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立法规划是使地方立法工作得以科学化、体系化运行的重要准备。但是在地方立法规划编制的实践中,立法规划权主体的不规范,立项标准的科学性不足以及程序控制缺失,阻碍了地方立法规划制度的良性运行。因此,有必要从规划主体,标准,程序方面,探寻完善地方立法规划编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立法提案是指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或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向特定的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某项法律法规的动议。立法提案与立法机关的立法规划有密切的联系。立法提案进入立法议程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定。我国的立法提案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对立法有序性和立法科学性的追求,和对有限立法资源的有效分配,立法规划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产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一种立法惯例。但是与立法实践中立法规划的蓬勃发展不一致的是立法规划理论研究的薄弱。这导致立法规划存在制度非法定性、执行率较低的特点,因此文章针对立法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立法规划在中国的产生背景、制定的科学性标准和编制的程序性控制。  相似文献   

4.
立法项目论证是指特定的组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就若干个立法建议项目进行审查评议,并最终确定纳入立法规划的活动。立法项目论证在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试行,并形成了相应的制度,但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立法项目论证的层次比较低、立法项目论证缺乏统一的制度、立法项目的选定范围狭窄、立法项目论证虎头蛇尾等。为了提高立法质量,立法项目论证应该规范化、制度化:立法项目论证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法申请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公平性论证、协调性以及效益和成本;立法项目论证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纳入立法规划的立法项目的标准是"良法"+"应急"。立法项目确定该选择"专家建议+人大确定"模式。对于"良法"+"应急"的立法项目应当列入立法规划,仅具有良法性质但不急待立法的可以暂缓列入立法规划,既没有"良法"性质,又没有必要的,不予立项。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立法应定位为介于中央与地方立法之间的又主要依托于地方立法的、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特殊立法形式。区域立法主要由主体、权限、程序和协调机制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以区域立法为视角观察,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央立法过于集权却未形成足够的权威、地方立法权配置失衡以及中央与地方立法权运作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区域立法对于调谐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级权力机关在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制定了一些立法听证会规则,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总结我国各级权力机关立法听证会的实践,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立法听证会举行的先进经验,可以从基本程序、基本制度和立法体系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7.
成本与产出的关系是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在立法中借鉴成本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和探讨立法成本的内涵与构成,科学分析立法成本与立法社会效益的关系,可以为完善科学并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应从立法成本的构成及其与社会效益关系的角度,分析现实立法中立法社会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立法成本的主要途径,从而提出提高立法社会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成本与产出的关系是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在立法中借鉴成本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和探讨立法成本的内涵与构成,科学分析立法成本与立法社会效益的关系,可以为完善科学并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应从立法成本的构成及其与社会效益关系的角度,分析现实立法中立法社会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立法成本的主要途径,从而提出提高立法社会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势在必行。我国行政程序法立法即将启动。探讨行政程序及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功能、各国行政程序法立法的历程及启示,有利于讨论我国在行政程序法立法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立法原则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议事制度是村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过程中依次进行的步骤与方式的组合排列。《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辅助法对村民选举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则设定。村民自治议事的载体组织形式、议事程序启动机制、表决机制及救济机制是村民议事程序的基本要素。因此,村民自治议事程序规则立法应在上述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