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政指导是运用国家权力的过程,难免会对相对人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就显得尤为重要。行政指导法律救济的理论基础基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权力制约原理、行政程序法的目的。当前,我国对于行政指导的法律监督与救济还比较薄弱,实践中,必须畅通行政指导的司法途径,完善行政指导的行政救济,厘清国家赔偿和国家补偿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行政指导在实务中存在诸如行政不够透明、动机不尽纯正、责任不甚明确、救济缺乏力度等负面问题。因此,为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行政指导的正确实施,需逐步创新与完善与行政指导有关的行政苦情、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制度,促使行政指导行为不断趋向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能够灵活应对复杂社会现象的管理方式,在政府执法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针对行政指导行为,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作出的明确规定对我国的制度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立足我国实际,行政指导行为显现出诸多负面问题,尤其是程序设计及救济机制的缺位使行政指导实践饱受困扰。因此在分析问题与借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可行的制度构想,尽快完成行政指导行为规范化路径的整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问责制度是行政领导未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由特定责任主体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构建行政问责制度,是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完善行政问责实体规范,明确问责主体、职责关系和问责标准,并规范行政问责程序  相似文献   

5.
行政程序违法责任制度是行政法律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而我国目前行政程序违法责任的法律规范存在不少缺陷,需要采取措施系统构建行政程序违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效行政行为因具有重大的明显的违法情形,自始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行政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有两种对策;温和而言,可以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通过申诉,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等途径寻求救济;激进而言,完全可以无视其存在,拒绝履行义务,直至采取对抗形式进行正当防卫,我国对无效行政行为的立法刚刚起步。应该根据法治原则和宪法精神,修改现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尽快确立和完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行政指导法律制度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景波 《学习论坛》2006,22(2):75-77
行政指导的性质应从两个层面予以定位,即对行政主体而言,是行政法律行为,而对行政相对人而言,是行政事实行为;行政指导的价值在于效益的提升和民主参与的扩展;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在于程序与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万高隆 《求实》2005,3(12):59-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安全有序、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的法治社会,建立完善、有效的行政救济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国现有行政救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足,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完善行政救济立法,保障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行政指导是行政实务中关于指导、建议、劝告、警告等的总称.利益诱导型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公共行政目的,依法作出的以利益进行引导,期待行政相对方的一定行为(作为、不作为),一经达到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形式.  相似文献   

10.
行政指导在现代行政管理活动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其灵活、高效、节约、主动的特点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目前我国行政指导存在的一些问题,应根据中共中央十五全会以及十一五规划的精神,从规范行政指导程序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一、行政公开的内涵行政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行政发展的基本趋势。行政公开的基本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尤其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全社会的管理活动,除依法应保密的外,应一律对社会公开。行政公开的内容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政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等,都应一律依法公布,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有关行政会议、决议、决定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除依法保密的外,应允许新闻媒介依法采访、报道。行政公开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体现在各项…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行政指导在法国得到广泛应用,对法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行政指导是一种弹性的、能够广泛适应社会现代化、民主化发展的有效行政方式。这一点特别值得引起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行政救济制度,但仍存在一些疏漏与不足.在行政救济的途径上,复议前置、终局变议等规定增加了行政救济成本,限制了相对人的行政诉权.在行政救济的范围上,法律规定的内容相互冲突,救济的范围失之过窄.在行政救济的对象上,缺乏对与受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的相对人、有经济上利害关系的相对人的保护规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行政指导对于现今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指导的变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度契合,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行政指导理论逐步向控权、重视私益、利用本土文化和服务行政的方向发展,制度发展极具创新性和中国特点,这一演化路径为我们制度的建构提供了线索,基于此,本文对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建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行政指导作为现代行政的一种方法,是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而产生的,是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政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明确设置审批事项的原则和标准。本文主要从经济合理性角度 ,探讨了设置行政审批的基本原则和范围 ,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整套行政救济制度,包括完整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行政复议条例》也被《行政复议法》所取代,但在实践中现行的行政救济制度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政指导比较研究刍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行政指导是一种非强制行政行为,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弱化。在现代社会,政府与市场能否和谐融洽、相得益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强制行政行为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对行政指导都有成文法的规定,对它们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我国学术界进一步澄清行政指导的性质,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行政指导制度的实施主体、原则、内容、程序、法律责任和救济制度等方面具有诸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下关于行政训诫行为的法律性质判断尚存争议。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裁定,在确定行政训诫行为是行政事实行为的基础上,将其界定为综合性的行政指导行为。针对行政训诫在实务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厘清行政训诫主体和适用范围、完善相关程序制度并准许一定程度的事后救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行政不作为已经成为行政审判领域,法学研究领域乃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法定义务,并且具有行政作为的能力,但在程序上有逾期不为的行为.行政不作为具有消极性、违法性、程序性及非自由裁量性等特征.行政不作为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行政不作为一旦构成就必然是违法的.行政不作为的存在必然会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伤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法律救济机制,以使受到侵害的权益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