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卓 《传承》2013,(11):79-81
[摘要]高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高校德育中存在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的“急功近利”倾向。我们必须摒弃功利化德育观,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的德育理念。全面推进高校德育在理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张庆辉  朱高峰 《前沿》2005,(3):149-151
高校德育的困境使传统的德育理念面临着合理性的危机, 更新德育理念是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德育要回归到人的主体性地位上来, 回归到人的发展的价值上来。关注个人成长应成为高校德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德育运行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工作理念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承认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充当多种角色的合作者,并通过建立高校德育运行新机制,在各个环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从而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德育工作实践,阐述了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努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地从德育理念、德育途径和德育模式等方面推进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芳 《理论月刊》2005,(3):144-146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现行德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需要,提出当前高校德育改革工作的实施要在德育地位、模式、方法和内容体系上实现的四个“转变”,为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者首 先要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必须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确立“德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必须超越狭窄的功利主义 德育倾向,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必须全面拓展德育 实施渠道,建立“全员参与”的大德育观;必须始终坚持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格,树立“科学发展”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王晓丽 《前沿》2007,(10):121-124
德育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为、为人和由人三方面的统一,简言之,德育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但是,在现实的高校德育中,德育目的的功利化、德育过程的单一化及德育内容的符合化都说明了"非人本"现象的存在。"非人本"现象的存在造成高校人本德育确立、实施、发展等的困扰。  相似文献   

8.
身心素质是高校德育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建立的基础。身心健康对德育教师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德育教师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是德育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茁壮成长的必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星鸿 《前沿》2007,(3):103-105
构建网络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是现代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重大课题。在树立人文管理、民主管理、和谐管理的理念基础上,坚持系统管理、创新管理、高效管理的原则,大力加强德育阵地机制、德育主体配合机制、德育活动参与机制、德育方法优化机制建设是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周元明 《湖湘论坛》2007,20(3):108-110
从宽恕到宽容的理念转换意味着德育方式的根本改变.德育宽容的核心是德育在世界、社会、人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合理多样化的理念支配下,在一定限度内勇于承认各种价值观的合理性.在高校德育中融入宽容的理念颇具意义.本文提出宽容德育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德育工作的真善美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新 《前沿》2010,(14):197-200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高校德育之追求。高校德育体现真,即追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德育目标合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德育内容体现时代精神;德育方法适应新人类的特点。高校德育体现善,即追求德育工作的学生性:德育工作为了全体大学生,德育工作依靠全体大学生,德育成果惠及全体大学生。高校德育体现美,即追求德育工作的和谐性:高校和谐发展,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树立德育生态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喜 《前沿》2010,(5):120-124
德育生态理念,就是德育工作者要从维护和促进人我关系、物我关系的和谐出发,建构科学的德育生态系统,维持德育系统的自我平衡。德育生态理念是一种先进的德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理念、和谐理念、自然理念、发展理念等。树立德育生态理念,有利于克服传统德育的非生态性,遵循人的道德养成发展规律,发挥德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环境的育人功能。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主体地位和道德自主权,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营造鼓励竞争的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 ,促进大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德育改革整体关系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动高校德育的改革实践 ,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徐平华 《前沿》2013,(18):76-77
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在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法价值内涵符合德育教育改革的价值目标,把法价值中的秩序、自由、平等价值融人德育教育的设计、理念、实施上,既有利于改变传统德育教育的模式,建立合理合法的德育教育体系,也能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持久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它在育人的基础上,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性功能。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在小康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恒民  薛为昶 《求索》2007,(10):114-116
作为本民族道德基本精神或元精神方式存在的中华“道德元典精神”,不仅成为传统道德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而且,由于其产生的原创性、思考的深邃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在现代道德文明建设中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就当代高校德育建设来说,中华“道德元典精神”中的关注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审美化施教手段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德育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在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对象上,突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遵循科学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创造规律。德育只有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和谐有效。  相似文献   

18.
吴艳岚 《前沿》2014,(21):76-77
摘要德育方法是改善高校德育效果的重要纽带,也是高校德育过程中的软肋。墨子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如择务法、强说法、自省法、实践法、熏染法给高校德育以启示。高校德育须因材施教;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加强德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德育的内容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在新的时代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堪忧 ,传统德育的理念有待转变 ,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改革和创新。在此氛围下 ,心理教育应纳入传统德育的内容之中 ,使之成为德育的延伸和补充 ,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已成为不争事实。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德育生命线地位被虚化而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学分制下学生的德育目标如何合理确立以及实现却始终是一个难题;三是没有形成开放的德育思想。而坚持德育首位,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是解决德育低效的前提;实事求是,合理分居设置学生的德育目标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树立开放德育理念,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