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刑法中危险犯的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涂龙科 《法学杂志》2012,33(8):165-169
危险犯的采用及其在立法上的扩展是立法对风险社会的回应,也是经济犯罪立法的重要特征。通过对近年我国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的分析,可以发现《刑法》在大量增设经济犯罪罪名的同时,经济犯罪的危险犯的成立范围也大大扩展。同时,出于法益保护的早期化,预防社会风险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在经济刑法中设立抽象危险犯颇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基于维护经济秩序安全的需要,可以考虑在经济刑法中谨慎地规定过失危险犯。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这一日益突出的丑恶现象,如同附在社会肌体上的“癌细胞”,其危害之广、之深、之烈,越来越为人们痛心疾首。经济犯罪是社会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反映,重视并认真研究制定治理经济犯罪的整体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经济犯罪”一词在我国的出现,是进入八十年代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不仅承担着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职责,而且要通过自身的执法活动,为企业、尤其是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法律服务。一、统一思想抓认识,把摄尺度抓服务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是检察机关对国有企业的最直接服务。对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内发生的经济犯罪,人们存有两种认识:要么只强调办案,不“干预”经济效益,要么只强调为经济服务,不立案、少办案。这两种片面认识,都必须予以克服。就国有企业的浊流来讲,可分为“明流”和“暗流”两种形式。“明流”以贪污、挪用、玩忽职守等犯…  相似文献   

4.
经济犯罪,在当今国际社会经济高速多极发展的情况下,正呈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日益成为刑事犯罪的主要类型。这类犯罪,对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动力的社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正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伴随这场大变革的迅速推进,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也呈日趋严峻之势,不仅案件的总量急剧增多,而且案件的性质越来越严重。打击经济犯罪已成为当前上海政法部门一大工作难点。上海经济领域诈骗犯罪概况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里的刑事犯罪随之出现,并迅速蔓延、膨胀。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拓宽,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多样,经济领域的犯罪更趋严重,原有的刑事犯罪活动构成被打破,经济领域里的刑事犯罪越来越成为刑事犯罪中的主流,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威胁。纵观十多年来上海经济犯罪活动的发展、演变过程,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即经济犯罪案件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存在的。经济诈骗案件逐年攀高,成为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经济犯罪案件种类繁多,但案件的增长数和在经济案件中所占比例数,最突出、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经济诈骗案件。上海市经济诈骗案件每年以百起的增长幅度向上高攀,而且在经济犯罪案件种类中始终占90%以上。经济诈骗犯罪已成为左右上海经济犯罪升降的主要案件种类。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风险社会背景下,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定位于在维护人权的基础上控制经济风险,维护经济安全。中国目前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政策存在单极化的一系列风险,应重构为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经济安全的犯罪,保障市场经济自由的复合型刑事立法政策。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先发,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浙江经济和民生,而且诱发诸多经济犯罪问题。浙江经济犯罪活动一直处于发案数量增多、涉案金额攀高、作案手段升级、危害后果加重的状态,呈现出原生性、示范性、区域性等特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浙江经济领域中的利益冲突、矛盾碰撞明显加剧,诱发各类经济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预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经济犯罪尤其是经济大要案仍将继续呈现多发、高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健全,经济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违法和犯罪行为,纵观经济犯罪的发展,其主要变化就是集中反映在其犯罪手段的变化上,经济犯罪的手段是随着社会热点、文化、经济、思想等的变化而变化的。只有掌握经济犯罪的手段方式,经济犯罪的理论研究才有他的实践意义。才能掌握了在经济领域中与犯罪作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击经济领域中不断上升的犯罪势头,寻求研究经济犯罪规律的新方法、新思路,由《犯罪研究》杂志社和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上海市犯罪学会共同主办的“经济犯罪前沿问题研讨会”于2007年1月20日在华东政法学院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经济犯罪死刑废除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形影相随,经济犯罪行为虽然侵犯了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但并不具有暴力侵犯人身的特点。经济犯罪属于法定犯,其主观方面应受谴责的程度逊于自然犯,故其刑罚自应轻于自然犯。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违反了刑法谦抑性原则,有悖于刑法平等与刑罚均衡的原则,不利于我国国际和区际刑事司法合作。随着中国人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和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权的收回,废除经济犯罪死刑不会引起高发案率,也符合我国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要求,并有利于扼制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经济犯罪死刑废除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社会再生产环节探讨了经济犯罪存在的方式,指出: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领域中,破坏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经济犯罪的原因,是“先天”遗留的“胎毒”和后天发展的“病毒”……。为了正确打击经济犯罪,保护合法的经济活动,要注意区分经济案件中罪与非罪的界限:(1)要注意划清投机倒把与正当经营和交易的界限;(2)要划清经济犯罪与不正之风的界限;(3)要划清经济犯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4)要划清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业余兼职或从事业余科技劳动获得报酬是经济犯罪还是正当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治贪贿顽症须施“综合治理”之策牟刚俊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现象已波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涉及党内、党外和各行各业,成为一种范围较广泛的“社会综合症”。怎样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一“社会综合症”,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断流必绝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比如经济管理不完善、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存在无序现象、市场经济负效应等,导致经济犯罪现象频发,影响了我国的发展,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先分析了转型期经济犯罪形势,然后探讨了转型期经济犯罪刑事政策上的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转型期经济犯罪加强形势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尤其是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严惩严重的经济犯罪更有其重要的意义。正确认定经济犯罪,既要从微观上对具体犯罪加以探讨,也应从刑法观和犯罪概  相似文献   

14.
单位成为经济犯罪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法定性、二元性、独立性”是单位经济犯罪主体必备的三大基本特征,这是对司法实践中单位经济犯罪主体认定之疑难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理论依托。单位经济犯罪主体亦存在“一般与特殊”之分。  相似文献   

15.
高峰 《犯罪研究》2006,(6):16-27
经济犯罪因其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动摇社会经济基础,各国刑法历来都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与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产生了许多新的经济犯罪形式。为了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我们必须首先对当前经济犯罪的形态与危害作深入地研究,通过对经济犯罪的法律形态、结构形态以及经济犯罪的根本危害、衍生危害的分析,来讨论我国经济安全与经济犯罪危害的对策,进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剑 《法制与社会》2012,(20):288+294
经济犯罪是行政刑法研究领域中比较典型的行政犯、具有贪利性、非暴力性等特点.我国是在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的极少数国家之一,但死刑的抑制效果很不明显.本文从经济犯罪的行政犯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可以在整体保留死刑的同时,逐步废除经济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管理还是公共物品供给都在不断地跨越行政区划这一壁垒,现今,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方的关注。本文旨在将以“多中心”、“交叠”、“自主治理”为核心思想的复合行政理念引入到对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中来,寻求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 ,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不仅是刑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更是一个难点问题。说其“热” ,盖因经济犯罪是当今世界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经济犯罪对社会造成的物质损失远远超过传统的财产犯罪 (盗窃、抢劫、侵占等 )给社会带来的损害的总和。经济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不仅表现在干扰和破坏经济秩序 ,阻碍社会生产发展 ,而且强化损人利己的观念 ,对精神领域也带来巨大的腐蚀作用 ,因此 ,加强研究对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之策 ,对立法和司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应是刑法学者的责任 ,所以 ,研究经济犯罪的著作可说是“汗牛…  相似文献   

19.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大,一直是经济犯罪领域重点惩治的对象。目前,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存在犯罪类型有争议、认定具有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危险有困难、犯罪线索发现难侦破难、证据认定难度大等难点,需以危险犯为基础进行综合认定本罪,准确判断虚开行为的风险外溢,精准利用信息化技术发现案件线索,有效收集与分析虚开行为的证据。建议通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加强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来有效遏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保障国家税收管理秩序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谈对经济犯罪的法律控制赵圣寅治理经济犯罪,必须付诸可操作的硬件措施。世界反腐历史表明,当一个社会不能使用常规的、制度化的措施来防范和制止腐化,从而使腐败现象严重危害到社会秩序和权威系统的存在时,就往往采取一些“执法一阵风、治理一阵风、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