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明威作品能穿越不同民族、国家、制度的屏障 ,在整个世界的空间流传。他笔下的“硬汉”形象 ,表现出一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 ,能越逾死亡的威胁 ,在时间的流逝中获得永生 ,他笔下的那种“冰山”深层结构是群星璀璨的艺术天国中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曾欣悦  刘正光 《求索》2007,(9):195-197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多以铮铮铁骨硬汉性格出现,“硬汉性格”是他自身性格的反映。解读他的作品并追寻分析他的传记材料可揭示出海明威性格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人物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这一点历来为学界所忽略,许多论者喜欢从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入手对其进行品评,甚至认为海明威是一位不尊重女性的作家,这实际上是对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的误解。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对作家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4)
正小说可以怎样反映作者?将名著改编为动画片,再创造的过程,得以什么样的媒材、什么样的精神传达作品?海明威在世前9年(1952年)的作品《老人与海》,在出版的第二年即获得美国普立兹奖与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生活充满了冒险的性格,笔下自然反映他对世界,以及对于自己内心的探究。他曾说:"写作是一场寂寞的人生。作家应该是把想法写出来,而不是说出来。"大约22分30秒的动画片《老人与海》画面精细优美:小石屋、蓝海、红  相似文献   

5.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入手对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中主要女性角色进行剖析,旨在阐释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世界麻木不仁的作家,也不是一个所谓的男权崇拜者。相反,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但他也是一个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换言之,海明威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不该忽略的重要文学现象 海明威最出色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年发表后,在国际评论界引发了一场论战。论战的焦点是:海明威属哪国作家,《丧钟为谁而鸣》属哪国作品。论者各持所据。争论不休。因为海明威是美国人,作品用他本国语言写成,有人认为他是美国作家,《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文学作品。可是,海明威几乎在西班牙呆了近二十年,他不仅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十分深广地表现了西班牙民族的生活斗争和民情风貌;而且其《丧钟为谁而鸣》,被国际评论界公认为是反映西班牙内战最成功的作品,将海明威看作西  相似文献   

7.
徐青 《湖北社会科学》2004,(10):133-135
文学巨匠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一个与战争、死亡、勇气相联系的名字,是硬汉与死亡的独特象征。本文从海明威的传奇经历、他笔下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及他的自杀等角度,分析海明威死亡主题的真正涵义。海明威一生所追求的人生哲学是: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击败。一、海明威的传奇经历欧内斯特·海明威他从小就酷爱钓鱼、打猎、斗牛及种种冒险活动。14岁时学习拳击,第一次训练时,对手是个职业拳击家,海明威被打得满脸鲜血,躺倒在地。可第二天海明威裹着纱布,纵身跳进了拳击场。1918年,海明威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在前沿阵地上海明威…  相似文献   

8.
叶泉 《人民论坛》2012,(14):152-154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对《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进行分析,认为该作品既是海明威对因《过河如林》受到的批评的反击,也是对自己生活中身体和创作才能走向衰退的现实的思索。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建构了自己精神世界的理想国,在这个理想国中,他成为了精神上永恒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著名作家对家乡及其风土人情的描写,为我们打开了他们向往和思念中的福建乡土,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笔下那个时期的生活面貌,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笔下似乎远去的沾着"泥"味的乡土生活。许地山笔下的乡土果实许地山,1893年生在台湾一个爱国者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尤溪。幼年时在父亲的引导下,读了不少中国经史和传统的文学名著。他在福建生活的时间很长,很多作品都描写了福建漳州一带的生活经历。许地山最著名的散文《落花生》,是非常接地气的一篇杰作,通篇以漳州地区极其平常的花生为主题,  相似文献   

10.
女人是我们离时代最近的故乡。一位现象学美学家曾说:“决不是艺术家在寻找他的世界,艺术家也在被‘世界’这位‘寻找作者的永恒人物’所找。当作者通过作品揭示一个世界时,这就是世界在自我揭示。”  相似文献   

11.
李茜 《求索》2010,(5):208-209,198
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本文专题研究海明威现实生活中父子困境的形成和父子困境在他小说创作中的体现,并首次对其作品中父子关系的映射做了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1999年因为<地下世界>这一巨著成为第一个获得"耶路撒冷奖"的美国作家,但他还远未被中国学术界所认识.他的小说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与当代美国社会形态紧密相联,把审视自己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状况作为创作的关注点.大体而言,他作品中较常关注的主题有三方面:一是对消费文化关注;二是对技术崇高化的关注;三是对恐怖主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崇高的魅惑     
灯光下 ,一本书摊开在我面前。让我掩卷长息的只是其中的几页 ,一篇短而又短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 ,在我心目中 ,从来都是一个硬汉子形象 ,当然 ,是因为他那久负盛名的《老人与海》 ,还有他的许多描写斗牛士的短篇。硬汉子海明威最后死于自己的枪口之下。十几年以后的我觉得自己终于读懂了这篇足足可以写成几个大部长篇的短篇。在书中 ,海明威这样写道 :“没有时间了。当然 ,尽管好象经过了压缩 ,只要你处理得当 ,只需一段文字就可以把一切写进去。”试想 ,古往今来 ,有几个这样的文豪能把生命体…  相似文献   

14.
丽江,云南省西北部的一座小城,曾经是西方文人墨客笔下遥远神秘的东方王国的缩影。古城旅游把丽江旅游业搅得喧闹沸腾,使这座遥远的小城蜚声世界,俨然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传说中的乐园的现实代表。山、水、城之韵“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多数的都只是一个空壳,而丽江古城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国际旅游机构认为,丽江已经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之一”,并同时是“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1996年丽江地震后,丽江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1999年经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反复甄别,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15.
刘娅  杨迪 《理论月刊》2010,(1):134-136
劳伦斯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和诗人,也是一位极富个性的文艺批评家,有着自己独特的文艺观。为了深入理解劳伦斯的作品,理解他如何使得其笔下的人物真实而富有独特的生命力,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其文艺观,通过《羽蛇》这部作品,以期从另一层面上对其作品进行解读,从而加深理解其通过小说传达思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胡敏娜 《前沿》2012,(11):195-196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体现虚无主义的一部作品。小说中出现了老年顾客、年长侍者、年轻侍者三位主要人物和士兵、姑娘、酒吧服务生三位次要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和刻画,展现了一战后处于虚无世界的众生百相,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创伤,表达了作者对一个光明、有序、有意义的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一生留下了许多针砭时事的涉法作品和大量的论文,为我们展现了这位生活在十七世纪的作家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关心政治、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家。他通过非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作品中寄托了美好的政治思想,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了“康乾盛世”真实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8.
理想与现实中的“硬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瑛 《理论月刊》2006,(7):135-137
海明威的小说源自现实生活,他作品里的人物有着与他本人相似的经历。硬汉精神是他作品里常见的主题之一。本文以《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等小说为例,分析了其中分别代表理想和现实中的“硬汉”的两位男主人公,并指出,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精神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深刻社会性,它完整地体现了海明威对男子汉气概的理解,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尼克松总统在《领导者》中由衷地感叹:“我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恩来’译过来是‘恩赐来临’的意思。这是一个简明地刻画出他的形象和性格的名字。周没有架子,但却很沉着坚强。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1941年3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遍地,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战地记者和小说家的海明威与妻子玛莎·盖尔霍恩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处于最严重关头的时刻访问了中国,并秘密结识了周恩来。他在致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的信中写道:“周恩来是一个具有极大魅力和智慧的人,他与所有国家的大使馆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许谨 《求索》2013,(6):160-162
卡格斯·富恩特斯是西班牙语世界最著名的散文家及小说家,他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拉丁美洲文学。富恩特斯一生著有60余部作品,多年来都是诺贝尔文学奖呼声很高的候选人。富恩特斯积极地参与民族身份进程的建构,不断创造“想象的共同体”。在全球各地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富恩特斯在墨西哥多元文化的矛盾中析论了今天的这个世界。拉丁美洲文学有我国文学不可或缺的营养.也是中国文学理论者需要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