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Q办厂记     
宇琴 《政府法制》2006,(22):52-53
1“.砰砰砰”,土谷寺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叫道:“阿Q,办厂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过去。谁知没跑上几步,阿Q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于是阿Q醒了。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民营企业发展。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王胡和小D都开办了自己的工厂,做上了老板,腰挂商务通,坐着帕萨特,风光得不得了,见了阿Q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这,阿Q就气愤“:妈妈的,不就是个工厂,俺老Q也去办一个!”2.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看见未庄的男女老少洗头时都用一种黏稠的像鸟粪一样的绿色东西在头上涂抹,一打听,才知道这叫洗发水。阿Q于…  相似文献   

2.
最后画的圆圈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的最后一章"大团圆"里写道,阿Q因为赵太爷家被抢劫案抓了起来。在第二次过堂时,一个"长衫人物"拿了一张纸,并把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要阿Q在纸上画一个圆圈。  相似文献   

3.
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文明棍后,碰见了静修庵的小尼姑,忍不往伸出手去抚摸她新剃的头皮,呆笑着,小尼姑涨得满脸红,指责他“动手动脚”, 而阿Q似乎理直气壮,“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说着又用力在她的脸上拧摸了几下才放手。  相似文献   

4.
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文明棍后,碰见了静修庵的小尼姑,忍不住伸手去抚摸她的头。小尼姑指责他“动手动脚”,而阿Q理直气壮:“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攀比和尚,目的是为调戏小尼姑找到借口。如今搞腐败或搞不正之风的人,也有一些借口,什么:“大家都在吃,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这是一些人对吃喝风的借口和心态;“大干部飘洋过海,中等干部深圳珠海,一般干部北京上海。”这是一些人搞公费旅游的借口和心态……诸如此类,其理由和推论方式与阿Q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意无非是在说领导在吃、在玩、在拿,普通…  相似文献   

5.
岁月感言     
人到退休才明白:人世间本无事.之所以有事,大抵是人自己折腾的。时下,人们都说活得很累,其实,累,大半源于攀比。比名利,比地位,什么都比。更有甚者,恰如鲁迅笔下的阿Q和王胡比捉虱子.看见王胡一个又两个.两个又三个地捉.放到嘴里毕毕剥剥地响.竟也气得癞疮疤块块通红.以为不如王胡有能耐,以至骂起了王胡。  相似文献   

6.
忘忧草 《政府法制》2011,(32):24-24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从前清过来的人,现在很少很少了。但是前清的生活感觉可以通过文字留下来。我依稀记得读过几篇对磕头与握手作比较的文字,言及当时百姓对见官时“站着说话”一开始还不大习惯,并非全民都可行握手礼的。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本是未庄江湖的一条好汉,决意要造反的人物,不意卷到一起莫须有的案子中,  相似文献   

7.
有句俗话叫做“穷生虱子富生疮”,其意思是说,缺衣少穿者,久而积污累垢,便难免会有虱子这“随身宠物”衍生出来。对于生虱子,知趣的角儿,往往会因此自觉赧然——无论如何生虱子总算不得体面事;不够知趣者呢,反倒还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哩,比如鲁迅笔下那个因自己的虱子不如别人多而忿忿不平的阿Q先生便是:那年春天,王胡在墙角一边晒太阳一边赤膊捉虱子,阿Q见了,也在王胡旁边坐下,脱了旧夹袄,捉起虱子来。但费了很多工夫,才捉到三四  相似文献   

8.
敬畏规则     
罗西 《政府法制》2009,(24):1-1
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我常常站在中国的十字路口感到耻辱,因为在红灯前,往往只有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我可不吃眼前亏。做中国人,有时很悲哀与无奈,只好做阿Q,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9.
被盗的车门     
朱珠 《江淮法治》2012,(24):36-37
西班牙著名的摄影记者阿卢夫特尔,刚刚离开北非。回到直布罗陀市。第二天一早,他就发现停放在车库里的自己那辆心爱的菲亚特轿车4个车门又被人盗走了。他不由得怒火中烧,围着车子拍了几张照片,便朝当地警局奔去。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参加了一次小说评选活动,读了一些作品,总的感觉这些年好的作品还是有的,但不多,不少作品迎合时尚,缺乏文学应有的精神品格。此外,就是普遍比较冗长,短篇不短,长篇过长。过去的短篇小说,一般都是几千字,如今四、五千字的已不多见,一、二千字的更属稀有,动辄破万字大关,甚至长达二、三万字,超过鲁迅最长的小说《阿Q正传》。而二万四千多字的《阿Q正传》不是短篇,却是个中篇。长篇小说按约定俗成的说法,指十万字以上的作品,一般以二、三十万字为宜,而目前篇幅在四、五十万字的不少,有的更拉到百万字左右。这当然不是说,不可以写百万字的…  相似文献   

11.
阿Q 进城     
1.阿Q花完了褡裢里最后一枚硬币 后,决定再次进城,重操旧业。 他知道,在城里没有钱是寸步难行 的,于是就厚着脸皮,惴惴地来到赵太爷 家,低声下气地说:"我想进城找点儿事干 干,可是没有盘缠,你能不能借……" 赵太爷十分慷慨,满脸堆笑地说:"老 Q,这次去发了财可别把我忘了--大奶 奶想要一件皮裙,二奶奶想要一件皮衣。" "没说的,没说的。"  相似文献   

12.
(一 )鲁迅在 1933年写的《再谈保留》一文中说 :“《阿Q正传》 ,大约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1〕 这表明他作《阿Q正传》是为了批判国民劣根性。鲁迅又说《阿Q正传》就是要使读者“疑心到像是写自己 ,又像是写一切人 ,为此开出反省的道路。”〔2〕鲁迅就是要通过塑造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通过暴露他身上恶劣的集体无意识如“精神胜利法”来鞭挞愚昧落后的国民性 ,启发和激励广大群众的觉醒。阿Q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恶劣的集体无意识的象征符号 ,同时是鲁迅批判改造国民性的利斧。他认为从清末以来阿Q式国民的精神都是麻木的 ,不仅…  相似文献   

13.
汪文华 《法人》2006,(4):124-125
我们不需要事事完美,不需要永远做第一。这不是阿Q精神,为失败找借口。这比较像联考时碰到不会的题目先跳过去,最后没时间写的题目就猜。如果完美是不可能的,或是因为完美我们必须变得很不快乐,那么天杀的,我们接受、甚至拥抱不完美  相似文献   

14.
Q聊要当心     
自从爱上Q聊后,日子过得充实了许多。Q聊多了,我学会了当心。  相似文献   

15.
宁子 《中国法律》2003,(4):8-11
2003年4月18日至5月1日,司法部副部长刘飏率中国司法代表团应邀对阿尔巴尼亚和奥地利两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笔者有幸作为团员随同前往。在那短暂、紧张而又愉快的十二天里,沫浴着巴尔干半岛暖湿的地中海季风,俯瞰阿尔卑斯山脉终年堆积的皑皑白雪,感受着阿、奥尔国司法界对中国人民真诚质扑的浓浓情谊,代表团经历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异国之旅。  相似文献   

16.
阿Q的名言是很多的,比如他的“摸论”——“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就“经典”得很,所以到现在还常常被“活学活用”。高校的教职工子弟高招不太“优惠”了,有人即大跳其脚,并“慷慨陈词”:“各行各业都有对自己的福利和对子女的照顾。石油部门烧气不要钱,电力部门用电不要钱,金  相似文献   

17.
开棺验尸     
阿碧 《检察风云》2013,(2):44-46
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前总统阿垃法特在巴黎逝世。阿拉法特的遗体安葬在位于约旦河以西、巴勒斯坦城市拉姆安拉的总统府内。一些巴勒斯坦人一直怀疑阿拉法特遭以色列人投毒杀害,以方否认。2012年年初,阿拉法特的遗孀苏哈将他的衣物交给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随后,半岛电视台又将这些衣物交给瑞士洛桑大学放射物理学研究所化验。  相似文献   

18.
五四以来,所有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无一不是同反映农村变动这一中心相联系的。鲁迅的《阿Q正传》,最早地、最深刻地触及了这个中心问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鲁迅还只能以十分清醒的眼光,描写了处于窒息状态下的农村生活的画面,透露了农村变动将要到来和必然到来的信息。或者说,在鲁迅的小说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标题——“死去了的阿Q时代”,曾经是半个世纪以前,在我国文坛上引起一场关于革命文学大论战的发难文章之一(载1928年3月号《太阳月刊》),作者是众所周知的太阳社作家钱杏邨。他在此文中,公开提出了与鲁迅的分歧,不但否定了鲁迅的作品,而且对整个五四文学,加以“完全的否定”。一场延续两年之久的论战由此揭开序幕。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20.
历来的司法道德中,最崇高的闪光点是不阿贵,不畏权。贵与权,往往是密切相连的:贵者因权;有权则贵、所以,俗并称为“权贵”。权贵干扰司法,古来就有。司法人员对这种干扰向来分成两种态度:阿,畏;不阿,不畏。尽管有“君子上交不谄”的古训,又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壮言,但过去阿、畏的事例比比皆是,奸官佞臣大都属列。而不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