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西部农村女性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进程,呈现出与中西部地区改革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呼应的突出特点。其特征为成长性、实质性、复杂性、潜在性与边缘性。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村女性人口流动的规模尚有扩大的空间.非正规就业将是今后农村女性人口就业的主要模式,农村女性流动人口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将日趋提高。  相似文献   

2.
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人口合理流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确定推进思路。为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农村女性人口流动的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改革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并探索建立农村女性流动人口维权组织;进一步实现中西部地区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相应的配套改革;积极探索为农村女性流动人口提供社会保障的具体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女性流动人口自身素质的同时,社会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女性人口流动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富余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一、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必要性第一,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需要。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占到70%。在我国9.6亿公顷的总土地面积中,能够用于农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女性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电视传媒作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对女性流动人口的积极影响作用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女性观念变革从而敢于走出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促进农村女性流动人口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提高了农村女性流动人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增强了农村女性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自信。从女性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对城市化进程的实质性意义以及新生代女性流动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看,今后电视传媒必须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发挥好舆论监督、宣传导向、文化传承、寓教于乐的职能,编排和播出的电视节目要起到对流动女性的正面引领作用。要从正面宣传农村流动女性群体,在全社会范围形成有利于女性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将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重要标志,集中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化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快慢。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迅速转移,首先必须解除农民“进城”的各种人为束缚,赋予农民自由迁移和择业的权利。因此,解放农民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选择和关键所在。一、没有农民的大解放,就没有城市的大发展城市化,“化”什么,说到底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乡村型生产生活方式为城市型生产生活方式。农民是城市化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经…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女性人口迁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女性人口迁移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山西省农村女性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既有观念的束缚,也有城市产业结构的制约。为加快女性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大中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地区发展战略要有性别意识,要充分考虑女性农村人口的迁移;要加强对农村女性的职业培训;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村女性人口提供更多的城市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1998,(12)
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做好“三...  相似文献   

8.
重视农村工作□马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使8000万尚处在贫困状态的农村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下个世纪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是关键。实践农村和谐社会最重要是农民现代素质的培育。没有农民现代素质就没有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10.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做好这一工作,对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何把这一工作抓好?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条:一、明确指导思想。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基层民主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12亿,9亿在农村。9亿农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关系到全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做好新时期农民工作,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重申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农民问题,做好农民工作,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议》提出“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通过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条件,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发展小城镇对西藏发展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区内外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及富余劳动力,加快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人口,疏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商品化,推进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黎 《发展论坛》2001,(9):95-95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没有广大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如何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张文彦、魏恩政、王培芝同志主编的《中国农村文明之路》一书,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以山东文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经验为素材,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取向、基本内容、制度机制、方式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和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浙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统一认识,提高领导水平,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把“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纳入我国面向21世纪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成为推进乡村城市化的重要举措。发展小城镇,搞好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战略性措施,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能够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更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调整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因此,内蒙古结合自身发展的情况,已将其纳入繁荣内蒙古经济的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7、内蒙古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内蒙古地处我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至今为止,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仍在20%左右,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60%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关键在农村、农业和农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速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下大气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要用深化改革和完善体制的办法。一、加快农村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是财富之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千百年…  相似文献   

17.
樊桂丽  王宏英 《党建》2009,(10):48-49
乌海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率先推行城乡一体化,取消了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农区居民。但农村城镇化绝不是农村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简单位移,而是农民从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一种革命性变革。乌海市从引导农民更新观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致富技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什么是小康?总书记的这一席话,抓住了关键同时也讲出了群众的心里话。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有农民大规模流入城市现象。由于户籍制度迁徙自由,农民来到某个城市,一个月内到行政部门办理登录手续,即成为当地市民,找到工作后,自然改变了农民身份。从19世纪末起,日本人口流动开始活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激增。当时,农、工之间差别扩大,传统工业走向现代化。工业化的进展,第三产业的兴起,这些都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初时期,流入人口的多数在非现代化部门工作,即所谓"杂业"。这个时候,进城农民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关键是要加快构建新的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当前,制约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深刻地影响着集中居住后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传统落后的生活观念造成生活方式转变的滞后.文章提出建议:一是转变经营方式,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加大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三是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特殊的政策扶持,大力推动女性弹性就业;四是坚持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的卫生习惯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