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素兰 《民主》2014,(12):50-51
<正>一直认为国家大事都归"肉食者谋之",虽然陆放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也耳熟能详,但以前只是在口中念诵。平时和朋友们闲聊,也会聊到国家大事,但毕竟只是闲聊,完全无法上升到"忧国忧民"的层次。直到有一天自己成了政协委员,才真正领会了陆放翁这句话的含义。2008年年初,长沙冰冻。我接到让我到湖南省政协去拿全国政协委员登记表的电话的时候,恰逢冰冻十余天来天空中第一次透出太阳。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誉,既让我  相似文献   

2.
陈华 《瞭望》1991,(44)
鲜花丛中,您安详地躺着。我来了,许书记,我又探望您来了。 在您的遗体前,我忍不住哭了,排在我后头的人以为我是您的亲友,主动停下来,让我有遐给您三鞠躬。其实,我认识您时间并不长。最初还只是在报刊  相似文献   

3.
局长想游泳     
毕胜 《党政论坛》2009,(22):53-53
这几天,县城气温猛蹿上了三十八度。我和人事处老马去汇报工作时,坐在开着柜机冷得让人发抖的办公室里,霍局长正惬意地品着茶。草草地听完了各部门二季度的情况,霍局长把目光从桌面上那张摊开的报纸上挪开,随意地说:“你们看看,报上提到的这个老干部疗养所挺不错呢!山清水秀,距离不算远。最关键的是它旁边还有一个很好的小水库。”  相似文献   

4.
李浩 《党政论坛》2009,(10):45-45
胜利者永远都是答案的一部分;失败者永远都只是问题的一部分。 胜利者总有一个计划;失败者却总有一个借口。 胜利者会说:“让我去做吧”; 但失败者会说:“那不是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德国大学的区别,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专业的选择。在国内,高考一锤定终身,因此,填报大学志愿,是让每个家庭最头痛的事。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怎么知道将来应该做什么,什么适合自己,什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大部分人只好按照家长的意愿,要不就是找一个看起来有前途的专业。像我还好,很多亲属都是医生,从小我对医学和生物等就感兴趣,所以想当然的报了医科,还算让自己满意。可我的同学,有的只是家里认为学医有前途、让人尊敬,  相似文献   

6.
杜丽 《民主》2013,(6):56-57
去黑城这天早晨,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我期待着一场甘霖洒落在这片需要浇灌的土地上。但云彩的聚拢只是为了让天空越来越肃穆威严,我终于明白,这是为了衬托今天的主角——黑水城的登场。  相似文献   

7.
从15岁在麦当劳打扫厕所开始,到43岁成为麦当劳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贝尔能否让麦当劳继续值得消费者说“我就喜欢”?突如其来的一切,对麦当劳来说是否只是短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读纪伯伦的文集,跳入眼帘一句话:"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这句话让我停止阅读,进入思考。今日再读纪伯伦(幸好是到今天来读这句话),我感到对忘记这一人人皆有的,只是时间和地点、事情和内容各不相同的行为,有了许多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9.
父爱如山     
娄岩 《侨园》2011,(9):55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个有点不通情理的严父.平时他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仿佛根本就没有家的概念.但每当我在外面惹是生非时,皮肉之苦就会如影随形,而且都是拜他所赐,也从来不问青红皂白.为此,我心里很抗拒,又无可奈何,谁让他是 我爹呢.但不知为什么,我却从来没有恨过他,也许这就是血缘关系的伟大之处.文革期间他被批斗时,我甚至想代替他受苦,虽然这只是出于一个男孩朴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任小玫 《民主》2014,(2):52-53
<正>当"中国梦"的字眼从键盘缝隙钻进我的视窗界面,懵懵懂懂中我看到了祖辈、父辈与自己,都是"梦之队"的一员;它就像出窑后的哥窑瓷器,由无数开片构成一抹奇瑰的亮色,赋予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特殊的意义。进而,听到"不要让‘美丽中国’只是在梦中"的那一刻,我的心头更是猛然一凛——  相似文献   

11.
长新 《侨园》2013,(11):26-26
<正>我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每次有机会到外地和国外都要去古董街转转。今年7月我和父亲去法国旅游,那些五光十色的商品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古董街却让我开了眼界。听宾馆服务员介绍,这个古董市场坐落在法国巴黎城边附近一条偏远安静的小街上,平时只有门面店铺开张,与普通的商业街没什么两样。只是玻璃橱窗里放的尽是各国各色文化面貌迥异的古董,相对上海东台路旧货摊那样随意,这条街上店内摆设多而不乱,一尘不染,颇有陈列感。父亲了解和支持我的爱好,建议我周  相似文献   

12.
邯钢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引起各级领导、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后,有的新闻记者问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如何实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您对此怎么看?”我说,我特别赞赏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职工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中国,没有广大职工参与,发展市场经济只是一句空话。我认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真正让他们当家作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走向市场、在竞争中赢得胜利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以前只是去过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历史博物馆的我,一朝走进大都会美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大厅,直象是跨入了另一个世界。它不但使我知道,而且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类型的博物馆,一种跨越了国界、种族、肤色的博物馆。有人说,博物馆是人类及其活动的反映,是人类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反映。我想还可以补充一句,特定民族的博物馆,即是这个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反映,是这个民族心理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思想漫谈     
日前,从一张并不出名的报纸上读到一位并不出名的党员的事迹报道。说报纸并不出名,因为它只是一张地方行业周报;说党员并不出名,不是指他只是个副处级干部,而是他的事迹是在例行的离任审计时才被发现总结出来的。之所以对他发生兴趣,是他的“不好意思”感动了我。 时下,不少干部为了升职晋级,都想方设法找个什么学校一读,以求镀镀金拿个文凭。这机会也让这位名叫李允启的干部碰上了。可当领导把学习的指标给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乳殇     
《侨园》2017,(8)
正九四等舱的那个下铺,理所应当是母亲用来休息的。我却让母亲去了上铺,还美其名曰下面坐得人多,上面安静,可以睡一觉……我难道没有想过,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可以在一起说说话,诉诉亲情吗?不。我想到了。不过想的是和女友卿卿我我,又怕母亲打扰。再往好里说是怕冷落了母亲,才把上铺给了她。后来我想过,假若只是熟识的人,我会这样做吗?不会的,绝对。因为我还有基本的道德礼貌。正因为是自己的母亲,才敢这样。要知道,母亲是去求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7,(Z2)
正这次来加拿大,儿子的意思是让我们尝尝这里的美食,再在异国他乡转转,让他尽一份孝心。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从多伦多机场下飞机,已经是当地时间下午4点多钟,此时,国内的沈阳大约是凌晨4点左右,两地时差相差正好12小时。多伦多的经纬度与沈阳相差无几,季节也没多大差别,不一样的只是多伦多在地球的另一端,在沈阳的"脚底下"。第一次来到这里,给我的感觉是,多伦多机场有些陈旧,不如沈阳的桃仙豪华气派。沈阳桃仙机场乘客大都是亚洲人、黄皮肤;多伦多机场的乘客各  相似文献   

17.
柳萌 《民主》2009,(12):47-47
朋友应一家出版社之约,主编一本关于如何减压的书,让我谈谈个人体会。其实.在当今社会生活,要说压力,恐怕每个人都有。从小学生到退休老人,谁能说完全轻松快活呢?至于事业如日东升的中青年.所承受的多种和多方压力,那就更是不言而喻的。只是程度和形式上.各有各的不同而已。过去经常有人说,把压力变成动力。我想也就是说说罢了。真正做到的没有几人。  相似文献   

18.
娄岩 《侨园》2012,(1):22-23
在睿即将中学毕业时,发生了一件在我看来很有趣的事情.他所在的私立高中为毕业生们准备了一场舞会,别人几乎都处过男女朋友,而儿子却是少数几个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方面的剩男之一.但他也要面子,不想让别人看不起,于是就在低年级中选了个最漂亮的女孩做他的舞伴.这是我了解的睿第一次为自己的面子去争取什么,而且也向别人证明了他的能力.这一点比我强,当年在大学时,我都不敢和女孩子讲话,即便喜欢也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想一想.但睿毕竟还是个孩子,他自己租了一辆加长悍马豪华车,并组织12对同学同车.他给女孩送了一束鲜花,也知道和女孩的家长说些客气话,但却不懂得如何照顾女孩.睿蚂有幸目睹了这一切,睿让所有的同学上车后,竟然自顾自的也上了车,却把他请来的女孩丢在了车外,当时人家女孩的父母就站在车外看着呢.是难为情,还是没有经验,我们不得而知.为此他回来后让我家领导好一顿奚落,当然主要是说他不够绅士,睿听后也只是笑笑.  相似文献   

19.
信任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我常常在无意间享受着这种幸福。当我在偶然间被一个陌生人信任时,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在拉近,我感到这世界的温暖与美丽。我情不自禁想对每一个人微笑──相识的与陌生的,我渴望把这种美好的情绪传播给周围的人,让他们与我一起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暖意。那天,为了找一份资料又走进那家我常去的书店。书很贵,而我又不需要这本书,我只是为一篇文章查些参考材料,于是我打算同卖书的先生借阅这本书。我在柜台前徘徊了许久,终于等到人少了,我很不确定地走上去,红着脸说:“你能不能把那本书借我看几天…  相似文献   

20.
刘维隆 《慈善》2021,(2):56-59
父亲是一个温厚严肃、沉默寡言的人。从我记事起,他就在学校教书,只有周末和放假回家。他自己甚是敬业,精进不辍,从小学直到西安职工业余大学任教,一路好声。街坊邻居称他为刘先生,亲戚朋友称他为五伯、五哥,人们到他面前都显得非常恭敬;同院的孩子见他在家都会把脚步放轻点,语声放小点,我们更不例外。但我从没见过他发怒失形、高声呵斥过谁,就是我们哥俩闹仗打架,我只记得有一次实在不可开交,他回来只是数语教导,用竹板在哥哥手上打了20板,用筷子在我手上打了10下,就这让我们记住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