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心理、思潮和价值取向的民族主义,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需要警惕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这两种陷阱。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界一个广泛、长久和相当重要的讨论议题,学者们为此进行孜孜不倦的探讨,在有关民族主义的定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发展前景等问题上的研究获得诸多进展,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但是,现有的文献似乎忽视了对海外学者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论。本文立足于海外学者们的著述,旨在评介海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状况,目的是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存在于当代中国这样一种无法回避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3.
蒙慧  马向萌 《电子政务》2013,(4):95-101
网络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新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民族主义的重要参与者。在阐释网络民族主义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表现特征,分析了网络民族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双重影响,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疏导方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学生与网络民族主义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网络民族主义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当代青年的参与方式则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迈向实际爱国行动的核心环节.本文阐释了当代青年学生的五种参与方式及其相关机理,并探讨了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民族主义参与方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民族主义参与方式的疏导措施.  相似文献   

5.
霍洪波 《前沿》2011,(14):7-9
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重要思潮,民族主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积极健康的民族主义不仅能够促进民族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统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而且还能鼓励人们努力奉献、认真工作,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甘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必须看到,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存在着激进化的倾向,激进民族主义在狂热扞卫自身利益及其文化的同时,对其他民族的利益及其文化则采取拒斥、压抑的态度。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必须引导国人树立一种和平、理性、宽容、积极、健康、参与、合作的心态,为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伟 《长白学刊》2003,(4):15-19
民族主义的根源不在价值分配的不平等本身,而在于由价值分配平衡引发的相对剥夺意识。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中,全球化恰恰是这种相对剥夺意识发生、发展的线索;而当代民族主义基本趋向所表现出的各种民族主义形态,都是基于这种相对剥夺的民族心理意识。从民族主义的主观性和共生性综合理解民族主义,既可以避免民族主义图腾化,又可以避免民族主义虚妄化。  相似文献   

7.
李保国  林伯海 《前沿》2012,(5):159-161,165
截至目前,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经历了初兴、公开表达和普遍展开、狂飙及持续波动、高潮及后续发展四个阶段的演进,并且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多重的话语。从功能论视角看,有主流的爱国主义性质的民族主义、非主流的极端或激进的民族主义、逆主流的民族分离(裂)主义三种形态;从主体差异视角看,存在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复兴为内容的官方话语、以知识分子学术言说和民族主义研究为内容的学术话语和普通大众情绪化的大众话语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宣 《人民论坛》2012,(3):34-35
民族主义热度:观点与主张: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11):94-94
唐建兵在《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存在,具有天使和恶魔的两面性特点。泛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主义既有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之效,又有被妖魔化而误入歧途之险。广大青年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和视野开阔、观念开放的特点,因而成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赵稀方 《探索与争鸣》2023,(4):62-74+178
自由主义如何面对民族主义成为当代重要思想命题,从思想史角度对两者关系进行梳理,才能展现这一论题内在的复杂与张力。在这个维度上,追溯自由主义者霍布斯、洛克、贡斯当、阿克顿等与民族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体现在马克斯·韦伯和卡尔·施米特那里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进而阐述二战之后自由主义处理民族主义的两种方式——一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批判,一是以赛亚·伯林和耶尔·塔米尔以自由主义包容民族主义的努力,可以见出,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虽然分别代表了人类的集体性和个人性这两种古老的维度,两者彼此依存也彼此冲突,但终究要走向调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民族主义包括网络空间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行为,是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新的表达方式之一,其形成原因既有历史因素在内,也有现实影响于中,它的突出特征是理性和非理性的高度交织,具有突发性、反应性以及鲜明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演变出了一种极端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情感、理性和优越感产生了强烈冲击。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也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高校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健全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积极利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森垚 《人民论坛》2012,(17):64-6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在经济层面显现。以可口可乐—汇源并购案为例,抵制事件中的民众民族主义特征包括:民族主义情结的朴素性、民族主义的形式相对温和、民众抵制的情绪化。建议对民族主义进行引导,防止抽象空洞的民族主义、警惕民族主义的双刃作用、加强民族国家自身的制度建构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乃融会东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学说加以独见创获而成,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指导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这是一笔至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在促进当代中国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自觉地运用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弘扬民族复兴、民族平等、民族统一的核心价值,有利于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作用,形成新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具有内外两方面的社会综合因素:全球化新秩序中内含的种种不平衡、不平等结构,日益频密的中外冲突以及“中国威胁论”的喧嚣,是刺激民族主义出场的外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国家力量崛起的鼓舞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等是其出场的内部因素.此外,部分现代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出场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云才 《前沿》2012,(6):138-141
当代中国青年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可分为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呈现出一些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反映。当代青年民族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将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关注理由: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发了国内爱国青年们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都出现了近万人的"反日大游行",很多地方发生了针对日系车、日资企业的打砸事件。核心观点: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新动向:就中国南海水域和钓鱼岛争端所激起的民族主义而言,它虽然有爱国的肯定性内容和情感,但更多的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的进步,社会也逐渐走向了多元。有人说,当今中国正处于“第三次百家争鸣的时期”。在这个争鸣的过程中,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正在抬头。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盲目的排外,对外国人不加区别,统统反对。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往往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会蔓延,中国大概也不例外。在今天的中国,狭隘的民族主义有哪些表现呢?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民主运动的理论与民族的行为,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指出民族主义具有积极和消极功能。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内涵、爱国主义本质等问题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进而把握其思想动态,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的培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