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语,"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强调党员干部修"德"的重要性。人无"德"不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党组织放心的人、群众依靠的人。一、"德"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党员干部的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  相似文献   

2.
为官须有德     
德是为官之本,也是从政之基。俗语说“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有才无德会毁掉事业”。由此可见德的重要性。 克已修身,信奉道义,以天下为己任,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就有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德是才之本”,“德胜才方为君子,才胜德是为小人”之说。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格,是力量,是财富,是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领导干部做人为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悬壶济世的医者都被誉为人民健康的卫士。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些医务人员却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一切向钱看,诚信缺失,是非不清,责任不明,服务意识淡薄。这些疵点不仅严重冲击了社会道德体系,更损害了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的形象,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乃至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古人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胡锦涛总书记适时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党内腐败现象是当前全国人民和党内每一个有正义感的党员所深恶痛绝、痛心疾首的,而“用人不公”则又是党内腐政现象中最突出的一个。什么叫“用人不公”?就是用人者公然或隐蔽地违背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方针,不公正、不公道、不公平地使用干部。致使不少有才有德、忧国忧民、工作勤奋的同志被打入另册,得不到提拔重用,而另一些有才无德、有德无才甚至缺德少才的庸碌之辈却青云直上,志得意满,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被西方社会称为“东方智慧”的我国古代儒家,就十分看重高尚人格的主体力量,把“以德修身”看成为官做人最起码的资格。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为政者”一定要“明德”。这里的“德”,指的是完善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尚书·君陈》也有句名言“: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人世间只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所开放的花朵才是最芬芳的。“明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国家“明德”才有振兴之机,民族“明德”才能团…  相似文献   

6.
以德化人     
德,是立身处世的宝中宝。德,是世间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何为德?古代先贤有许多关于德的论述。《礼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说道德、品德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而财富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不仅作为身外之物的财富不能与“德”相比,而且,在精神世界中的其他方面也不能与“德”相比,古人认为:“才而无德谓之奸,勇而无德谓之暴,辩而无德谓之怠,智而无德谓之谲。”吕尚在《文韬》中说:“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在今天,一心为人民服务,诚心解他人之难,即为大德也。…  相似文献   

7.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一贯的用人原则,其中德是第一位的,是选拔任用干部首要的条件。有德缺才,虽然一时干不好事,但也不会干坏事,德可以帮助才的增长、弥补才的不足,最终也能干成事,尚且可用;有才无德,虽然有时也能干成事,但才用不到正道上,却会干出丑事、坏事,最终误了党和人民的大事,因此不可重用。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哲学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体系由道论、德论、社会论和修养论构成."道"、"无"和"有"是道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德论包括道和德的关系、德的层次和德的内容三个主要问题.社会论主要有历史发展阶段论、善治论及无为而治理论.修养论可以概括为参悟人生、知足常足、清静稳重和为而不争四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读者一见这个题目,可能认为是笔者的笔误,盖自古常言“女子无才便是德“,未闻“男子无才便是德“也。其实并非笔误,笔者今写此文,乃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所谓“无才便是德“之说,两性皆有之,不独妇女为然。在提倡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确属实情。试想:妇女成天在家侍候公婆,服事丈夫,抚育子女,操持家务,起早睡晚,尚且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读书成才。她们一生为了家庭作出重大牺牲,岂能不称之为美德!故凡有“德“者,势难成才;凡有“才“者,难免缺“德“,无法两全。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无立"。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注重紧紧抓住"德",一切围绕德,改造思想修养德,不断提升和升华德的品质、品格、品位,让德成为核心价值观之基、之本、之魂,这样我们才能把核心价值观培育好、践行好、落实好。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它源于中华优秀文化之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人可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为政当官.则垂不能一日按德。德是立身之本、为政之要,看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注意自己的言行,才有好的政绩和政声。“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在道德缺失、道德滑坡的严峻形势下,记得一个“谨”字,育德、养德、修德、成德,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12.
要以德服人     
我们常说,要以理服人,无论大官小官,权力多大,都得讲这一条。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你把理讲明说透了,人们会理解和接受的。笔者提出“要以德服人”,并非是对以理服人的否定或取代,其目的在于突出或强调一下,让“服人”的人多讲点德和多有点德,不要空讲理、蛮讲理罢了。“德”者,指“德行”、“品质”和“德政”之类。理,便是大道理了。一个人,尤其是“公仆”者,无德硬讲理,理也黯然失色,人们心不服,面也不服。只有德正,人们才口服心服。诸葛亮对刘备忠心不贰,大概与三顾茅庐之德有关,同样,诸葛亮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德…  相似文献   

13.
人是管理的核心。对人才的遴选、识别、使用,毫无疑问,是管理当中最重要的问题。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对不同特征人才的态度上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德才兼备,一直是中国的传统选人原则。晚清著名政治家曾国藩财认为:“德才兼备,更重于德。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工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显然,有才而无德的人是不受曾氏欢迎的。 作为中国民族计算机业执牛耳者,联想集团总裁…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等,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时至今日,传统文化依然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精髓所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和保障作用。弘扬"大德"践行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2019年最新版本收录了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表述。本框包括两目: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第一目"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要求学生懂得理想信念对个人、国家、民族的意义,知道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6.
罗孝平 《传承》2011,(9):1-1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笔者认为,德与才,辩证相生,缺一不可,无德无才者必被淘汰,有德无才者难以兴业,而有才无德者则祸患无穷。只  相似文献   

17.
罗孝平 《传承》2011,(24):1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笔者认为,德与才,辩证相生,缺一不可,无德无才者必被淘汰,有德无才者难以兴业,而有才无德者则祸患无穷。只  相似文献   

18.
周密 《政策瞭望》2018,(7):56-5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体现,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立政德首先要明大德、听党话。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  相似文献   

19.
得与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为什么有的人死了还活着呢?因为他有德但可能无得;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呢?因 为他无德但可能有得。  得,即索取,个人向社会取得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德,即奉献,个人对 社会做出的贡献。人不能不“得”,也不能无“德”,“德”是首位和基础,“得”是条件 和保证。  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 。所以,贡献应该居于首位,人不能无“德”。  人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个人从社…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8,(5)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当代中国,培养具有民族复兴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同时也为普通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培养时代新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