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鹤 《台湾研究》2012,(5):55-59
日据时期苦难多变的社会历史,造就了台湾风格多样、题材各异的文学作品,但是其文学的灵魂或者说支撑文学大厦的基石没有改变: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特别是台湾知识分子的“遗民情结”,一种失去故国却又坚持“故国”文化理念和固守“故国”政治操守的深层心理结构在深深影响着台湾文学。“遗民情结”所驱动的文学意识是台湾文学中潜在的暗流,  相似文献   

2.
两岸文学使用共同的语言,具有共同的文化根基,两岸文学关系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双方文学发展、文化交流甚巨。本文拟对60年来两岸文学关系的发展变化加以梳理,并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今后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两岸文化交流和在台湾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台湾文学现代性进程步骤与“五四”文学一样——改文言为白话文使新思想获得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为思想启蒙提供了手段,文学内容的革新更是使文学直接成为运载启蒙思想的工具。但是,由于台湾的现代性(社会的和文学的)呈现着十分复杂的局面,所以,台湾新文学运动担负着启蒙和解放双重历史任务。同时,由于日据下的台湾,灾难比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祖国大陆更为深重,所以,它从启蒙过渡到解放的行程比“五四”文学革命从启蒙过渡到救亡更加快速。它的创作实绩从一开始就鲜明地显示出反对殖民压迫的主题指向,它的白话文运动也与大陆有所区别。因此,台湾文学的现代性比大陆更为复杂和特殊。  相似文献   

4.
赵超构 《法制博览》2011,(10):72-72
日本文学,没有长篇巨著,其小品之妙,却在世界文坛上占一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5.
定位台湾文学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台湾文学的三种方法徐学*何谓“台湾文学”?“台湾文学”以什么样的模式存在?这是值得每一个台湾文学研究者思索的问题。“台湾文学”当然存在于特定时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也存在于把这一过程记录下来的文学史或准文学史论述中。近十年来,海峡两岸出现了相当数...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以来高山族“山地文学”的发展朱双一一“山地文学”生态1983年前后萌现于台湾文坛的“山地文学”包含了汉族作家以高山族同胞生活为题材的创作和高山族作家本身的创作。其中以后者(现台湾一般称之为“原住民文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它代表着在长期不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陆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发展很快,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过小说文本分析,揭露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文化造成的伤害。日本学术界也对“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政治势力的分化重组台湾政坛逐渐形成了以国民党和民进党为主要代表的蓝绿大阵营。所谓“泛绿阵营”,主要由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盟党”)、“建国党”以及其他“台独”政治势力所组成。在文化上,有相当一部分本土作家与这股政治势力遥相呼应,声言永远站在批判与抗议的立场,要做“台湾独立建国”的文学代言人。这股文坛势力不妨称之为“泛绿文学阵营”。它主要由《台湾文艺》、《文学界》、《文学台湾》、《笠》、《海翁台语文学》杂志,《自立晚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自由时报》副刊,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 《法制博览》2009,(16):55-55
多年来一直想去绍兴,一直没有去成。绍兴,只在想象中。想去绍兴,主要想看百草园、三味书屋和沈园。前者和鲁迅连在一起,后者和陆游连在一起。可以说,一个是文学的象征,一个则是爱情的象征。一个矮个子的鲁迅,是一座翻越不过去的文学大山。一曲柔肠寸断《钗头风》,唱碎了几代人对爱情的无奈和惆怅。  相似文献   

10.
某些台湾作家在新世纪对大陆学者撰写的《台湾文学史》或分类史所做的“反攻”,主要是出版《台湾新文学史》或类文学史的著作,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组成部分”、“反共文学”是一种逝去的文学、“皇民文学”就是汉奸文学的观点作出反弹。他们从政治上和学理上清算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史观时,还把岛内的统派学者“捆绑”在一起.。代表人物有钟肇政、陈芳明、林瑞明、谢辉煌。  相似文献   

11.
畅销书榜     
《工会博览》2006,(6):41-41
此书为北京燕山出版社“世纪文学60家”丛书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贺兴安先生选定书目、撰写序言。全书精选了作者中短篇小说7篇,散文21篇,及其自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沈从文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2.
阿勇 《工会博览》2013,(29):44-45
真的是从听大人们讲故事开始喜欢文学的。小时候住在一个不算杂的大院里.夏晚,家家出来纳凉,孩子们有的疯跑,有的坐下来听故事;神啊鬼啊、反特的,全神贯注。我喜欢听一些古代带有“文学味道”的故事:比如解缙对对子——面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当讲到他用打油诗嘲笑乡绅们“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摔倒解学士,乐坏一群牛”时,我也大笑起来。那时不懂什么美学,  相似文献   

13.
林耀德与台湾“都市文学”高剑进入80年代,台湾社会开始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反映这场变革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异常活跃,而在文学领域尤为突出。一批60年代出生、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新人类作家”脱颖而出。他们以社会大变革为背景,用新的知性和感性、新的语言和...  相似文献   

14.
林静 《工会博览》2010,(2):92-92
每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都要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回答决定着不同的理论品格。真正认识一种新的文论,只有将其研究对象弄清楚,我们才能进一步考察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新历史主义围绕着“历史是什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如何?”,作出了与旧历史主义和20世纪其他文论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张炜 《南风窗》2013,(13):90-92
文学是生命里固有的东西,它就潜在心灵的角落和底部,就像黄狸鼠住在洞里一样。专业意义上的文学工作,有时候正是当代文学写作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又离文学的核心意义有些遥远。我们常常看不到的,却是蕴藏在芸芸众生里的文学欲望,是那些无言的理解―那才是广大的,本质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民族魂主宰的一次新诗革命——台湾新诗论争二十年回眸古继堂*台湾是我国的一个小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却是一个社会意识的实验场,拥有极其丰富的社会意识斗争的历史经验。仅以当代文学意识的呈现来看,就比大陆要丰富得多。初期有中国文学与皇民化文学残余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劫后文章民族恨,皮里春秋爱国情”──略谈日据前期台湾文学抗日爱国的民族精神汪毅夫一日据前期(1895——1920)的台湾文学,以王友竹、洪弃生、林痴仙、连雅堂为代表,充分表现出抗日爱国的民族精神。王友竹(1866——1924),名松,又字寄生,晚号...  相似文献   

18.
高行健 《工会博览》2010,(16):47-48
小说,应该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比较高的艺术形式。说其比较高,是因为有人把诗歌创作比作了文学之塔顶端的明珠,所以,我们姑且这样给小说定位。  相似文献   

19.
关于“监狱是什么”的解读,既需要科学的“驴文本”,也需要文学的“马文本”,还需要综合两者的“骡文本”。否则,就不可能充分认识监狱的存在真相。  相似文献   

20.
历史经验表明,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在政治运动中常具有某种先行性。“台独”最先也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因为在现实政治中难有其立足之地,于是先寄身于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像文学这样可将其理念隐隐约约地寄托在形象描写中的载体。这正是最早的“台独”分子经常是作家或文学作者的原因。不过,当条件成熟时.它就会从意识形态领域向现实政治领域扩张。于是我们看到民进党执政8年时,将“台独”意识形态转化为“去中国化”的种种“政策”。2008年“大选”民进党失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