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心境     
美丽的心境不靠投资,而靠心灵的净化、心理的调适、文明的陶冶。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美丽的心境,而美丽的心境不是追求外在的美丽。拥有苗条的身材、娇好的面容、健美的体魄……却不如有一个美丽的心境。一位美容大师把人类化妆分为三个次层:最低层次是化妆容貌;再高一点的是化妆精神;最高的境界是化妆生命,拥有一个美丽的心境。  相似文献   

2.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要求,也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共同的中国梦。2013年西秀区以"美丽安顺"统筹开展八个方面的创建活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就是其中之一。采取政府贴息贷款及整合"五新"村创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农民文化家园等各类资源的方式,通过外在加强硬件建设,内在提升村民素质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乡镇"六个一"工程,对公路沿线村寨进行景观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乡风文明"的概念,并将其纳入了"十一五"规划,更加凸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十三五"的十个任务目标之一,计划建成6000个美丽乡村。实际上,乡风文明的目标与美丽乡村的精神美、风情美具有一致性。美丽乡村,一方面是物质美,注重粮食丰收,争取产业发展收入翻番;另一方面是精神美,实现具有丰富、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4.
1月23日,天安门广场发生了一起由邪教"法轮功"组织的自焚惨剧。这场惨剧中有两个孩子,一个是19岁的女大学生陈果,一个是12岁的小学生刘思影。她们一个是花季少女,一个是天真烂漫的儿童。她们都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龄,都是祖国美丽的花朵。而这美丽的花朵,却在邪教"法轮功"的残害下过早地凋零了。陈果,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二年级学生,有着花容一样的美丽,也有着超常的音乐天赋。她曾以她的琵琶为自己的师长、学校以至我们的国家带来了荣誉。这样一个琵琶才女,却在自己亲生母亲的教唆下,迷上了被她称之为"世界上一切学说中最玄奥、…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好,我叫张丽莉.我名字中的第一个‘丽’是美丽的‘丽’,第二个‘莉’是茉莉花的‘莉’,想记我的名字,记住‘美丽的茉莉花’就行了."每当面带微笑的张丽莉向新生们介绍自己时,这是她最具个性的一段开场白. 丽莉喜欢把自己比做茉莉花,不但是她美好天性的真情流露,也是父母当初为她起名字时寄予的爱意祝福.生活中的丽莉就像清新淡雅的茉莉花一样,不但有着美丽的容颜,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总是用真诚的关爱温暖他人.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柔弱的身躯推开学生,自己却被碾在车轮之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旅游业是展现美丽中国的最大产业,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推手。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溪县旅游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大县、江西省旅游强县。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打造全景资溪,做美丽中国先行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一、打造全景资溪的条件分析全景资溪,就是按景区标准美化优化全县域风貌,把整个县域打造成全维度、全天候的旅游大景区。综合分析,资溪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红 《学习导报》2011,(18):25-25
协合,一个美丽的名字,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区。走进协合,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群山连绵、绿意盎然、设施齐备,更重要的是乡土文化活跃、人际关系和顺、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正在悄然改变这个美丽的小乡镇,不断开启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美丽中国"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价值维度的必然逻辑基础。文章从美丽中国的生态梦出发,认为美丽中国建设要从理论维度实现生态伦理转向,从实践维度实现四大建设的生态渗透,并从生态伦理的范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两个维度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的内在品质表现为“四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创新之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层落实,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期所盼。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物质富裕的过程,也是精神富有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要体现在"四美":自然美,发展美,文化美,生活美。一、美丽乡村要具有自然之美的品质,山清水秀,鸟语  相似文献   

10.
"看到‘建设美丽中国’,仿佛沐浴在春风里。"这是很多人学习十八大报告的深切感受。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对每个人来说,多贡献生态产品,就是为建设美丽中国出力。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它主要指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放心食品、宜人气候、舒适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你是最美的茉莉花,芳香了整个世界。"我叫张丽莉,第一个丽是美丽的丽,第二个莉是茉莉花的莉,我就是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曾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这样介绍自己。5月8日晚,在车祸发生前的一刻,她奋力推开学生,自己却被碾在车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危急时刻,张丽莉用行动诠释了人性的美丽。而她的美,也随之定格在推  相似文献   

12.
《理论导报》2013,(7):62-62
参考思路:"美丽中国"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诗意表达,其实质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文明发展新境界、新形态,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期盼。美丽中国由环环相扣的三个层次的美构成,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农业部启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培育推介出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美丽休闲乡村。贵州已有10余个乡村入选,或是特色民居村,或是特色民俗村,或是现代新村,或是历史古村。每一个村落,都是一份独特的乡村振兴样本。从本期起,本栏目推出"乡愁贵州·美丽村落"系列报道,展现贵州美丽休闲乡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彭真怀 《学习导报》2013,(19):47-48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雷锋的故乡,是一座现代化公园式城区。在工业化日新月异的大环境里,这里坚定地守望着美丽望城,一幅以湘江为画轴的蓝图,在这片山山水水浓墨重彩地铺染开来,随手可以触摸到美丽机关、美丽校园、美丽企业、美丽集镇。这里就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相似文献   

15.
刘嗣方 《当代党员》2022,(12):28-30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重庆时,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两地”目标,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个理论体系中两个方面重要内容,一个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个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两地”目标本身也是贯通的,高水平的开放和高质量的生态都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的结果。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奋力书写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并强调这是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势所在和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备受青睐的一大热词。美丽,是使人看到或感受到的美好的一切,它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一种心灵愉悦。但是"美丽"与"中国"连在一起并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了多层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惊喜。我以为"美丽中国"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愿景,是庄严的承诺,更是幸福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创新之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层落实,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期所盼。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物质富裕的过程,也是精神富有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要体现在"四美":自然美,发展美,文化美,生活美。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残缺的美丽,是最震撼心灵的音符。她没有腿,只能依靠两个小板凳艰难行走;她是一名孤儿,又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在湖南湘潭市  相似文献   

19.
2013年2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50个美丽乡村的代表齐聚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以《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宣言》的形式做出一个践行生态文明的"美丽"承诺。"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将本着‘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共同践行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中国美丽乡村。我们要自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2013年2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50个美丽乡村的代表齐聚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以《中国美丽乡村联盟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江口县紧紧围绕贵州省委、铜仁市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安排部署,坚持"三个优先",抓好"三个环节",结合"三个重点",探索走出一条江口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坚持"三个优先"力求实现美美与共规划引领优先。始终把规划引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秉承"精而特、生态与文化并重"理念,做到依山就势、天人合一、记得住乡愁。围绕梵净山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