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蜂桶鼓舞是生活在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布朗族富有个性色彩,而又风格独具的舞蹈.该舞蹈因以蜂桶鼓作为主要打击乐器,并将其直接作为道具而得名.蜂桶鼓构造简易,制作也较简单,通常布朗族人取一截树干,凿通后蒙上兽皮便能击出响声.舞蹈时舞者身背蜂桶鼓,边舞边击打身上的蜂桶鼓;其他伴奏乐器有象脚鼓、铓、钗等.历史上,凡有重大活动,特别是年节喜庆之时,村民们就要跳起蜂桶鼓舞.  相似文献   

2.
高蕾 《今日民族》2012,(10):21-24
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的代表性舞蹈,主要流传于布朗族聚居的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的邦丙、大南直、丫口、忙安等村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笔者  相似文献   

3.
鼓自古以来是我国各民族的歌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每逢喜庆、节日、祭祀和娱乐等活动,人们总爱在鼓的伴和下,表演各种鼓舞。这里介绍的是流传广泛、形式独特、有代表性的几种鼓舞。  相似文献   

4.
位于滇东南的丘北县境内彝族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神奇的祭祀舞蹈———羊皮鼓舞。这种舞蹈一般只在办丧事时围棺而跳,送葬时在棺前引路而舞。据当地彝族老人的推算,羊皮鼓舞大约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以前曾在很多彝族村寨都跳,现在,只有该县八道哨乡姑租村流传着这种舞蹈。羊皮鼓舞,又称“跳鼓”,彝语叫“冉姆比”。舞蹈的动作多数是模仿动物,有引路、绕花、吃草豆、喜雀走路、猴子嬉戏等,舞姿独特,别具一格。既潇洒自如,又刚健有力,颇受群众喜爱。跳舞时,由一人在前吹牛角引路,第二人敲鼓,第三人打锣,其余的人空手跟在后面,随着锣鼓的节奏,…  相似文献   

5.
<正>玉坎拉是一名布朗族妇女,布朗弹唱省级非遗传承人,她和她的"小花队"在云南小有名气。但凡有布朗族的重要活动,常可以看到玉坎拉或"小花队"的身影,她们的表演收获掌声无数。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化。其中,布朗弹唱,便是布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布朗弹唱,把布朗族的音乐、舞蹈、民俗、服饰  相似文献   

6.
<正>布朗族是我国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音乐文化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受到布朗族及其周边地区群众的广泛喜爱。布朗族乐器主要可分为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包括羊角号、唢呐、竹笛、牛角琴、四弦琴以及三弦等,通常在婚庆等喜庆的节日当中使用;打击乐器有铓锣、鱼罄、鼓等,其中鼓的种类非常多,包括长鼓、大鼓、木鼓、象脚鼓等,此类乐器通常在宗教活动当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鼓舞历史和特色鲜明的鼓乐器,在以往很多研究鼓舞的成果中,汉族鼓舞和少数民族鼓舞被笼统地混用,少数民族鼓舞多被用来旁证原始舞蹈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将汉族和少数民族鼓和鼓舞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汉族和少数民族鼓和鼓舞差异大于类似,汉族鼓舞和少数民族鼓舞应该获得独立地再认识,在对比的视角下,使汉族鼓舞和少数民族鼓舞都得到深入地研究,最终获得各自在民族文化中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木鼓舞     
木鼓舞是反排苗族的祭祀性舞蹈。舞者多为青年男女;围鼓而舞,且舞且旋。人多则内外数圈,女在内,男在外。以木鼓为唯一的伴奏乐器,鼓手敲击,形成复杂多变的舞调。节奏为四、六拍。舞蹈动作为五种,一曰略吉笳,进三步,退三步,向左旋转,再回身;二曰略独南,进退均二步;三曰略独大,踏三岁,向左转身舞三步;四曰略高逃大,左舞两步,后舞两步,再任前走;五曰略高逃勒,正面舞两步,右侧舞三步,再向左转舞两步,回身舞而前行。以胯为支点,头、肩、手、腰、腿、脚扭摆、甩动、踢蹬,转体自然,常以急速逆转形成强烈对比。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处处强调动作的…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民族一样,布朗族把年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布朗族的年节是桑刊节,大约是阴历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里要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赕佛、聚餐、跳舞、放焰火等。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各地布朗族年节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用泼水的方式祝福嬉戏,所以又称泼水节;临沧地区的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所以又称堆沙节;澜沧县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插花,所以又称插花节。其中西双版纳州布朗族的泼水节以人口众多、场面隆重,而极具代表性。布朗族与傣族自古交错而居,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故布朗族文化中包…  相似文献   

10.
双江自治县邦丙乡大南直村。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就是瓢泼大雨。58岁的俸继明看着屋外的雨,叹了口气,因为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他准备到村里的小学,给孩子们表演和教他们跳蜂桶鼓舞,可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他有点着急,不知孩子们是否还在等他。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族》2013,(9):7-8
《金布朗》是一台集中反映保山市施甸县布朗族最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大型风情歌舞。由《山欢了》、《人恋了》、《结亲了》、《日子红了》四章12个节目组成,集中反映和再现了布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及浓郁的民俗、民风、民情,讴歌了施甸人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鼓舞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相似文献   

12.
西南少数民族木鼓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南的苗族、景颇族、哈尼族、基诺族、佤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中,广泛存在着以原始木鼓为载体而兼具宗教祭祀、氏族家族、祖灵象征、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功能的木鼓文化。木鼓,既是这些民族音乐舞蹈活动中最主要的乐器,又是原始宗教祭祀中的祭器,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发挥作用。木鼓乃是一项重要的人类原始宗教祭祀和原始音乐文化的遗存物,本文拟从实证出发,探讨西南民族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牛皮大鼓舞     
碧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的墨江县、玉溪市的元江县以及红河州的绿春县等地,尤以墨江县居多。墨江县联珠镇的克曼村、仁里村的碧约支系寨子中流传着一种传统舞蹈——牛皮大鼓舞,舞蹈内容反映了山区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粗犷彪悍的舞蹈律动体现了山区民族豪放直爽的性格和民族气质。牛皮大鼓舞通常在祭祀和节庆时表演,该舞蹈主要分为:正月祭竜节、二月绣花节、三月栽种节、四月娠产节、五月太阳节、六月火把节、七月丰收节、八月  相似文献   

14.
黄彩文 《思想战线》2007,33(5):121-122
竜神是布朗族的村寨保护神,竜神崇拜是布朗族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影响着布朗族民众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一方面满足了布朗族群众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和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维护村寨的道德秩序,凝聚民族向心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而祭祀仪式则最为显性地维系和促动着这样一种功能价值的转换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位于滇东南的丘北县境内彝族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神奇的祭祀舞蹈--羊皮鼓舞.这种舞蹈一般只在办丧事时围棺而跳,送葬时在棺前引路而舞.据当地彝族老人的推算,羊皮鼓舞大约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以前曾在很多彝族村寨都跳,现在,只有该县八道哨乡姑租村流传着这种舞蹈.  相似文献   

16.
文化     
《台声》2018,(22)
正1台湾打击乐表演艺术团在厦门奏响新版《听海之心》据台湾媒体报道,11月3日,台湾著名打击乐表演艺术团体——优人神鼓携新版《听海之心》亮相2018年闽南大戏院两岸艺术节,用鼓舞结合的方式,讲述一段水和生命的故事。新版《听海之心》没有剧情故事,没有叙事对白,除了古琴的弦音和原始梵唱,鼓和铜锣是作品中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剧中用到了十几种不同音色、不同大小的鼓。从最小的鼓、腰鼓、中鼓到大神鼓,各自代表着水流的澎湃缓急。演出者透过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开封盘鼓气势宏大、震撼人心,鼓点激越、复杂多变,表演热烈、粗犷、豪放,无论是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开封盘鼓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久盛不衰. 开封盘鼓队由十几人至几十人组成,所用乐器只有大镲、人鼓、马锣三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的乐队,起源于古代军队中流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距成都230公里的川西北高原上,在当年红军长征翻越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下,有一个山峦重叠、溪泉甘美、箭竹丛生的地方,它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兴蜂桶寨。 宝兴蜂桶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它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绿尾虹雉(贝母鸡)和珙桐、银杏等珍稀动植物为主,原属省级保护单位,1994年7月28日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她又以自已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艺苑里,除了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及正在崛起的书面文学之外,还有悠扬悦耳的民间音乐、矫健有力的民间舞蹈,别具一格的民间建筑,疗效显著的民间医药,技艺高超的民间武术,饮誉中外的民间工艺,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令人赞不绝口。 在苗族民间舞蹈领域中,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古瓢舞、花鼓舞、板凳舞、踩鼓舞、刀舞等舞蹈类型。每种舞蹈类型又因其内容的不同而分为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20.
<正>德宏州陇川县是我国景颇族最大的聚居地,共有景颇族4.7万人。景颇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陇川景颇族舞蹈多以打击乐器为伴奏,再配以长刀、手帕、扇子等作为道具。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锣以及竹制的管乐器"桑比"、"勒绒"、"比唇"、"东巴"、"巴扎"等。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舞等。从功能上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军事性、生产劳动和欢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