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鼠死后心血吗啡浓度变化的HPLC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邑谱分析技术(HPLC)检测治疗量及中毒量吗啡肌注大鼠死后心血中吗啡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以治疗量吗啡肌往大鼠,在死后96h内,心血中吗啡浓度随死后时间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吗啡浓度水平与死后时间里显著正相关;以中毒量吗啡肌注大鼠,在死后12h内,心血吗啡浓度无明显变化;死后24h、48h及96h,随死后时间延长,心血中吗啡浓度逐渐升高(P>0.01),其递增强度不如治疗量吗啡组大鼠的明显.本研究证实,死后尸体心血吗啡浓度明显受生前剂量的影响,且在死后96h内,随死后时间增加.心血中吗啡浓度少数不断增高。  相似文献   

2.
吗啡染毒大鼠死后体内吗啡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慢性吗啡染毒大鼠死后,在不同时间尸体内吗啡公布的变化。发现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吗啡在大鼠CNS的分布无明显改变;其它内脏器官组织中吗啡分布则有明显改变;内脏脂肪组织原未查见吗啡,随死后时间延长,吗啡含量增加.证实大鼠染毒死后尸体内吗啡存在重分布现象。初步讨论了死后体内吗啡分布的变化与死后时间的关系,为吸毒致死后尸检取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氯胺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变化规律及温度对再分布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室温组24只、冷藏组18只)和1个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以氯胺酮290mg/kg灌胃,45min后缺氧处死,分别置于室温(24℃)和冷藏(4℃)条件下,于死后不同时间(0、12、24、48h)取心血、外周血、肝、肺、肾、心肌、大脑,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对照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各对应组织器官样品为空白对照。血和组织样品中加入内标物SKF。。后碱化,乙酸乙酯萃取,GC/MS全扫描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大鼠死后48h内随着死亡时间延长,心血、肺、肝中氯胺酮的浓度呈升高趋势(P〈0.05),肾脏中氯胺酮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P〈0.05),外周血、心肌和脑中氯胺酮的浓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冷藏条件下,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心肌外,各样本浓度均低于相应时段室温条件保存的样本。结论氯胺酮在大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温度对大鼠死后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死后时间组织中吗啡免疫组化检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不同死后时间组织中的吗啡。方法应用抗吗啡兔血和SABC法对不同死后时间大鼠肝肾组织中吗啡进行了检测。结果初步发现死后27h仍可在肝肾组织普通石蜡切片上检出阳性染色。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以检测死后组织中的毒物。  相似文献   

5.
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脏器内吗啡分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急性吗啡中毒大鼠随给药和死后时间延长 ,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变化规律 ,为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者尸检取材提供依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 ,观察 44只尾静脉注射吗啡的大鼠。从给药后 15min到 5h ,从死后即刻至 48h ,脑、肾、心、肝等脏器内吗啡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注射吗啡后短时间内各脏器均有吗啡存在 ,主要分布在某些实质细胞的胞浆内 ,且随时间延长吗啡含量上升 ,达高峰 ( 1h)后逐渐减少或消失。不同组织器官的吗啡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差异巨大。脑内吗啡出现早 ( 15min) ,消失晚 ( 5h) ,峰值高 ,死后衰减慢 ( 4 8h仍呈强阳性 )。肾脏次之 ,但明显优于心、肝。免疫组化SP技术可作为一种鉴定吗啡类毒品中毒的特异性方法 ,脑、肾是其较理想的检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不同死后时间组织中的吗啡。方法 应用抗吗啡兔血和SABC法对不同死后时间大鼠肝肾组织中吗啡进行了检测。结果 初步发现死后27h仍可在肝肾细胞普通石蜡切片上检出阳性染色。结论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死后组织中的毒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大白兔体内死后弥散过程和再分布机制。方法 48只实验大白兔随机分为8组,采用缺氧处死后以150mg/kg氯胺酮灌胃,尸体仰卧位于室温下放置;在0~96h内分8个时间点各解剖1组,提取体液和脏器组织样品;采用GC/MS法定性结合GC-NPD法定量检测样品中氯胺酮含量,并计算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的比值。结果大白兔死后氯胺酮灌胃尸体放置96h内,脑、尿液、玻璃体液、左上/下肢肌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氯胺酮,心血、外周血、心肌、脾、肾、肝、肺、胆汁中氯胺酮含量随死后时间呈动态升高的变化;其中距离胃较近的组织(如脾)较早检测到含量较高的氯胺酮,而距离较远的组织或体液中氯胺酮含量较低且较晚检测到;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比值为1.73。结论氯胺酮在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从胃到器官组织、心血顺浓度梯度弥散是主要机制。脑、玻璃体液、尿液、肢体肌肉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作为生前服毒与死后染毒氯胺酮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死后48h内家兔体内氯氮平再分布规律,为相关法医鉴定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取家兔15只,随机分为5组,以氯氮平灌胃,分别于死后0、6、12、24、48h取心血、外周静脉血、尿液、肝组织检测氯氮平浓度。结果家兔死亡后心血、外周静脉血、肝脏氯氮平浓度不断升高,尿液氯氮平浓度不断降低;死后早期浓度变化率大于晚期浓度变化率。死后48h心血、外周静脉血、肝脏、尿液氯氮平浓度分别为死后0h各检材氯氮平浓度的418%、193%、154%和29%。结论死亡一段时间后,提取生物检材,检测出的氯氮平浓度并不能准确反映刚死时的实际浓度。  相似文献   

9.
大鼠溺死后气管纤毛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大鼠溺死后不同时间气管纤毛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溺死大鼠气管纤毛局部紊乱,杯状细胞顶端开口增多,纤毛表面粘附有较多的絮网状结构.随死后时间延长,纤毛出现粘结、倒伏、结构破坏、消失等死后变化.结果表明,用扫描电镜观察上述变化有助于溺死死因诊断和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金刚烷胺的死后再分布动物模型,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为金刚烷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L组、M组、H组),按治疗极量、LD50和2LD50灌胃,未死的按照LD50平均死亡时间处死,仰卧位置于20℃条件下,按照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采集心血、外周血、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并检测金刚烷胺的含量。结果 治疗极量的金刚烷胺入体后,在心血、心、肝中的含量在死后6 h前下降随后上升,在脾、肾、脑、肌肉和睾丸组织中的含量在死后48 h前都较为稳定,并于96 h点达到峰值,但在肺脏中的含量随时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LD50剂量的金刚烷胺入体后,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均在死后24 h前有下降趋势,随后上升,在外周血、脾、肾、肌肉中的含量于死后48 h点达到峰值,在心血和睾丸中的含量于72 h点达到峰值,在肝、肺、脑中的含量于96 h点达到峰值;2LD50剂量的金刚烷胺入体后,在心、肝中的含量在死后12 h前有下降趋势,在肺、脑、肌肉中的含量在死后48 h前均有下降趋势,在心脏、肝、脾...  相似文献   

11.
尿中吗啡常见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尿中吗啡的常见检测方法,主要是化学反应法、免疫分析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最新检测方法分子印记-化学发光法。这些方法对海洛因依赖者的尿中吗啡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也可作为海洛因依赖者诊断和脱毒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吗啡类毒品中毒死者主要脏器内吗啡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在人体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筛选适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吗啡的脏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尸体脑、肾、心、肝等脏器中的吗啡进行定位和半定量观察。结果吗啡主要分布在某些实质细胞的胞浆内,肾脏和脑组织的吗啡含量高,不同器官、不同案例吗啡的分布情况差异较大。结论肾脏和脑是实际检案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吗啡的理想检材。  相似文献   

13.
吸毒案件中的尿吗啡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杭 《刑事技术》2004,(3):10-11
目的 研究吸毒人员停止使用毒品海洛因后 ,尿吗啡含量自然递减的一般规律。方法 对确证的 1 82名吸毒 (海洛因 )人员在停止使用毒品后连续 9天采集尿样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尿吗啡含量。结果  1 82名吸毒 (海洛因 )人员在停止吸毒后第 8天 ,尿吗啡平均含量降至 30ng/ml。 结论 在办案中 ,吸毒 (海洛因 )人员的尿样检测 ,建议最好在末次使用海洛因 8天之内  相似文献   

14.
同位素比值质谱法(IRMS)是目前鉴别缴获的海洛因来源的三种主要方法之一。用该法研究海洛因的来源应分别考虑吗啡来源地和乙酰化试剂来源二方面的因素。本文以缴获的海洛因毒品制备吗啡的方法着手,从酸性和碱性两条路线考察了海洛因水解制备吗啡的方法。研究水解的实验条件,达到了码啡90%以上的产率和95%以上的纯度。首次提出了最佳的反应参数组合,它们分别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0min,海洛因样品(包括海洛因盐酸盐和游离碱)与盐酸的摩尔比1:3.0;反应温度100℃,时间45min,海洛因盐酸盐与KOH的摩尔比1:4.4,海洛因游离碱与KOH的摩尔比1:3.4。本文还考察了吗啡气相色谱(GC)定量的工作曲线,并对吗啡的TMS衍生物的GC、GC/MS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The stability of drugs in biological specimens is a major concern dur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toxicological results. The stability of morphine, codeine, and 6‐acetyl‐morphine in blood was studied after different sampling conditions: (i) in glass, polypropylene or polystyrene tubes, (ii) with addition of dipotassium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K2EDTA) or sodium oxalate (Na2C2O4), and (iii) with or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sodium fluoride (NaF). Spiked blood samples were stored at tw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4 and ?20°C), analyzed after different storage times and after three freeze–thaw cycles. Opiate concentrations were decreased in all conditions, but the most unstable was 6‐acetyl‐morphine. The addition of NaF as preservative improved the stability of opiates at all conditions studied, whereas the type of anticoagulant did not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opiat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blood samples should be stored at ?20°C in glass tubes containing oxalate and NaF for maximum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法(GC-C-IRMS)对缴获的海洛因毒品进行来源鉴别。按照测得的海洛因和吗啡的δ13C值,对缴获的海洛因毒品作分类,并根据每对海洛因-吗啡之间的差值,给出了生产的批次信息。本文还提供了GC-C-IRMS法的测定精度并讨论了影响测定精度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7.
微波照射在衍生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敏  沈保华 《法医学杂志》1997,13(4):200-202
介绍了用微波照射技术快速制备吗啡、苯丙胺类的乙酰、三氟乙酰、五氟丙酰、七氟丁酰、MSTFA衍生物方法。常规加热方法制备这些衍生物需在60~70℃反应30min,而使用微波照射(~400W,仅需2~3min即可完成.二种方法所得的衍生物气相保留时间和质谱碎片相同.  相似文献   

18.
人体血液中吗啡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人体血液中吗啡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经过丙酸酐衍生化法 ,利用气质联用和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对吗啡丙酸酐衍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确定了人体血液中吗啡的气质联用和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定性定量分析的色谱条件、吗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定量分析的线性范围及吗啡最小检出量0 1ng。结论 该方法定性定量结果准确、可靠 ,定量线性范围可满足实际办案需要 ,为吸食鸦片类毒品人群血液中吗啡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分析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毛发中海洛因及其代谢物的分析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丽 《刑事技术》2003,(3):39-42
对毛发中海洛因及其代谢物—6-单乙酰吗啡和吗啡的提取和检测分析进行了综述。其分析方法大致为6步:收集毛发,清洗毛发,分段,剪(磨)碎毛发,水解,提取净化,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器官内吗啡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次静脉注射12.5mg/kg。bw的盐酸吗啡染毒雄性S-D大鼠,2小时后处死,取其脑、肾、肝、肺、心组织以2%戊二醛和4%多聚甲醛混合液固定后,常规石蜡切片。运用抗吗啡抗血清及SABC技术染色。结果显示上述组织切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阳性着色主要见于肾髓质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肝脏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内小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脑部分神经细胞、室管膜细胞、心肌细胞.以及各器官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血浆及肾小管腔内尿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