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汉学中的"误读"是外国汉学家接触中国文化时不可避免的。"误读"作为一个批评术语,它的出现明显受到了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及相关文论的影响。"误读"理论为我们正确对待汉学家的"误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意义:汉学家研究中国、"误读"中国的根本目的是要借对汉学的研究审视自身;同时,其他民族对中国的研究也不妨成为我们自识的"镜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方史与区域史理论在美国汉学界开始流行。文章在全面厘清汉学区域研究及地方史视角兴起原因的基础上,分析该现象在思想文化研究中的利弊,以期展现中国研究的复杂性并反思我们引进汉学成果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顾钧 《人民论坛》2024,(7):13-18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从明末清初到21世纪的今天,从汉学到中国学再到世界中国学,学术积淀越来越深厚。传统汉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代中国,侧重人文学术;二战后汉学中心转移,研究范式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汉学向现代中国学转变,侧重于现实问题和国际关系等新领域。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中国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折射和代表了人们对于世界、人类、文明理解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4.
钱大昕是乾嘉汉学的代表人物,其文学思想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钱氏提倡明体致用,文以贯道;提倡“不枝之文”,反对绮丽工巧;崇尚考据,反对不读书;强调创新,反对剿袭;主张文与行兼修。这种文学思想既表达了他本人对于文学的独特思考,也体现了汉学家文论的一般特点,从中还可以见出当时汉学家与桐城派文学思想的分野。  相似文献   

5.
<正> 人们习称外国研究有关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风俗、文学、艺术的学问为“汉学”,把从事这些方面人叫做“汉学家”。学术界也有将“汉学”称为“中国学”,将“汉学家”称为“中国学家”的。但是,,仍有不少人沿用“汉学”、“汉学家”这种旧的说法,结果出现两种并存的现象。这个混乱应加以澄清。愚意以为,“中国学”这个说法,比称“汉学”较妥,理由如下: 传统上的“汉学”一词,法语原文是sinologie;德语也是sinologie;英语是sinology。除了意为什么“学”的logie或logy的后半段外,上列两个词前半段均有sino是中国的意思,不是“汉人”或“汉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老庄在俄苏     
张爱民 《前沿》2010,(22):162-165,172
由于地缘等原因,俄国的汉学研究比较发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在俄苏也备受关注,引起了很多汉学家的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老庄哲学,同时也可以总结出一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理性经验,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把我们对老庄古典哲学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嘉新义理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嘉新义理学”既是清代乾嘉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乾嘉新义理学”的概念、特征及其与乾嘉学术关系的分析和阐明 ,指出 :一 ,“乾嘉新义理学”并不始于戴震 ,而是自晚明至清初以来反理学思潮发展至乾嘉时期的必然结果 ,它已不再局限于讨论宋明理学那种形上性理之学的旧范式 ,而是转向发掘经学的思想性与社会制度、行为文化相结合的新尝试。二 ,“乾嘉新义理学”不仅与如风捕影的程朱理学划清界限 ,而且激活了清初以来被汉学家所淡化了的经术经世观念 ,弥补汉学家重考据、轻义理的倾向 ,重新确立经世致用之学。三 ,“乾嘉新义理学”也是对乾嘉汉学原有理论的重要补充 ,它为经典诠释突破原有汉学范围的限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贺严 《前沿》2010,(21):F0002-F0002
《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是美国学者狄宇宙的一部汉学研究力作,此书的出版在西方汉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学者都曾经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是具代表性的西方知识界当代中国认知,既能体现出西方学界数十年来对当代中国的认知趋势变化,又具备其突出的自身特点。史景迁的当代中国认知背后呈现出鲜明的"识古鉴今"逻辑线索,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其认知亦表现出从警觉担忧到审慎乐观的动态发展趋势。同时,史景迁还通过其特有的大众影响力对西方公众不断传播当代中国形象,展望中国未来。通过考察史景迁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与传播,我们能够获得通过"他者"反观自身的契机,同时对于当下历史语境中我们如何更好地阐述自身也具备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稀方、严绍璗、张博三位先生对汉学主义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为我们探讨汉学主义理论的深意提供了契机.提出汉学主义的理论着眼点并不完全是促进汉学研究和国学研究,甚至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国内的人文社科研究,而是旨在认清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以精神殖民为基础的文化无意识以及学界以智性殖民为核心的学术无意识,克服把西方学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奉为普世真理的倾向,最终目的是鼓励恰当地看待西方他者的智慧和局限,客观地评估本土文化和学术的价值与不足,促进中国学术思想的解放,焕发中国学术的创造力和原创性,成为葛兆光先生呼唤的“涵盖了中国、亚洲和西方的顶级世界理论”的助产士.  相似文献   

11.
周建平 《友声》2009,(Z1):45-46
<正>由对外友协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辽宁省歌舞团、德国纽伦堡市政府、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等机构共同  相似文献   

12.
董佳 《北京观察》2014,(12):72-75
正从写小说到研究文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对沈从文个人而言,把坏事变好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倒霉的时候也能做出成绩,可以说无所谓得失。对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也是划得来的。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个人是以"乡下人"自居的姿态,怦然闯入中国现代文坛的。他的作品让那些留洋回来的文学教授跌破眼镜,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其小说高度评价;1977年法国汉学家儒伯开列的四种中文必读书中,只有一本现代  相似文献   

13.
唐磊 《人民论坛》2024,(7):24-29
外国研究中国的学术在不同区域发展出不同传统,由此形成四大学术谱系,即欧洲中国学、北美中国学、俄罗斯中国学和日本中国学。在四大学术谱系涵盖的地理区域外,大体相当于“全球南方”,那里中国研究的传统相对薄弱。当下中国学知识生产图景呈现出若干重要特征:一是与“全球南方”中国热和中国研究热普遍升温的景象相对,近年来西方的中国研究有转冷的迹象;二是汉学范式与区域研究范式之间的紧张关系,区域研究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之间的纷争;三是在国际学界,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成果的关注与吸收依然欠缺。  相似文献   

14.
自我殖民化、东方参与了东方主义的建构过程的说法都是从萨义德那里开始的。批评萨义德在东方主义论述中没有提及被殖民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东方主义最大的破绽既不是没有注意西方内部的反殖民传统,也不是对真正的东方人重视不够,而是单一主体,即以"我"/"他"、"主体"/"客观"二元对立的方式看待西方人和东方人,从而构建汉学主义。因此,汉学主义研究须突破这种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5.
门户之争,还是汉宋兼采?--析方东树《汉学商兑》之立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小明 《思想战线》2001,27(1):139-140
嘉道之际发生的方东树和江藩围绕汉学与宋学问题的争论,历来被研究者视为"门户"之争,其实并不准确.江所著<汉学师承记>有很深的门户之见,而方所著<汉学商兑>虽然对汉学家大加挞伐,但其总的立意却在于为宋儒辩护的同时,主张汉宋兼采.  相似文献   

16.
郭园兰  钟秋明 《求索》2012,(6):86-87,71
钱大昕认为诗有才、学、识、情四长,四者缺一不可:才情需学识相济,才学兼用益彰,才需情的主宰。钱的"四长"诗学观,既打上了其身为汉学大师的学术烙印,是汉学家诗论的典型代表,又有着超于时人的新颖之处,具有独特的诗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藩淹贯经史、著述等身,其《国朝汉学师承记》、 《国朝宋学渊源记》尤具深远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国朝 汉学师承记》的撰著背景、主要特色、地位和影响以及《国朝 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的撰写动机、编纂特色 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文虎 《求索》2013,(4):171-173
汉学家浦安迪"奇书文体"的观念显示出独到的国际汉学眼光,其独到之处表现在他通过对不种类型叙事文学传统的对比,追溯了历史叙事、神话叙事与奇书文体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探讨"奇书文体",其目的在于全面地揭示浦安迪是如何将传统叙事理论和话语规则有机地融入到中国古典叙事文学作品的阐释之中。同时,其意义还在于进一步反思"奇书文体"的观念在不同叙事文学标准之下所显示出的新的特质及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二战曾使美国中国学一度与社会科学初步结合,但战后因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中美关系的对抗等因素很快让中国学研究遭遇寒冬,停滞不前。后在福特基金会、美国政府、中国学家、高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在中国学领域普遍引入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经十余年的发展,使美国中国学走上了社会科学化的道路,促成了其繁荣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回向"整体人类学"——以中国情景而论的简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从西方引进的知识范式,人类学在中国主要以进化论为根基,强调英美的科学实证倾向,忽略了人类学自"两希"传统以来的哲学根底,因而导致更多偏重于社会学与民族学.如今需要从回向人类学的学理整体,关注哲学人类学,并由此发掘中国多民族经验中对人的研究,从而不仅仅对"汉学"和"少数民族学"而是对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