次“后台”交往能否成功地得以实现。在“后台”,如果“网恋”双方在资源拥有量上对对方是真实的预期,那么“网恋”双方资源拥有量的充足、稀缺程度对比,就直接决定着“后台”资源交易和持续交往乃至结婚能否成功地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该文对“网恋”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假设——命题”和模型分析。最后,该文还从韦伯的“理想类型”的角度,对其分析模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以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享受便捷的信息传递、丰富的娱乐内容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散布虚假信息,网恋、网婚,侮辱、谩骂、诽谤他人,流氓软件猖獗,甚至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国家和政府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人类信息传播环境和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以全新的方式制造和传播,推动人类传播史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垃圾信息、网络暴力、低俗色情信息等不良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信息环境治理成为信息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笔者主持的课题组在广州中学生论坛网上做了一份关于青少年的现实和网络道德观比较的随机调查,在回答:支持不支持中学生谈恋爱?”问题时,52.2%的人选择”支持”。调查显示,青少年具有早恋观。(附调查结果分布表1)但是同样的调查却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对网恋抱不信任态度,拒绝网恋。在回答“:你相信网恋有结果吗?”83.2%的人选择“完全不相信”。有的人在回复帖中发表见解说:当人们发现虚拟同现实的落差的时候,就不存在情感了。(附调查结果分布表2)这两个调查结果说明,社会关系网调查结果分布表1问题:支持不支持中学生谈恋爱?调查结果分布表2问…  相似文献   

5.
朱静远 《今日广西》2012,(12):11-12
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信息得以共享,一度神秘的外交也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视野。当前,由于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政务机构都开设有微博,政务微博已然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外交亦不例外。很多国家都已开始积极探索外交的新形式,“微博外交”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人们形象地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从其构成上看,主要指专门用于通信的电信网。网络就像是“路”,通过网络传输的各种信息便是这“路”上所跑的各种各样的“车”。而使信息得以畅行全球的公路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互联网络(Internet),其渐成为资讯市场发展的重要潮流,并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它是一个联结  相似文献   

7.
网游情缘是指以网络游戏社区为媒介展开的新型网恋模式,近几年呈迅速增长的态势。通过对《剑侠情缘网络版三》的网络恋爱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有着其他虚拟社区不具备的特质,游戏的背景故事以及"二次元"亚文化是玩家产生代入感的因素,代入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游戏中的共同行动使情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游戏中网恋者对多平台的利用增加了双方的互动,人们有了更多的认识渠道与沟通平台,但也是更全面的自我暴露;凭借互联网的时空分离特性,网游情缘相较传统恋爱更为多元化,在传统恋爱中受阻较大的同性恋情也得以在网络中消解歧视。相对于其他形式网恋,网游情缘更关注和放大个人的情感需求。青年群体是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游戏的主力军,此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恋爱方式以及爱情观念,同时以网络游戏为平台的网恋研究也有助于补充现有研究中受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网恋”的伦理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恋爱方式,“网恋”就是网络时代特有的恋爱方式。对超越型、超脱型、游戏型、恶作剧型和实用型五种网恋心态的伦理分析表明,“网恋”的伦理合理性仅在于网络对于恋爱的工具性,男女之间的性爱、情爱、责任和义务才是爱情的基本要素。为保证网络对恋爱的工具价值,网恋主体既要树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又要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管理者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注重对网民的心理引导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现象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生事物迅速蔓延,尤其是大学群体的网恋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行动者的行为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可以是非物质上的。网恋的大学生是在判断网恋行为能最近似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之后,作出了网恋行为这一选择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恋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管是虚幻还是真实,是时尚还是游戏,网络时代的恋情,不可否认地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爱情的网线开始取代月老手中的红线,许多未曾谋面、甚至远隔重洋的男女通过网络相识、相知、相恋,有少数终成为眷属.在众多的网恋中,年轻的"网上一族"是其中的主要人员,他们以网络为主要沟通工具,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的各种方法,如E-mail(电子邮件)、ICQ(网络寻呼)、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网络虚拟社区等来表达感情.据21CN的网上调查显示,近40%的网民坦言有过网恋的经历.如果网上调查结果是可信的,那么就意味着目前国内已有600~700万的网民已在网上寻觅到自己的虚拟爱情.  相似文献   

11.
警察网络传播中的诚信缺失,随着网络的迅速、广泛传播而产生放大效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以及警察自身的形象和声誉。警察网络传播诚信缺失的原因,既与官僚主义和利己主义、主观主义和长官意志以及社会责任缺失有关,也与警方对网络传播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认识不足、应用不当有关。网络的发展,不仅对于警察道德建设是一个新的命题,而且对于警务传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加强警察网络传播的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传播成为发展迅速、后来居上的全新传播媒介。网络传播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传播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努力探索实现网络传播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完善和发展网络公共关系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公共关系是企业为改善自身形象 ,提升市场知名度 ,创造更多商机 ,以因特网作为信息传播手段所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它是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公共关系带来的一种创新形式。然而 ,如何把握网络公关的优势、特点及活动规则 ,利用网络有效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是 2 1世纪企业公关人员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一、网络公共关系的特点和形式(一 )网络公共关系特点1.增强了主体的主动性网络所特有的互动性使企业作为网络公共关系中的主体主动性得以凸现 ,网上企业几乎在公共关系活动的任何环节都可以拥有主动权 ,它们可以在网络上通过网络论坛、BB…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规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相对单一的主流媒体,转移至信息海量、信源开放、交流互动的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提供资讯为主的移动终端应用产品,成为大众了解外界信息、参与信息传播、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作为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类别,城市形象传播也必须顺应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应网络新媒体传播环境,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来实现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15.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如网络群体性事件。由于人们交往的加强和信息越来越公开,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网络这个独特载体下,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对自己的信息会越来越公开。可以说,网络对政府信息传播的渠道、政府应对信息的理念、方式和策略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源于网络、参与主体年轻化、事件发生具有隐匿性、快速性、聚集性、针对性等;社会运行机制失范、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网民的相互学习模仿、群体利益与文化差异等都是其发生的原因;完善网络立法、用法律规范行为,实施阳光政务、保障公民权力,加强道德建设、共建网络文明,新旧媒体结合、传播社会正能量等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传播的效果直接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目前政府公共政策传播机制还很不健全、不完善 ,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传播渠道不健全、传播中的干扰较多 ;二是信息的失真度高、信息传递的灵敏度低 ;三是不注重对目标群体的分析。改革现行的公共政策传播网络 ;对策有两个 :一是改革高度一元化的信息传播体制 ,建立完整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是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富靓  王芳 《电子政务》2012,(7):23-30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关于网络舆论传播、人肉搜索以及网络暴力等网络信息伦理问题的观点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大学生网络信息伦理意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与新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西省 《前沿》2012,(5):147-148
微博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基于网络用户关系,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随着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流行,微博对校园信息传播、大学生人际交往、校园舆论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不断认识微博的功能,积极把握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向,构建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平台,扮演好引导微博舆论导向的角色,探索微博发生作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不确定性及评论的主观性,造成信息的经常性异化或失实,而产生负面效应。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原因和负面舆情的影响,并代入"品牌传播"、"人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等有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有效地应对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