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涉黑性质组织与相关的涉黑公司之间的关系问题,理论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涉黑相关公司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而司法实践中审结的案件没有一家涉黑相关的公司被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理论观点与实践做法相差甚远,正确厘分涉黑性质组织与涉黑相关公司之间关系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涉黑性质组织所依托的相关合法公司只是其借以进行非法经营活动的一个平台,涉黑相关公司可成为涉黑性质组织犯罪的单位犯罪主体,或者涉黑相关公司内部职员成为涉黑性质组织的自然人犯罪主体,该相关公司本身并非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2.
李若菊 《政法学刊》2006,23(6):72-76
警察涉黑犯罪问题是伴随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涉黑的警察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关系不同,在黑社会性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警察涉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警察涉黑犯罪的本质是警察社会角色的易位和警察权力的异化,其社会危害极其严重。教育整顿警察队伍不仅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势头、铲除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林峰 《中国检察官》2021,(16):12-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涉黑组织成员实施具体犯罪行为的时间决定了该宗犯罪是否产生追诉时效中断的后果。涉黑组织成员实施的个人犯罪因在追诉期限内又实施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而产生追诉时效中断。涉黑组织成员在组织存续期间实施的具体犯罪因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行为处于继续状态而产生追诉时效中断。如果涉黑组织成员在涉黑组织实际成立之后实施的具体犯罪在1997年刑法修订生效时已超过追诉期限,则不会产生追诉时效的中断。在追诉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具体个罪的追诉期限应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相似文献   

4.
目前,香港约有黑社会堂口52个,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新义安"、"和胜和"、"14K"。黑社会分子队伍十分庞大,无法估计其数,仅"新义安"就约有成员5万余名。黑社会组织进行各种犯罪活动,主要表现是控制经营黄色行业、赌博、贩毒、打劫、盗窃汽车、走私、恐吓勒索、放高利贷、非正当制作电影、炒卖楼宇、清洗黑钱、械斗等,并加紧向内地和海外扩张,发展势力。为对付有组织犯罪及黑社会活动,香港警察内部设有反有组织犯罪及三合会调查的专门机构,搜集黑社会活动情况,培养反黑专家。香港打击有组织犯罪及黑社会的措施,一是健全司法制度,制定严密有力的法规、行政措施。现行的《社团条例》对  相似文献   

5.
涉黑腐败是新形势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是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腐败,即行政权力与黑社会组织相结合的腐败。由于行政权力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一旦与黑社会组织犯罪活动的严密性和手段的残暴性相结合,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造成的危害将极其严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涉黑腐败问题,认真总结、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涉黑腐败遏制在萌芽状态。一、深刻认识涉黑腐败的严重危害近两年,我省出现的两起涉黑腐败案件令人触目惊心。一起是温岭市以张畏、王秀方为首的黑社会团伙犯罪,该案涉及到温…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有组织犯罪。近年来,各国和国际上有组织犯罪活动不断加剧,涉黑涉恶罪犯数量相应呈递增态势,这也引起了我国实务界和学界的关切和思考。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立足于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实证考察,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原因的全面分析,概括出经济不均衡、犯罪亚文化、刑事控制力的弱化构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对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于涉黑涉恶罪犯的改造与监控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以李义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在过去5年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这一涉黑组织的演变过程带有明显的渝东地区的地域色彩和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性。在社会转型期,当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发生了相对弱化,社会分层却在加剧,这是李义团伙能够逐步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深层社会原因。临江镇传统产业一度出现的无序竞争局面又为李义团伙向经济领域渗透提供了契机。当地长期盛行的“袍哥”文化也对李义团伙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握住这些特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在当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遏制涉黑犯罪的发生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1997年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名,但涉黑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审理和认定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很有必要就涉黑犯罪的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涉黑犯罪的特征分析入手,对该类案件犯罪主体的认定与罪数问题、刑法适用与审理程序问题、财产刑的适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有助于解决人民法院在审理涉黑犯罪案件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其特点,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类似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区别,才有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0.
王圆圆 《法制与社会》2012,(32):202-203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繁荣以及分配方式的改变,有着帮派血统的犯罪模式开始"重出江湖",集团组织性质的"涉黑"案件数量与日俱增。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理应具备组织性特征、行为性特征及经济性特征。厘清特征,才能对研究"涉黑"组织犯罪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群,其犯罪行为背后具有相应的亚文化特征。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亚文化特征以传统礼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起到聚集组织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寻求“保护伞”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为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蔓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杨天庆涉黑案”是重庆2009年“打黑大审判”第一案。该案既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一般特点,也有其个别化特点,前者使本案成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后者使该犯罪具有残暴性、隐蔽性和迷惑性。该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滋生和形成,主要源于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基层行政执法不力、重庆的“袍哥文化”、刑满释放人员等的社会化不足问题等因素。为防控类似违法犯罪的滋生和蔓延,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香港打击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为打击香港地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香港地区在实施加重刑罚、打击洗黑钱犯罪及要求披露犯罪财富等方面的司法实践亦已趋于灵活,并在防止、侦查和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各环节上都已渐见成效。但香港打击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仍有值得改进的空间,主要是应当提高立法的预防性、前瞻性、完备性和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从打击黑社会主要犯罪、增设黑社会犯罪新罪名、修改刑法中对黑社会的定义以及考虑充公黑社会财富的特别立法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一、涉黑组织犯罪主要盘踞和危害城市涉黑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为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形态,与贩毒、恐怖主义活动一并,被联合国大会宣布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在我国,纵观各犯罪态势,涉黑组织犯罪可以说是其中发展最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秩序破坏最大的一种恶性犯罪。这种犯罪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就一直处于持续高峰期。虽然经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除有团伙犯罪所具有的专业化、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等特点之外,还具备一些新的特点。对这些新特点、新情况的研究,可以了解掌握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一般特征外,在犯罪主体、组织形式、犯罪行为方式、非法控制程度、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除了犯罪主体的个人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转型期,留守儿童存在社会化障碍,社会闲散人员的文化生活匮乏,弱势群体的广泛存在、利益主体的多层次性导致价值观多元化;同时,国家机关公信力下降,社会管理出现局部缺失,这些现象刺激了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认定混乱主要是立法及司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特征规定模糊所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表现为利用经济利益支持犯罪组织有组织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非法控制一定区域或行业并从中获取垄断经济利益.为防止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被扩大化认识,应紧扣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非法控制特征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合法经济利益与非法经济利益,涉黑经济利益与普通违法犯罪所得.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其特点,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类似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区别,才有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治理方面的紧迫任务之一.根据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经验,应当在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基本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工作机制和立法完善三个方面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在政策方面,要根据犯罪特点灵活执行刑事政策,完善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政策和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管理对策;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工作机制,建立对涉黑资产的分类处置模式;在立法方面,需要修改现行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民商事、行政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