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泓宇 《学理论》2013,(15):103-105
国际条约是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之一,大量国际条约的存在构成了国际法体系的基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交往日渐频繁,我国所加入的国际条约日益增多。在适用条约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条约与本国法规定相冲突的地方。因此,研究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既是国际交往的需要也具有理论上的实际意义。旨在研究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法律规制以及具体案例,并对我国立法不完善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晚近的国际投资条约,对最惠国条款的适用范围规定模糊,造成了发生纠纷时,最惠国待遇能否适用于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问题。在国际实践中,ICSID仲裁庭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只是对所涉基础条约条款的解读,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从理论上看,最惠国待遇适用于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时,难以判断两种争端解决机制的优劣,而且可能侵犯东道国的主权等问题。从国际法发展的趋势上看,保障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社会努力的目标之一,而最惠国待遇适用于投资争端的解决,会扩大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3.
杜婧 《学理论》2015,(5):82-84
由于涉外案件数量的持续增长,上海各级法院在具体的审判实践中,运用到国际条约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自1990年至2012年这22年之间,上海各级法院在实际审判过程中直接适用国际条约的各类案件数量达144个,上海法院在审理和判决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供借鉴。主要有:开放程度高;形成一定思路;与国内法的适用衔接较为顺畅,配套一致;注重国际公约的更新;在直接适用国际公约中敢于突破。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迄今为止关于国际商事合同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条约之一,其中关于适用主体的规定体现了条约制定者无与伦比的智慧,以期该条约能在最大范围内被采用,来促进国际商事合同领域的统一化。尽管《条约》有着崇高的统一目标和广泛的影响力,但其中有些规定仍有局限性,选取《公约》中关于适用主体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国特别是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论述,以期我国相关主体在进行国际贸易等商事活动中援引条约时,避免因条约的不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9)
尽管《伯尔尼公约》规定,只要完成作品能获得版权保护,而无须注册。但实际上版权具有地域性,作品是否可以保护决定于国内法,国际条约提供的只是国民待遇的方便。所以,国内版权法制建设十分关键。不同国家的版权法律制度不尽相同,成员国之间也是一样。版权制度旨在促进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因此各国有权按照有利于本国发展的模式各自建设。本文通过比较国内与国际版权发展、建设的差异,思考我国版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美国在反倾销中只适用国内法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不同,美国反补贴当局适用国内反补贴法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两种途径来解决中国的"补贴"问题。美国对华反补贴行动分三步走:第一步,2006年之前的理论酝酿;第二步是适用国内法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第三步将是频繁地诉诸多边机制,即更多地将中美反补贴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  相似文献   

7.
不同层次的国际人权条约都规定,被剥夺人身自由的人享有被告知的权利、审前拘禁者的权利、申请人身保护令状的权利和非法逮捕或拘禁的受害者获得赔偿的权利。规定上述四项权利的相关条款存在用语模糊、抽象等问题。国际人权监督机构虽然在处理来文申诉的案件中能够对其中有歧义的用语进行解释,但它们不想也不可能确定统一适用的具体标准。在保障被剥夺人身自由的人的权利的实践中,缔约国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代理理论的不同,尤其是没有统一适用的具有强制性的国际条约,在20世纪甚至是21世纪,最令货运代理和司法实务者头疼的法律问题就是区分代理人和承运人资格问题。虽然我们可以从是否签发运输单据、实际参与运输、收入取得方式、交易过程等方面予以具体区分。但货运代理人的角色要依特定案例的事实来认定,一个案例情况的细微变化均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货运代理人究竟是作为代理人还是承运人,应视具体场合而定。为了避免此种尴尬局面,我国应在继续适用代理规定的基础上,规定承揽运送人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相关国际条约对食物权的明文规定和重视,很多国家已经将国际条约中食物权引入到本国作为保证公民"吃得饱"的权利,为政府设定了相关义务并设置了食物权的实现机制。其中有很多国家明确将食物权作为宪法性权利予以保护,还有一些国家则直接将国际条约中的食物权作为本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适用,而另外有一些国家则通过部门法的形式为本国公民的食物权诉求提供法律保障。鉴于我国目前的贫困人口的现状,有必要将各国食物权的立法现状加以介绍,以供学术界进行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亦称“国际准则”.国际交往中各国遵循的行为标准或规范.无专门文件,其基本原则贯穿于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和接受的一些国际文献和国际条约中.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可概述为:(1)各国不分种族、不分大小,主权一律平等;(2)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中,起着主要的规制作用.其对引渡的规制和各国国内引渡立法及之间的引渡条约共同形成了现代成熟的引渡合作机制.应当以国际关系的机制理论来确定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含义、制约的要素,在此基础上,要着重研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如何与我国相关规定的衔接、融合及适用,以此完善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3款b项规定了条约解释的嗣后实践,但并未规定其在条约解释中的一般性适用规则,同时国际社会中众多多边条约面临须对原条约条文加以变动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因此嗣后实践将会在现阶段条约解释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作为中国与其他WTO成员达成合意的嗣后实践,并未对WTO协定产生任何修改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一国国内享有相应的特权与豁免。与国家主权豁免不同,国际组织豁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职能必要理论,这不仅体现在有关的国际法文件中,也体现在国内法中。国际组织在内国法院的豁免权问题,具有国际、国内双重性质,涉及到国际法在内国法的适用问题。同时,职能必要也是内国法院判定国际组织豁免权的重要标准,多数国际组织在内国法院一般享有绝对豁免权。  相似文献   

14.
日内瓦专电 历时4周的第四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会议,9月15日清晨因在停止核军备竞赛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连个最后文件或声明之类都未能通过而结束。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系军备控制和裁军领域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法律文书之一。该条约1968年缔结,1970年生效。根据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审议会议。这次会议是1995年决定条约究竟是否续延前的最后一次审议会,受到各国重视,舆论也分外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党内法规的效力范围既遵循法理学上法的效力理论的一般法理,又具有不同于国家法律效力的特殊表现。首先,党内法规生命周期遵循法的时间效力的一般原理,但在时效期限问题上有着特殊表现,适用要求上更加注重对党员违规责任的追究与党员正当权利的维护。其次,在境内效力问题上,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在境外效力问题上,党内法规采用属人主义原则不受地域的限制,有着特殊的判断标准和依据。最后,在对象效力问题上,党内法规调整的对象一般情况下限于党组织和党员,但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和领导党的地位,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或特殊事项上,党内法规的效力也会及于党外特定对象。  相似文献   

16.
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了一份“对日和平条约”,史称《旧金山和约》。该条约旨在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与厘清战争责任所衍生的国际法律问题,但实际上却是美国为了扶持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对抗苏联,确立亚洲“冷战”格局而策划的单方面媾和条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法最为基础的理论问题之一,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或效力来源至今也未能得到国际法学界一致地确论。尽管在当今之中国国际法学界,这一问题并非学者们研讨之重心,但在国际法部门与国际法学科于中国成型之初,有关国际法效力依据的研究却是学科构建的必须完成的基础理论筹备。从《万国公法》中"性法"译语的出现,到对"自然法"派与"实在法"派效力解释的遵从,再到别具中国国情特色与时代需求的特别阐释,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在近代中国的探讨与发展有着对西方理论的追崇,也有着基于中国固有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的某种修正或异变,并以此为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的生长情态。  相似文献   

18.
9月10日,第五十届联合国大会续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是当前国际军控领域乃至国际事务中的一件大事。尽管条约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对促进核裁军及防止核扩散,加强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增进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之间的信任均有积极作用。条约的根本目的是禁止缔约国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进行任何核爆炸。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核武器国家,自始至终地参与了条约的讨论和谈判,并在谈判中作出了重要的妥协和让步,为如期完成谈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5,(9):41-41
人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各国和国际组织根据国际人权条约,为实现基本人权的某些方面承担特定的或普遍的国际合作义务,并对违反国际人权条约义务、侵犯人权的行为加以防止和惩治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引起各方的关注。1月10日江泽民主席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就朝鲜核问题交换意见。江泽民主席指出,我们不赞成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我们主张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我们认为,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对话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中国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朝核问题早日和平解决。各国关注国际热点问题,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打算,本组报道就是告诉读者它们的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