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社工的“政府购买”“民间运作”“社工督导”的成功模式对广西社会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广西应推进“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运作方式;拓展渠道,加大投入,为社会工作提供保障;完善机制,培育人才,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争取社会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朱增 《广东民政》2010,(8):26-27
今年2月在京召开的“2010年首届中国社工年会”上,“东莞率先将社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和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创始人徐祥龄榜上有名。此外,在东莞举行的“两岸四地社区服务工作实务论坛”,前者也一同入选中国社会工作十大事件。政府将社会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凸显了政府在加快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草根NGO创办者徐祥龄的当选,则证明了在社会工作的东莞试验中,民间的探索和付出为官方认可和接纳。据此,我们可得出东莞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最大特点:政府掌舵,民间划桨。  相似文献   

3.
地方证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2,(5):28-28
近日,山西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指导意见》(晋民发[2011]9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方式,建立健全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制度,逐步形成协调有力的政府培育扶持民办社工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深圳、广州试点模式的政策风险 2007年以来,深圳市率先颁发“1+7”文件,以建设庞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拟制社会工作制度为切入口,大规模地推展城市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与创新。深圳试点的特点是政府购买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岗位(简称岗位购买)。以此为特征,深圳市很快出现了一批非政府服务机构、一批专业服务人员和一个新的社会工作服务行业。然而,由于政府、NGO、社工人才都缺少准备,试点遇到了瓶颈,表现出来的问题包括:社会对社工认可度低、服务品质不高、用人单位与社工不配合、社工岗位职责不合理、社工队伍建设滞后、社工能力不足、社工机构不成熟、行政机关试点、财政支持尚未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讯     
近日,山西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指导意见》(晋民发〔2011〕9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方式,建立健全促进民办社工  相似文献   

6.
邱智宽 《广东民政》2011,(11):43-44
最近媒体报道,在第七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发言犀利,向目前社会工作概念混淆不清的现状“开炮”,认为“我们有些高层领导到现在还搞不清楚社工和义工的区别”;而在2011两岸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教授则感叹发展社会工作有点艰难,说广州目前已建立了20个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中大社工开展工作时遇到的首要困难就是人才不足,中大社工系每年毕业生差不多40人,可真正从事社会工作的不到5成,不少毕业生有热情、有意愿从事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6)
广西民办社工机构总体上发展缓慢,目前主要在养老、扶贫、留守儿童保护、低保救助、医疗卫生救助、优抚、预防艾滋病等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下,广西民办社工机构介入农村公共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部分民办社工机构在介入农村公共服务中形成了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工作专业进入我国高校,到国家承认社会工作职业、出台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到政府开始从民间社工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这一舶来品在本土化进程中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丁美方 《广东民政》2010,(5):53-53,57
近年来,社会工作发展较好的上海、深圳、广州三地的经验表明: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得以迅速发展,一方面是政府在政策倡导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推动工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兴起,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及社工专业人才提供了展示专业服务的平台,使社会工作在民间得到相应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民政》2011,(5):44-46
社会工作在现今世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极强的“减震器”功能,无愧于“社会医生”的称号。在5月10日省民政厅召开的“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扩大工作会议”会上,省民政厅厅长刘洪就如何推动全省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本刊结合各地的经验发言,将其中精彩部分一一转述,以期与读者形成共鸣,触动领导者的神经,进而加大推动社会工作及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朱静君 《广东民政》2009,(7):39-40,42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建设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模式,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在推进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以“先行先试”的方式,探索各地区社区建设的发展道路,尝试用政府项目购买的方式,向社工机构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本文以广东社区建设中推进社工介入模式,建立社区社工站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3,(4):92-93
马贵侠、许小玲在《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撰文认为,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特殊群体服务的运作模式上,政府、社区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三方应相互协作,提供社区特殊群体服务。专业社工针对社区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整合社区内外资源,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与方法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廖鸿冰 《湖湘论坛》2010,23(4):117-120
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视角分析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共生关系的建立,社工组织与政府共生系统的形成动因与运作模式,明确指出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的形成,是灾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与政府共生模式的发展目标。然而从长远来看,灾后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必须秉持公益目标、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多维的社会资本、规范自己的组织行为,才能获得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服务是以践行人文道德价值和捍卫社会公义为使命的专业服务,这决定了社会工作这种专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建设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会背景下,一线社会工作者将被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理解为“商品化”的道德实践和“工具化”的政治实践.具体表现为在道德实践层面,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和现实相分离、以合同和指标为导向;而在政治实践层面,社会工作服务呈现出“维稳”为本和服务购买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张启荣 《广东民政》2011,(11):45-47
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深圳社会工作的1+7文件出台后,深圳社会工作迅猛发展,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由政府购买岗位以及项目的社工已达1331名,其中岗位社工1213名,项目社工118名,服务的领域分布在全市各区和民政、司法等领域,社工机构有42家。政府购买服务、率先引进社工督导的做法,为全国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但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化,有些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5)
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民族地区农村提供专业性的社工服务,促进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均等化,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坚持政府倡导和支持、专业社工机构主导、其他社会组织和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发展理念,形成良性协作机制,培养专业化社工人才和社工机构,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常态化以及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号召,首次明确了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此,迎来了“社工的春天”,社工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11,(9):49-49
谭磊、丁建定在《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民政服务机构是指以国家或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为主体举办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介入,是指由包括高校、研究机构在内的民间力量兴办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入民政服务机构,通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与个案、小组或社区工作等专业手法来提升机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机构服务质量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广东民政》2011,(6):44-45
从2007年7月荔湾区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广州市唯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区以来,该区学习香港等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和引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为培养社工人才和推进社工项目搭建平台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先后建立了多个家庭服务中心,开展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等综合性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视野     
澳门的社会福利事业至今已有430年的历史。但在前三百年里,一直由宗教团体、民间组织、民间慈善机构以“慈善事业”的形式兴办福利。澳门政府在本世纪30年代才介入慈善事业。1938年,澳门政府设立“慈善委员会”,以货币形式支援社会慈善机构;二战以后更名为“公共救济会”,开始发放社会救济证;1967年成立了“社会救济处”,1980年改为“澳门社会工作司”,扩大了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对象。管理机制澳门政府在52/86/M号法令中,确定社会福利工作的目的及宗旨有二:一是通过提供金钱、实物、设备和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支援,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