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传军 《学习论坛》2010,26(7):41-44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众多的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电子政务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和以政府管理为代表的公共管理模式的生成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政务是建立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的,互联网也通过电子政务而变得丰富多彩,并证明了自身的价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政府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必须充分重视网络舆情.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民主的时代,正是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对政治领域有着深刻影响造就网络民主.对网络民主的规范必须建立在促进其发展的基础上,即促进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条件。网络是现代社会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和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是政治社会化得到充分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互联网是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给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以娴熟的技巧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它的公共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治理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改进.网络舆情是公共环境变化的产物,它对社会治理具有正反两个维度的影响作用.社会治理在应对和运用网络舆情时,还存在着思想意识、体制机制、宣传引导、队伍力量、工作方法、公务行为、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解释结构模型的定量分析,发现这些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它一方面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事务、进行舆论表达提供了方便渠道,也增大了社会管理的复杂程度。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变量。熟悉网络、善用网络是现代社会管理工作者的基础素质。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就我国有关网络舆情内涵及特点,网络舆情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监测、研判、引导、应对对策,网络政治及网络民主相关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规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合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多为负面焦点事件而产生,常常导致现实社会中的矛盾被过度放大,作为政治动员的新手段,网络舆情很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冲击现有的政府管理机制和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影响我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网络舆论领导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共同应对网络舆情,消除政治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公务网络舆情监测是网络舆情监测室接受政府部门委托、以盈利为目的,针对网络舆情进行的实时监控,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上报网络舆情信息的过程。近年来,公务网络舆情监测发展迅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舆情信息来源、网络舆情监测规则以及网络舆情监测成果。但是,在公共网络舆情监测中,舆情信息处理粗放、监测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前,政府加大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在这种政治传播环境下,公务网络舆情监测会走向精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给高校的和谐稳定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较大影响。必须不断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监管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舆情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是政府在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和施政履职的基本信息源。如何对待网络舆情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行为,政府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源于对网络舆情的认识。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之间并非完全相互独立的主体,政府既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参与者之一,更是网络舆情强有力的管理者。这种特殊的关系要求政府在对待网络舆情时不能一味地采取封堵打压的方式,而应采取把握一定原则基础上的有效疏导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美萍 《求实》2022,(5):64-76+111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仅依靠政府力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成为破局的可行路径。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网民等主体由于各自的基本情况及资源优势不同,在网络舆情协同治理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差别。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促成各主体间的协作,形成合力,从而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成效。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各主体积极有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决策协商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决策流程再造;建立和完善联合行动机制,达成各治理主体行动效力的协同共振等。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志伟 《世纪桥》2010,(7):106-10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己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同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关注高校网络舆情,把握舆情发展动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型传播方式迅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数据海量涌现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事件的频发多发,网上网下的交相互动,政府的施政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对虚拟社会的治理也成为了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归纳网络舆情特点时,大多从某一个视角或领域出发着重阐述网络舆情具体某一方面的特点,而鲜有全面、系统化的整体分析。与传统的舆情相比较,网络舆情从语言表达、社会思潮、结构组成、载体传播、生态环境诸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系统化特征。在这一系统中,语言表达特点是其外在的表现方式,社会思潮特点是其内在的理念意识,结构组成特点是其各要素的组织运行形式,载体传播特点是其获得大众反响的规律所在,生态环境特点是其生存与演变的社会状态。网络舆情五大领域特点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方静如 《世纪桥》2012,(23):60-61,90
摘要:伴随网络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表达态度、观点,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舆论力量,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舆情可以拓宽民主渠道、监督并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促进党风建设,有益于和谐社会构建,另一方面,网络谣言、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敌对势力的渗透利用等却危害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阳光型”政府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途径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和规范网络政治,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挑战着我们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挑战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据2013年《中共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情的放大器。新形势下,如何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消除负面影响,弘扬主旋律,集聚正能量,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网络平台为民众的舆情表达和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的意愿相当强烈,其影响力亦与日俱增,公民和政府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温州市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五大趋势与特点,进而从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网络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和电子政务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政府正确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安全隐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舆情中存在歪曲失真信息泛滥、网民群体极化倾向严重、境内外不法分子恶意操纵、国外敌对势力渗透性入侵等隐患;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等问题。要从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机制等方面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舆情的纵向协同机制,以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强化网络舆情的正面功能,消除或减少其负面功能。中央层面倾向于运用前瞻性把控的方式来对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如完善网络舆情立法和制定网络舆情监管标准。在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地方政府则倾向于运用主动型化解的干预方式来进行网络舆情治理,既要建立资金和人才保障制度,也要构建网络舆情的预警、应急和善后处置机制。基层政府由于其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和网络舆情危机的现场,因而倾向于应用被动型回应来实现自身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规避之策,如重视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自身系统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建立畅通的网络舆情信息传达机制。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弱化,工作观念、目标、内容、手段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脱节,教育方法手段陈旧、落后,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简单、生硬、公式化。面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现状,我们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两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持久性,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输送全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江宁 《世纪桥》2010,(21):122-124
当前,论坛、博客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新课题。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作用,挖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因此,高校要重视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准确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加强教育引导,着力做好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