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法条第一句就明确表示本法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制定的,不禁让人沉思,中华民族到底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保存。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4-15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步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个节日,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咖啡是传统的、老旧的,提起它,似乎总与百年千年的风雨飘摇联在一起;咖啡又是现代的、年轻的、新鲜的。它是今天都市人时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冬日的天气异常寒冷,但是在泉州,人们可以在凛冽的寒风中享受火热的文化生活:在领SHOW天地里探寻全方位的创意行业和别具一格的欧陆景观,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寻找老泉州的魅影,在“六井孔”音乐创意产业园感受新兴文化……泉州市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的默默耕耘。  相似文献   

5.
6.
采访司文阁是在他那间很特别、很大的工作室里。  相似文献   

7.
尤拉 《今日上海》2013,(6):46-47
位于中心城区之南的老闵行素有“小上海”之称。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阂行镇西部大规模开发建设工业基地,地区面貌随之发生巨变。80年代起,随着老镇的改造和开发,民间民俗文化的遗存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为了留存历史,去年(闵行区建区二十周年),一家“老闵行历史文化陈列馆”应运而生,使得“我们终将逝去的老闵行”成为了“永不消逝的老阂行”。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的3年,北到吴中路(部分至航南路)、南至漕宝路、东至外环线、西至横沥港,这四界之间的1888亩土地上将崛起全新的闵行文化公园和七宝生态商务区(“一园一区”)。以文化为引领、以生态为基础、以国际化为标杆的闵行“一园一区”旨在成为上海文化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9.
在建国59周年的长假期间,我饶有兴味地通读了毛梦溪即将付梓的著作《雨过琴书》。这是一部关于文化问题的书:谈文论艺,说古道今;从文学到语言,从国学到西学;从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无不涉及。这本书虽然回顾了中国现代先进文化光辉而艰难的历程——如他对"文化抗战"的历史描述.但关注的目光主要集中于眼下发生的重大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10.
陈筠 《两岸关系》2009,(5):35-36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前已知的市场空间的萎缩之势,乃至“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改变?对于身临庞大的大陆市场的台商而言,如何抽身困境,开辟另一片“蓝海”?上期的“经贸广角”里阐述了关于台资企业随“机”应变的几条路,以下,介绍另一途径,以开辟蓝海、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作为当下最普遍最热点的传播媒介,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及未来的世界,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青少年是网络传播及使用的主体,80后90后的青少年更是从网络中成长的一代,网络深深渗入其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青年亚文化是由青少年所创造,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表现出来,相对于网络主流文化而言的文化形式,以其边缘性、颠覆性、叛逆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的参与,并成为网络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所结合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因其传播的广泛性、内容的叛逆性及超前性等特点,让大批商家看中了其中隐藏的商机,并通过生产再创造的方式,使网络青年亚文化转化为实际的可供消费的物质形态,从而形成一个创意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在全国第一个步入老龄社会,也是全国“最老龄化的城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全市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本期我们专门组织的两篇文章,都是写60岁以上老人的。他们或老有所乐,或老有所为,活得精彩、充实、有质量,堪称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13.
首届中国动漫品牌峰会、阵容空前的动漫名家现场创作和签售、国际六大漫画展节首次同台亮相、别具特色的第一届漫神杯Cosplay精英大赛…一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以若干个“第一”,不仅吸引了众多的专家、观众,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是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省域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是国家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步骤。文章探索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的基本遵循,剖析了四川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四川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第2期《中国青年》刊登袁跃兴的文章,这几年,我们的文化“热点”事件很多,争名人故里、申遗、为凸显文化底蕴争相改地名,历史街区大规模改造,文化创意产业纷纷上马,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价值剧烈嬗变,快速更新,但在这种文化“乱花渐欲迷人眼”式的现象纷呈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种种文化的混乱现象,在这种文化“乱象”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文化的作用异化为功利的手段,金钱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曹海峰 《长白学刊》2007,(3):143-14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消费文化的蓬勃发展、科技与文化日益密切结合以及城市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力空前扩张的时代正在到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不再是一种理念或发展模型,而是最具发展前景且已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背景认真审视和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动向,对于从制造型向创意型转变的中国来说,正是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化的红色性质、内涵、外延和效果正在引起思想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杭州湾文化"概念的问世可以解释和诠释现代中国红色文化的奥秘和奥妙。但对"杭州湾文化"概念及其内涵至今还缺乏一种系统和全面及其精准的学术表达。现代中国红色文化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种子"与"杭州湾文化"的"文化土壤"和"文化氛围"结合的产物。但"杭州湾文化"一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和整体的概念被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注意。这与陆地思维还在主宰中国人的思想有关。"杭州湾文化"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文化,而且也是中国最现实最有力的文化。人类至今经过7000年发展的几乎各种文明形态都在这个区域进行过沉淀,并且至今还在散发一种新型的、现代的、创新的文化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以杭州湾为中心和核心并且围绕杭州湾所形成的"杭州湾文化"的内涵和机理进行系统挖掘、有机梳理、整体表述和综合发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它由虞舜兴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07年春节被列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春节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它是现代中国人深层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还关涉着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创新问题。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现代消费社会阶段,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极大改变,不只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多地关注商品是否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是否能够体现甚至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从现代消费文化的特点入手,以对现代消费中个性消费的群体认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文化为什么曾经“失魂落魄”记者: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尽管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中华文化的“自信力”、文化的“根”,这一百年来用您以前的话讲,似乎“失魂落魄”了,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