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汝贵  姜玮 《传承》2008,(12):58-59
本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不同类型及表现进行了概述,并对弱势群体的教育与教学方法及措施进行了论述,以期望彻底解决弱势群体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提高高校教育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教育支持是指国家、社会对弱势群体在接受教育上提供的帮助和扶持.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制度安排,教育支持一直是社会(政府)救助与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选项.转型社会以来,我国进城农民工弱势群体的教育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得到有效保障.为此,在和谐社会建构的整体框架下,政府应加强立法,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健全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强化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把“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提高农民工弱势群体改变弱势地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发达国家为例,论证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和对弱势群体解困的作用。在工业化社会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财富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国民受教育状况和知识创新能力。提高弱势群体竞争能力的基本途径在于人力资本投资,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教育对弱势群体解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涛 《理论月刊》2002,(10):87-88
本文以二元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当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教育弱势群体,并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财政投入及学校自身环境等三方面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取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建立合理的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及加强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来扶持义务教育弱势群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思宇  刘香兰 《前沿》2014,(11):144-145
何谓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我国是否有弱势群体?为什么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我国对弱势群体目前是保护过度了,损害了强者的积极性了吗?本文拟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弱势群体的成因、规模、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目前除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外还要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以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实际运行的结果表明,它在对保障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权益、减少群体间教育的差距以及实现教育的优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为主"政策以后,内隐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开始显现,目前,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中还无法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美国弱势群体学生教育计划在充实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对社会性别倡导的价值。根据以往研究发现,当媒介素养教育被引入中国时,其体现核心价值的再现政治以及增加批判的自主权以及公民社会的传播权利等被消弱了,并呈现出社会性别的盲点,使本来赋权工人阶级、被压迫的妇女及其他弱势群体利益的媒介素养教育变成了降低其主体性的提高弱势群体素质的运动。本文分析了利用媒介素养教育运动推动社会性别平等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是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其社会危害性不可低估。因此,必须加强弱势群体犯罪的防控对策研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社会扶助、文化、教育及心理防控,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弱势群体明确化了,弱智群体是公认的弱势群体之一。弱智与家庭捆绑在一起,不仅自己痛苦,也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216名弱智人的家长或监护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弱智人在教育、培训、康复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相应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小玲  魏荣 《前沿》2012,(11):123-127
文章全面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关于社会排斥的概念、分析范式及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排斥本土化研究的进程、内容和特点,发现国内运用社会排斥进行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弱势群体,研究内容主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教育权利及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涉及政治权力的不多,被排斥的原因有诸多共同点,即集中于制度性因素。因此,从整合的视角出发,把制度性不足和弱势群体自身的弱势结合建构了一个社会排斥在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推进社会排斥在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福利:弱势群体解困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迫在眉睫。目前我国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政策略显不足,那么,教育福利是弱势群体脱贫的根本途径。主要从保障弱者平等受教育权、消除身份歧视,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遏制贫困传递,以及关注弱势学生、改善综合能力不足等教育福利方面使弱势群体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显现并逐步扩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对象,其特殊性给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些特殊课题。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并结合其特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09,(3):93-93
张健在《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权利贫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贫困的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立法不完善,其政治参与成本较高且条件比较苛刻。因此,解决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就要加强有关政治参与立法,使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为扩大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政府支持系统,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能力和素质基础;健全社会组织,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用浩 《前沿》2010,(4):9-11
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路径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强社会政策能力建设,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发挥教育在提升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利益表达与整合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与法治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亮 《前沿》2003,(11):115-117
弱势群体是社会低层的基本构成。关注其生存境况 ,保障其合法权益 ,是现代法治的题中应有之意。不论是在理念上 ,还是规范制度上 ,现代法治都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针对我国的弱势群体状况及法治化实际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应从立法机制、法的适用及弱势群体权利意识的提高等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6.
大西南因矿产、森林、水电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而搬迁的移民中,占相当比重的少数民族农业移民,是受教育水平极低和非农技能非常缺乏的特殊弱势群体。该区域资源开发区少数民族特殊弱势群体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和培训问题。政府和移民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尽量满足少数民族农业移民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与教育和培训相关的种种特殊需求,以便在资源开发区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弱势群体的保护在经济法法律体系中已经初具规模,但在保护范围中未涉及所有法律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在2012年《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中,虽然已经针对不同地区实施了不同标准,却忽略了特殊碘需求的弱势群体。文章在对特殊碘需求弱势群体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经济法视角解决当前我国特殊碘需求弱势群体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导致农村弱势群体弱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角度分析,就是弱在素质上。要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思想素质,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逐步摆脱弱势。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困境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关行业和许多企业都面临严重的困境,对高等教育战线的影响也逐步显现,最明显的就是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对弱势群体就业影响尤为明显。为此,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户籍改革、教育调整、提高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拓宽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量弱势群体伴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应运而生,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多方面关照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女性主义“对妇女进行研究”、“与妇女一起研究”、“为妇女而研究”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