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苗族三角酒     
永善苗族热情好客,凡是喜庆佳节,娶妻、嫁女,迎送宾客,都必须以酒敬献.最隆重的礼节是,用苏门羚角(俗称山牛角)斟酒敬献,先敬主宾及长者,然后对在场者从右至左依次敬献,边敬边唱酒礼歌.无论敬谁都要敬三杯(也叫三角),三角敬完后再敬下一位,这就是苗族三角酒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龙丹 《人民公安》2006,(16):48-50
在李老汉家的酒宴上,当着四村二十八组乡亲的面。83岁的李老汉怎么都不肯改口,硬要坚持称32岁的小吴为老哥,叫他48岁的儿子、43岁的儿媳喊小吴伯伯、18岁的孙女喊小吴爷爷,轮番用米酒敬给驻乡民警小吴,小吴端了个杯子,直喊“少喝点”。他不是说自己,他在喊向他敬酒的人。  相似文献   

3.
2月22日傍晚,记者路经南宁市江北永宁路口,见路的一旁被长长的红色布匹围成一圈,引得众多路人驻足。越过红布“围墙”,一个漂亮的舞台就呈现出来。“邻里和睦家家欢,和谐社会人人乐”,一幅大红对联顺墙而下,让人倍感欢庆。舞台两边,鼓、音响等各式设备列队而立。舞台上空,彩带飘荡、灯笼高挂、仙乐飘飘。舞台之下,六七十桌酒席次第排开,觥筹交错,或交谈问候、或敬酒互祝,一片欢腾。一问得知,这是乐街办的街坊团聚会。  相似文献   

4.
翻开曲靖地委书记王学仁的工作影集,你一定会被瞬间抢拍下来的珍贵镜头所吸引:其中有他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亲切交谈的照片;有身着民族服装神采奕奕的白发老翁同王书记说悄悄话的镜头;还有被男女老少彝族群众的_簇拥着,彝族老村长向他敬酒──两张笑脸相对,两双手一敬一接,张张笑脸相拥的生动场面……也许你会想,这只是为了留影而摄,不,决不是如此!王学仁与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的情和意不是简单图片或语言所能表达的。他身为领导干部,负责一个地区的全面工作,一担子重,公务繁忙,但他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和使命感站在党和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客人到我屯,父母兄弟多高兴,交流感情多深厚,千年万代记心头……"2月2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江龙组,村头响起一阵阵嘹亮的歌声,毛南族男女老少站在村头端着酒唱着歌,以逐个敬酒、逐个献上红福带的方式迎接附近苗族移民点双乐组、瑶族移民点东兴组及壮族的兄弟姐妹,并从他们肩上接过担着的酒坛、抬着的花猪、挑着的香鸭,欢迎大家一起来共度节日。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凤庆县的新华彝族苗族乡,居住着近两千名苗族同胞,他们的民风民俗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他们的美食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尤其是一种名叫“沃沱罗”的礼酒,醇香无比,令人神往。“沃沱罗”酒是用五谷酿制而成的,先将玉米、小麦、高粱、甜荞、小黄米等谷物煮烂,而后拌上自制的小粑粑酒曲,用篾箩发酵两三天,装入陶罐里,半年后便可以享用。如果急需用酒,苗家人也有自己的高招,可将谷物煮烂一些,多发酵一天。倘若要装上三五年,则不宜将谷物煮烂,煮熟即可,发酵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沃沱罗”酒储藏的时间越久越好,味更浓、气更香。酿制“沃沱罗”…  相似文献   

7.
吴钩 《现代领导》2014,(10):43-43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唐太宗也许参加这样的“酒宴”比较多,他受“颠罚为奖”的启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别开生路,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你贪多少,就给你奖多少,当场在金銮殿上“兑现奖励”,让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奖品背回去。但这处罚也罢奖励也罢,要搞得你非常难堪、心里非常受伤。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东圣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国著名酒乡四川绵竹市,系四川民营企业,被中华酒文化研究会评为“全国酒行业500强人金奖”,是四川省酒类专卖局评定的“四川八大散酒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历史达28年之久,年产敬酒量达7000余吨。公司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古蜀酒开发,秉承蜀汉酒文化遗风,遍集民间古传酿酒秘方,遍访诸葛老军百代后人,得蜀汉酿酒传统工艺之精华,以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研制开发了具有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东圣酒神”五个品牌30余个系列四川名酒知名品牌,其酒体丰满,开瓶扑香,软绵适口;回甜甘滑…  相似文献   

9.
(一)穆斯林禁酒伊斯兰教严格禁酒,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穆斯林家里来客也一律不摆酒。有时在宴会中,别人敬酒碰杯,而穆斯林多以茶水果汁等饮料代替。有的穆斯林根本不愿意与饮洒者同桌聚餐。在中东、北非等伊斯兰教国家的马路、街道、餐厅、商店或超市都见不到酒类供应,更见不到类似酒吧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0.
酒俗,是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黔东南侗寨,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规矩。家家都放有一两坛自己用糯米酿造而成的米酒,约二三十度之间。在节日常有报酒(祝酒)、敬酒、拦寨酒、拦门酒、迎客酒、送客酒。红喜席,有嫁别酒、分家酒、换酒(交杯酒)、酒歌酒、订亲酒、贺儿酒。白喜席(如高龄老人过世等),有慰问酒、陪葬酒、酬劳酒、别魂酒、祭祀酒。日常席,有火堂酒、平伙酒(打平伙)。还有结盟议事时的歃血酒(血酒)、议榔酒。一般都用土碗作酒杯,逢重大节日和吉日,酒具改为牛角。(整理、编辑:阿土)黔东南侗族的酒俗@阿土…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4):F0004-F0004
近日,内蒙古中华文化学院先后接待了3批“台湾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的200多名师生。他们一行参观了希拉穆仁草原.库布其沙漠、昭君博物院.内蒙古伊利集团等地。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的陈岩教授为师生们作了“草原文化”的讲座。热情的蒙古族同胞用下马酒、敬献哈达等最尊贵的迎宾方式来迎接台湾同胞,用民族歌舞、民族美食和篝火晚会深情款待台湾客人,  相似文献   

12.
苗族爬花杆“爬花杆”,滇东南、滇南一带苗族喜爱的一个传统体育项目。花杆选择高大、挺直、溜滑的青松或柏树,削校去皮,杆顶礼上簇簇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彩旗,同时在杆顶挂一葫芦好酒。推举一位德高望众的长者当“花杆头”,并由他选定立花杆的位置。花杆必须在节日(花山节)的第一天早晨太阳出山之前把杆栽好。比赛时,赛手先上杆,后下杆,下杆时要求头朝下,一上一下,快老为胜。优胜者得以品尝杆顶美酒。还有另一种比赛方法是“倒爬杆”,即爬杆时脚朝上,头朝下,以肘脚夹住花杆使劲往上爬,在一定时间内以先爬到杆顶为胜。赛马云南…  相似文献   

13.
镇宁苗族装束与历史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束,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缓慢且不平衡。因此,各地苗族的装束及其审美理想亦表现出相对的差异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服饰花纹图案。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些花纹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感和审美理想;从艺术的角度看,疑聚着苗族人民艺术智慧结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记录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笔者近年来对镇宁苗族的装束及其花纹图案进行了调查,不惮浅陋,略呈己见,以作抛砖引玉,敬乞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14.
<正>这份菜单十分"别致"——中间文字部分是四个字的"菜名",上方可见主宾信息,下方有日期落款"27-4-1993",左右两侧有许多宾客的签名。且看这张菜单背后的故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关系趋于缓和。1987年7月,台湾方面解除"戒严",随后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以此为发端,两岸探亲、旅游、经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往事如书     
在茶楼里斟满茶水,暗香四溢,沉淀.是时光的颜色和味道。  相似文献   

16.
苗家花山节     
周雍 《今日民族》2002,(7):31-32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是苗族人民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为了办好为期三天的娱乐活动,屏边苗族自治县各乡镇的苗族同胞都要纷纷赶到花山场上踩花山。每年腊月中旬,花山场的主办人就要选择地势较高且开阔的地方,确定踩花山地点,并高高地竖起一根木杆(俗称花杆),花杆上系着红蓝绿色彩带,随风飘扬。节日开始后的每天清晨,当阳光还缠裹在轻纱般的薄雾里时,苗族人民便扔下手中的酒杯,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欢笑,向徐徐飘舞彩带的方向,从四面八方鱼贯而行朝着花山场涌去。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是苗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思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县有汉、苗、土家、记佬、蒙古等IS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6万多人,占1995年底总人口的47%。其中有苗族10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8.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90h。这些少数民族基本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民族政策得以识别恢复的。由于思南苗族在语言、文字、服饰以及本民族生活习俗等方面被汉族或土家族自然同化较深(包括印江、沿河、德江、务川等县乃至整个黔东北地区都同样如此),因而,学者们往往忽略了对他们的研究,本文就思南苗族作一点粗浅探析,求教于行家,以期引起学者们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只从经济方面论述老挝苗族的流亡与遣返。这并非是说.诸多经济动机消除了无法容忍环境方面的动机,或者支配了其他方面的动机。我所提议的是,苗族离开老挝,以及何时离开,是有其经济原由的。这些经济因素在讨论苗族难民今后返回老挝中是重要的,然而,无论在什么样的政治或军事形势下,苗族回归老挝的问题是需正视的。我充分地认识到,有关诸多经济因素在苗族难民中所起的作用,尽管起次要作用,但这一提议将触动某些苗族的敏感之处。我期望苗族朋友将会理解,我提出这种提议的初衷,只是想在讨论所有苗族未来幸福,特别是栖息在难民…  相似文献   

19.
苏星 《当代广西》2014,(11):57-57
正广西民居之苗族民居苗族一般是村寨聚居,依山傍水,有的选在绵延起伏的峰峦中,有的选择在背靠峭壁的山峰或群山环抱的山腰里,有的选择在苍松翠柏下或山峦层叠的高山上。因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鳞次栉比,错落有方,为穿斗式歇  相似文献   

20.
饮酒品人生     
路渝 《公民导刊》2010,(3):55-55
经常喝酒的人对酒确有或深或浅的认识。有人说,酒是一包药,喝到肚里要闹鬼。酒的确可以使平时因道德制约或社会约束压抑下的欲望或感情活跃起来,酒壮英雄胆,这是不争的事实,注意一个人喝酒后的动态,你会认识各色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