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龙族的手工艺品有藤、篾编制类、纺织类、木制类三种. 常见的篾编类手工艺品是用于盛装东西的器物.其品种很多,从男子经常使用的旱烟袋到妇女喜爱佩带的挎箩;从盛装粗粮的大背箩到储存食物的小饭盒;从劳动用具背箩、簸箕等到珍藏用物的果品盒、针线包以及妇女专用的手镯、耳环等应有尽有.编织的材料是树藤、筋竹、毒竹等,其质地坚韧柔软,不易折断,可以削出极薄的篾片.独龙族的编制技术很精湛,编出的器物精致美观,轻巧结实;有的做工到了盛水而不漏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五十多岁的李加云是云南省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手竹编绝活,让他成为云南省甚至全国竹编业响当当的"人物"。宜良市地处滇中,自古有"滇中粮仓"之称。明朝实行戍边屯垦,将江南的竹编技艺传入滇中,在宜良的各个乡镇蓬勃发展了数百年。当地的老人都说:"永丰营的篾帽,周家营的箩;吕广营的粪箕,小街的簸;段官村的提篮,马街的背箩;茴香村的筲箕是绝活……"宜良县古北城镇茴香村出产的大箩、小箩、簸箕、  相似文献   

3.
魏国彬 《思想战线》2012,38(3):133-134
藤篾腰箍被往往被视为最具有德昂族特色的民族服饰,更被看做是德昂民族女人形象的标志。作为德昂族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藤篾腰箍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以云南保山市潞江坝德昂族村寨为田野点,借助艺术生态学理论,力图从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着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13,(4):F0002-F0002
近年来,吉林省妇联设计实施了"吉林巧姐"手工艺品制作项目。到目前为止,全省扶持建立30个妇女手工艺品协会、99个妇女手工艺品制作基地,带动5万多名妇女在手工制作领域就业。  相似文献   

5.
苗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也许是苗乡山水的秀丽,孕育了苗家妇女灵巧善艺的双手。绚丽精湛的苗家刺绣,是苗族颇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苗绣点缀在苗装的衣胸、肩、袖、裤脚、围裙、背孩子的背篷、童帽、褡裢、挎包、花鞋、花袜、手帕,以及床上、室内的装饰用品  相似文献   

6.
<正>在极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来自怒江州的独龙族妇女董春莲难抑心中的激动,"以前,怒江州许多人都是溜索过河,祖祖辈辈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真没想到,我们这一代人也能坐上高铁,这是非常荣幸的事。"对于云南各族群众而言,2016年12月28日无疑是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首趟沪昆客专昆明南—贵阳北段动车、云桂铁路昆明  相似文献   

7.
“腰箍”是德昂族服饰中最具有民族色彩、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历史悠久,自唐代樊绰写的《云南志》(《蛮书》)所称“茫蛮部落”妇女特有的“藤篾缠腰”之俗在德昂族中一直延续至今。腰箍有以下用途:一是作为男女青年忠贞爱情和友情的信物;二是作为嫁妆或祝福;三是作为聪明贤惠的象征。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戴腰箍并以多为荣。  相似文献   

8.
上海对口帮扶独龙族工作于2006万元启动以来,云南、上海两省市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认真编制项目规划,预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到目前已落实3900万元,切实解决独龙族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两省市民族工作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调研、认真筹划、精心实施.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州为苗族聚居地区,剑河柳富苗族妇女,秉性聪敏贤惠敦厚勤劳,能工巧绣,善于自理生活。妇女服饰分为童装,未婚装、已婚装、有盛装、便装的区分。便装是日常的穿着,其质及制作较为简便,不加精挑繁绣,费工不多,少于耗费。盛装即为礼服。凡逢年过节,吃薪过卯,斗牛跳芦笙,以及外出走亲作客,必穿盛装以示体面,盛装材料力求讲究。  相似文献   

10.
陈晓琴 《今日民族》2002,(10):42-43
大多数人只知傣族支系花腰傣有漂亮的花腰箩,殊不知佤族也有一种造型奇特,含义深远的腰箩。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人们喜食草烟,据说草烟对消暑提神很有作用,还能防止野外劳作时被蚊虫叮咬。凡抽吸草烟的佤族妇女都要配备存放草烟的烟袋。在其琳琅满目的烟袋中,要数笔者1996年下乡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大寨征得的竹篾箩格外引人注目。它质地朴实,造型独特,称得上是佤族竹编器中的精品。这古色古香的小竹箩,既实用,又精美,是难得一见的腰上装饰物。有意思的是,这种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具,还有其神圣不可轻告他人的内涵。腰箩必须…  相似文献   

11.
德昂族服饰     
张玲丽 《今日民族》2002,(11):46-47
德昂族是世居于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总人口1.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保山市等地。德宏德昂族妇女的服饰很别致,包头和衣边都缀上许许多多的彩色小毛线球;对襟衣的两襟都缀方块银牌;耳上戴大耳坠,颈上挂着大项圈,腰间还要套上雕刻有精致花纹的无数藤篾圈;包头一般只打一结,两端向后垂。围裙较长,一般都要围到胸部以上,下结腰带。围裙的色彩各有特点:自称“布列”的德昂族支系,裙脚织有显著的红色宽线条;自称“莱拢”的德昂族支系,采用红白相间的线条;自称“饶曼”的德昂族支系,则着红白相间的黑色围裙。妇女一般不…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直以来,怒江都是全国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聚居着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白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彰显着怒江独特的文化地位。如果到怒江游玩,那些漂亮的民族服饰会在你的心头烙下专属于它们的印记。傈僳族傈僳族服饰自然淳朴、舒适美观。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白傈僳妇女普遍  相似文献   

13.
何鸿娟 《中国妇运》2009,(11):41-42
民间手工艺作为整个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北京妇女秉承老北京文化的优良传统,热衷于学习制作体现老北京民俗风情、特色鲜明的手工艺品。为了充分发挥首都妇女的聪明才智,推动北京民间手工艺品的开发、创新,拓宽城乡妇女就业渠道,帮助、鼓励更多的妇女实现巧手致富,北京市妇联、北京市科委在全市联合发起了以“科技支撑增活力,巧娘巧手巧致富”为主题的巧娘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4.
“卡雀哇”节是独龙族欢庆新年的传统节日。过去,时间一般在农历冬腊月间,为期三天。没有固定的日期,每个家族都可以自由选择吉日过年。1991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独龙族人民的意愿,把每年的公历1月10日定为独龙族的“卡雀哇”节。节日的第一天,妇女们一大早就把自己精心纺织的麻布毯挂在竹竿上,插在住房上方扫净的坡地上,以表示开始欢度新年“卡雀哇”。亲朋好友互相邀请,一起畅饮水酒、品尝佳肴,互相祝福。男人们把木碗抛向火塘上挂着的吊板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就这样一直欢庆到深夜才散。第二天,全村人聚集到村头的一块空…  相似文献   

15.
李铁成 《中国妇运》2007,(11):F0002-F0002
辽宁省锦州市妇联重视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根据妇女的性格特点,将女性工艺品艺人组织起来,建起了被人们称为"无围墙工厂"的家庭式工艺品制作场所,上万名城乡妇女在自己家中生产出具有浓郁满、蒙、汉等民族风情的原生态手工艺品。  相似文献   

16.
竹編     
竹編工藝,歷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勞動人民就開始利用各種竹子,巧妙地編割出多種簡樸實用的日常用品,如竹籮、竹籃等。後來逐漸形成一項重要的民間工藝,編製技藝也日益精湛,花色不斷增加。有的能在一寸長度內編進一百五十根篾絲,精巧細膩,有的則充分利用竹材的彈性,巧插靈編,造型相獷豪放,工緻質樸。  相似文献   

17.
据史书记载,德昂族妇女"藤蔑缠腰,红缯布裹髻,出其余垂后为饰"。至今这一习俗在德昂族妇女中仍然是一脉相承。德昂族妇女不同支系装束各有显著特点,即使是同一支系,由于迁徙等原因,其服饰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红德昂和花德昂妇女剃发,  相似文献   

18.
郭安菲 《今日民族》2014,(12):40-40
<正>随着云南省委、省政府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的推进,独龙江乡和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变中,独龙族同胞、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发生着什么变化?如何面对冲击?如何持续健康发展?今年11月,我来到独龙江乡,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与结构性访谈等形式对独龙族青少年展开调查。调查发现,独龙族青少年淳朴、善良、勤劳,对国家、党、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宗教信仰的影响力在青少年中呈递减趋势。思想观念、兴趣爱  相似文献   

19.
独龙族在漫长的古老、封闭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从其民间建筑可窥见一斑.独龙族的民间建筑常见的有供居住用的木楞房、竹篾房和供储存粮食用的木楞粮仓和竹篾粮仓等几种,它们在建筑形式上和用材上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0.
独龙族在漫长的古老、封闭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从其民间建筑可窥见一斑.独龙族的民间建筑常见的有供居住用的木楞房、竹篾房和供储存粮食用的木楞粮仓和竹篾粮仓等几种,它们在建筑形式上和用材上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