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瞭望》1998,(32)
中科院积极筹组首批八个创新基地丁逸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今年七月初对新闻界说,中科院将从今年起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科技前沿、结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合理分工及科学院的发展目标,调整学科布局和组织结构,分批建设和稳定支持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2.
屈辰 《瞭望》2016,(29):38-39
作为中国科研最高殿堂,中科院将党建与科研有机融合共进,瞄准国际科技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这8年间,他在中科院工作的时间比在美国大学工作的时间还长 与中方科学家的成功合作得益于中国良好的发展环境。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理论视野》2008,(2):63-63
《光明曰报》2008年1月29日刊登记者金振蓉的报道说,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今天发表以国际现代化为研究主题的《2008中国现代化报告》。报告提出了二十世纪我国国际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纳米材料——这个当今国际最活跃的科学前沿领域,“中国的卢柯”早已为人所熟知,他被誉为该领域的“巨人”、“先驱”,并作为惟一的中国籍委员入选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日前中科院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37岁的卢柯榜上有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在我们跑科技的这群记者中,“卢柯”则意味着难以接近——近年来他在新闻界的低调与他蒸蒸日上的学术态势形成强烈反差。通过中科院新闻办的多次协调,最近我才有机会见到他。  相似文献   

6.
俞铮 《瞭望》2001,(25)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最近考察了在陕西省的中科院下属科研单位,并在考察期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开始并立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国际科学热点同样应该是我们的热点,追踪最前沿领域会促进科学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8,(27)
秦大河:获国际气象组织奖6月28日媒体报,中科院院士秦大河经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六十次会议投票,获授第三十五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此奖是世界气象组织最高荣誉。秦是世界著名的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作为国际冰川  相似文献   

8.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前夕,中科院的政策研究人员提出了编写一份有关国家创新体系报告的想一法。主要目的是为中央领导提供一个制定政策的宏观参考,并从中找到中科院的定位。这个想法立即引起了中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新院长路甬祥亲自挂帅,指挥有关专家,投入报告的酝酿和编写之中。98年春节前,报告呈交给江泽民总书记。他在春节期间阅读了许多遍,并作出批示,表示赞同报告中的想法。中科院在这份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通过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使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报…  相似文献   

9.
正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已故的中科院院士冼鼎昌曾这样评价他:"谢先生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竞争,一个是超前。他所做的工作总是在与国际同行竞争中进行,他的工作也总具有前瞻性。""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2012年2月14日,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需要建设一个开放 的生态经济区。这是出席“流 域管理国际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向中国高层决策者呈上的一份世纪箴言。 由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及中德合作江西山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办公室等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流域管理国际研讨会”不久前在南昌召开。江西省委书记、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主任、高级农艺师舒惠国,中科院院士陈述彭、孙鸿烈,美国国家环保局项目官员杨泰安博士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陈国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实验室主任,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多年来,陈国强教授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科院西南基地“整合”扬长徐玉长明确定位为中国西南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基地后,中科院昆明分院自1995年以来,对中科院在云南的相关研究机构进行结构性调整,学科定位,在改革、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果。据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张壮鑫介绍,中科院在云南原设...  相似文献   

13.
中科院新疆两所成功重组张鸿墀7月初,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正式宣布成立,第一任所长宋郁东研究员表示,研究所将尽快建成在中国西部绿洲、荒漠及其区域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研究基地,为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  相似文献   

14.
蒋锡夔,男,回族,1926年9 月生,现任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曾获得1966年、1980年、1986年、1987 年(含82年)、1999年国家科委发明证书、国防科委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1年"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3年"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2005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科院最近向国家最高决策层提出重大建议:“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一建议刚一提出,便很快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知识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知...  相似文献   

16.
殷庆瑞同志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他坚持走自主创新的科研道路,以自行研制的材料和器件为核心技术,建立了多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仪器设备,在国家高技术领域、国防和工业上得到应用。其中他研制成功的“扫描电声显微镜”拥有四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国外专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关键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7,(35)
席泽宗:获颁"席泽宗星"证书8月20日媒体报,80岁的中科院院士席泽宗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建所50周年庆祝会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上,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颁发的小行星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席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他1955年发表的论文《古新星新表》,被各国天体物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75年7月,胡耀邦受邓小平和华国锋的委托,担任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负责中科院的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陆熙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上海市劳动模范 王恩多(女)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李守臣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党委书记、常务 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 卢永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O四研究所研林明煤炭科学总院上海分院上海游艺机工程 究室主任、研究员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史一兵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金东寒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一一研究所热 级工程师气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叶卓麟上海市科委发展计划处正处级调研员、俞宝均中国船舶工业第七O…  相似文献   

20.
俞铮 《瞭望》2002,(25)
刚闭幕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是新世纪我国科技界最高学术团体的首次盛会。两院院士大会期间,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指出,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各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科学技术不仅将成为第一生产力,而旦将成为国家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