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当中形成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它们需要坚持和发展怎样的政党制度,取决于它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中居于怎样的历史方位,也取决于它们自身的发展面临怎样的历史任务和独特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当中。60年来,这一制度始终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紧密联系,始终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而不断演进,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世界性历史过程。政治现代化是经济和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所引起的以政治民主化为核心的从传统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变的过程。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党制度在逐渐成为西方政治制度之一核心制度的同时,内嵌难以克服的缺陷和短板,特别是在向发展中国家移植的过程中,这些缺陷和短板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作为在外部影响下甚至压力下促成现代化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生长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执政与参政相结合、领导与被领导相统一的政权运作方式,形成了全新的和谐共生的合作型政党关系,实现了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史上理论与实践创造性结合的典范。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是为人类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从大历史视野来看,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实践的历史就是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探索实践和发展成型的历史。在近代以来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从西方引进的现代政党思想理论制度全面内化为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在外来文化制度本土化过程中贯通儒释道、兼容中西马,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党理论体系。其内在运行逻辑就是遵循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相结合,在推陈出新中实现外来思想文化制度中国化与现代化。从中西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大格局中,以中国与西方比较、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角,才能理清中国政党制度从实践探索到发展完善成型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研究主要是运用了比较分析、生态分析等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政党制度研究的方法,但尽管如此,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而制度分析研究方法是从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辩证发展的及历史的视角来研究制度的变迁及其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互动作用。它区别于其他方法论优势在于,它强调从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及文化发展的整体分析和跨学科研究视角,探索制度的变迁轨迹和社会活动的内在制约因素。所以在研究方法上,制度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方法的启示是:制度分析所强调的研究方法论原则更有助于各个学科及不同研究对象的交织点,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与社会现象的外观,来更好地揭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产生与变迁的内在本质:有助于分析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体系中的创造性价值:更有助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回应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以及适应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时,在坚持中,如何完善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政治实践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并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从立体结构的视角来看,政治实践发展的主流形态表现为“社会政治实践-国家政治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轨迹;而从政治主体的视角来看,人类社会政治实践的历史发展表现为“氏族型政治实践-阶级型政治实践-人民型政治实践-人类型政治实践”整合性推进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6.
在政党代表民众与民众拥护政党的互动中,政党充当了民众的代言人和领路人,民众形成了政党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构成了民主党派社会基础演变的基本依据和主要线索。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动主要经历了“革命时期的阶级联盟”、“改造时期的特殊群体”和“改革时期的政治联盟”三个历史阶段。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还有少数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伴随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从“阶级联盟”逐步演变成“政治联盟”,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也发生了质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情况决定的。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差异,以及政治现代化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很难用某一国的价值观念或理论模式来评判。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不同国家政治现代化运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来分析,从不同国家政党和政党制度的产生,以及在政治现代化中发生作用的历史规律和特点来把握。  相似文献   

8.
行政所推行和执掌的政务与政事,不仅限于国家的政治性事务,也不仅是政府的事。行政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并作用于人类社会。行政可分为前国家行政、国家行政、后国家行政等历史类型。国家行政主要侧重于政治域的立法行政、司法行政、政府行政及政党行政等。应基于自然与社会,行政与社会、政治与社会,政治与国家、行政与国家、政治与行政,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治、政党与行政,现代性与现代化、社会性与社会化等相互关系,从时间与空间交织理念的维度,分析论证行政社会化与行政现代化的辩证关系问题,以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社会化的时空穿越,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社会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多党合作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不断丰富我国多党合作文化的内涵,将之提升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分别从政党文化、党派合作史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三方面来论述我国多党合作文化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结构已经适应了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确立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模式,产生了很好的制度效率,是不需要改变的。但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及人的有限理性要求要不断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制度设计理论对在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安排的制度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