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元文化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遭到了质疑和批评,这与其自身的症结有关.多元文化主义强调了"多元"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能有效地处理"多元"之间以及"多元"与传统"一元"之间的关系.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协商民主对于多元文化社会的建设具有特殊的优势.它不仅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增进政策的合法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多样性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信息文化与信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文化和信息主义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文化和信息主义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所造成的文化现象和价值取向.(狭义的)信息文化与信息主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信息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文化现象,另一方面信息文化并不一定都会走向信息主义.由此.从视角或范式上可以有信息主义的信息文化观与非信息主义的信息文化观.它们对于我们建构信息文化,迈向信息社会,以及走向更广阔的文明,具有不同的意义.在信息文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在信息主义和非信息主义视界之间采取不同的策略,或者说在追求信息主义和超越信息主义之间保持一种适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人类探寻普遍主义的方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普遍主义之争目益构成了当代文化哲学中的焦点问题。一种具有普遍主义、为人类所能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共识话语的现实生成,是化解文化冲突、谋求人类和谐相处的可行之路。以往人类探寻、钩稽普遍主义的方法因其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内在缺陷无法找到真正的普遍性,而实质上,普遍主义诉求的必然性、普遍性蕴藏在普遍的人类社会实践需要中,不能在具体、真实的人类生活之外去讨论普遍主义;否则,它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必然失去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自治主义是一种以生态(生物、生命)中心主义哲学与伦理为基础的、或者说具有明确的反人类中心主义哲学与伦理倾向的社会政治理论。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它具有强烈的生态基要主义或生态原教旨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它的政治与政策主张,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与现实世界根本对立或不可调和的性质。但也正是在上述双重意义上,生态自治主义构成了一种特色鲜明的激进主义生态文化理论,因为它不仅是对现代工业社会或文明的一种彻底批判或意义解构,还是对未来绿色社会或"好社会"的一种大胆的"乌托邦"式想象。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之相联系,民族精神具有理论生成、文化生成、制度生成和社会实践生成等诸多不同的生成路径。正是借助于这诸多不同的生成路径和生成实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历史地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来。由于在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正常运行过程中,社会理论、社会制度、社会实践等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通过获得相应的文化支持来实现的,即所谓的社会理论、制度和实践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因此,就当代中国来说,夯实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生成基础,致力于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公共行政学的两大主体流派,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博弈自美国建国之初就已初现端倪。威尔逊的研究使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他所确立的“公法执行”的学科定位同时奠定了管理主义作为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主流的学科地位。而宪政主义正是不满于公共行政的执行地位以及公民资格的弱化而与管理主义的公共行政观展开了复杂的博弈,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博弈的背后不仅仅是“效率”与“公正”的对立,还深刻演绎着理论阵营发展与现实利益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主要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思考正义的方法论原则,一是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原则,另一个是语境主义(contextualism)原则。与普遍主义正义观在当代西方学界的主流地位不同,语境主义正义观往往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位。通过考察语境主义正义观这种经常被忽视但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分析它相较于普遍主义正义观的独特之处与内在逻辑及其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借助沃尔泽(Walzer)的语境主义正义观来说明它在当代正义珲论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8.
多元主义、精英主义与法团主义三种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用"分散与集中"、"开放与封闭"来描述.其中,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处于(权力)"分散与集中"连续谱的不同位置,而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则可以在(组织)"开放与封闭"的连续谱上发现它们的居所.以精英主义为原点,这三种理论之间具有内在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9.
文化主义是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以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提出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列宁的文化主义强调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决定作用,强调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形态来把握和认识,强调以文化革命而不是以政治革命的方法来进行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强调以文化水平主要是生产力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标准,并主张从现实的文化水平出发去制定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策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前提和现实逻辑。怎样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必要科学地梳理和论证其理论构成、内在逻辑、生成机制等概念。一个社会的文化自信凝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文化自信的逻辑生成的视阈去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在逻辑,揭示其变化发展规律,对当前我国所大力倡导的培育和践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费斯克关于两种经济的理论,即文化产品可以同时在两种同时存在、但并不相同的经济即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中流通,两种经济运载着两种不同的内容:金融经济流通的是财富,而文化经济则流通着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这一理论引发了关于大众文化的一系列新的思考方式:大众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产物还是大众创造?意识形态是自上而下操纵还是也遭遇到了自下而上的抵抗?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要真正行使其职能,在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就必须适应时势发展需要调整自身工作的总体思路,并,在工作方法 活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理清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并努力促成二者的“联姻”,无疑应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思维的基础来看,中国的文化研究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局限就是理论模式的限制。经典意义上的理论模式,都具有一种追求规律性或普适性的冲动。这种冲动在造就理论自身的自洽性和完美性的同时,却可能忽略了文化现实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元性,并由此形成理论上的满足感对现实的遮蔽。当代文化与传统社会之间从社会关系角度而言最大的差异就是文化群落的分化。忽视了这种现实存在的群落差异和多元认同,就遮蔽了当代文化现实最重要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4.
Sociological theory which is dominated by structuralism paradigm faced with a series of crisis and predicament, and has given rise to a turn of cultural. It reviews and reflects critically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heoretical paradigms change of cultural sociology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helps to gain insight into concerns and explanatory power of cultural sociology responding China’s current social issu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oretical context of cultural sociology and its three leading research paradigms (culture-structuralism paradigm, stratification-class perspective, and strong-weak cultural program), and find that although the three paradigms have their own critically advantages, but faced with the common problem that is hard to jump out of the duality between culture and structure. Besid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put forward an integrated research paradigm of cultural sociology, and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China’s indigenization of sociology and current social real issues.  相似文献   

15.
文化从最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组织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与基本价值和精神层面提升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以职工素质工程为抓手树立大文化理念,打造大文化格局,使职工素质的提高与区域文化的提升互相促进。工会工作树立大文化理念,较好地找到了工会组织以职工为本,深层次参与创新区域建设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当全球化处在以强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为主导力量的后殖民背景中时,好莱坞电影便成为了一支生力之师,几乎将全世界变成了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好莱坞不仅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吞噬着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工业,而且还通过美国式的时尚、风格、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理念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民族想象和文化认同,对维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保持多元的文化趣味和思想价值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的理论。它们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因而在内容和特点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作为同一理论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又在指导思想、发展历程及产生的作用方面存在着历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发展图书馆事业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图书馆事业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其他科研机构、教育机构、文化机构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发展图书馆事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培养大批优秀图书馆人才,不断创新图书馆的各项职能等,以适应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之需要,切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的主题。只有适度平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继承与创新、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引领与包容、开放与安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七大关系,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霸权的形成除了依赖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外,还有其深远的文化根源和历史积淀,即霸道意识、天赋使命、实用主义。美国霸权以新干涉主义、霸权稳定论、民主和平论和新帝国主义论为理论支柱。从本质上讲,这些理论的背后,是美国美国要用一切手段把他们自认为是最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制推行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要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