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作剧变悲剧 2012年12月7日上午,供职于英国凯特王妃怀孕就诊的爱德华七世医院的女护士杰西塔·萨尔达尼亚被发现自缢于其寓所内。3天前,她因转接澳大利亚媒体一个恶搞电话而不慎透露了王妃的孕情。恶作剧曝光后,萨尔达尼亚不堪压力引咎自杀,成为丧生在媒体无形刀锋下的又一个幽魂。目前,涉事的两名电台主播已被停职,英国检方正考虑就护士之死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2.
媒体审判是近几年新闻学界、业界热议的一个现象。在我国,媒体审判对于法律案件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法律公正一部分的司法公正,在媒体“使用”媒介审判的过程中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微妙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从而对现存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媒体与司法之间达到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海中 《政法学刊》2009,26(4):117-121
随着媒体力量的日益增强,被称作“第四种权力”的媒体对警察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媒体监督的功能被不恰当地运用后,就变成了“媒体审判”,处理好警察与媒体的关系,对警察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分析了警察与媒体的基本关系和冲突,从文化价值融合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警察与媒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媒体审判”指媒体事先报道和评论司法案件、影响判决的现象.“媒体审判”被指责违背无罪推定、干涉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妨碍司法公正.然而媒体预先定罪仅是事实层面的推定,无悖于规范层面的无罪推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应该也不能脱离媒体的监督;媒体报道司法有促进司法公正的价值,司法公正的效果需接受社会公众的检验和评价,法官不能忽视媒体所反映的民意.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打黑”行动中,公安、司法司法机关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也有一些存在的问题。“打黑”行动中重庆市公安、检察机关新闻发布的经验有:重庆公安、司法机关适度公开信息体现执法文明,及时回应媒体质疑符合公诉机关的职责。“打黑”行动中重庆市法院及法官新闻发布的经验是:推行“分区就座”和“声音直播”实现审判公开;宣判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审后答疑。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方面是:限制个人隐私和证据内容的公开;对民众特别关注的案件应当庭审直播。  相似文献   

6.
公安局长张金柱交通肇事案、杭州飙车案、许霆案、机场女工拾金案、深圳猥亵案、邓玉娇案……每一个案件的发生,都牵动着民众的心,每一个案件的审判,都搀杂着媒体的声音。相似的案件,不相似的结果,是司法公正的裁决,还是“媒体审判”的结果?伴随着这些案件的发生,“媒体审判”一次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随着媒体对司法案件投注的目光越来越多,"媒体审判"现象也随之不断出现.本文通过分析媒体审判在我国的现状,进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的媒体审判现象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谢晖 《检察风云》2014,(6):26-27
继义正词严地“东莞扫黄”后仅隔十一天,媒体再次腾出金贵时间,大义凛然地报道“广汉打黑”了。说实话,每次看过新闻·媒体这种不乏深入的案件报道,所揭露的堆积如山的嫌犯“犯案事实”,在情感上,不能不叫人佩服并羡慕其细致的调查作风和全能的发声效果,也不能不激起对“黄泛黑狂恶纵横”的无限愤慨、无比痛恨和严重鄙弃。甚至它的报道,还会激起无数受众对犯罪嫌疑人的咬牙切齿:“如此败类,死有余辜,我是法官,定判他立斩不饶!”  相似文献   

9.
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31日,广州市中级法院对许霆案作出了二审判决。从无期徒刑改判五年刑期,许霆案产生现在的判决,媒体关于此案的事实的穷追不舍的报道可谓达到了"媒体审判"境界,舆论的压力左右了二审判决,媒体力量超乎与法律之上,司法的独立性要受到怀疑。本文就将以许霆案为切入口,探讨"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平衡,即在加强媒体监督、抵制"媒体审判"的同时,确保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娟 《法制与社会》2013,(33):285-286
媒体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媒体监督权的充分行使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审判独立最终的核心要求法官独立断案。媒体监督一旦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便可对司法公正造成负面影响,从侧面妨碍或破坏司法公正。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在宪政意义上是统一的,两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司法公正,如何正确调和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使两者在维护司法公正的道路上相辅相成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徐磊 《法律与生活》2011,(11):44-45
婚纱被“克隆”当凯特走在西敏寺长长的红毯上时,全球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婚纱上。婚纱象征她的个性和风格,更重要的是,她未来可能成为怎样的王后。《时尚杂志》英国版总编辑舒尔曼最近在其文章中指出:“这件婚纱远不止于一件礼服而已。在英国正处于经济消沉的时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媒体审判现象愈演愈烈,"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已经成为传播学界和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我国司法制度和新闻制度的特殊情况,通过分析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相冲突的原因和我国媒体影响司法的特殊表现形式,参照国际准则和国外具体做法,提出了理顺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关系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问题上,西方主要法治国家采用的模式是不相同的。美国采用的是不限制媒体的“司法自我约束模式”,英国采用的是“司法限制媒体模式”,而大陆法国家则采用了一种近乎“放任自流”的“司法向媒体开放模式”。中国的司法模式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与媒体的关系规则模式上,应当采纳大陆法国家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媒体与法院的关系尚未做出明确的法律定位,随着今后媒体监督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和审判独立的逐步落实,如果仅仅还是依靠现有的行业规范及散见于相关规章制度中的相应规范进行调整的话,两者之间的冲突将会日益严重和复杂。如何正确认识媒体监督和公正审判的关系,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审判人员的受监督意识?我们要努力在媒体监督与公正审判的冲突中寻找出可以使两者共处的平衡点,以有效地促进二者健康、和谐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陈涛 《法制与社会》2011,(33):201-202
媒体引发的危机,是指在媒体的关注和舆论的压力下,突发的个体“涉法”事件升级为群体质疑,进而对法院系统的基本价值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置法院于“应对困境”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本文以“坊子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索贿案”为例,以该事件处理过程中“当事法院”的应对缺陷为切入点分析法院现行危机化解模式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事实——价值危机化解范式.  相似文献   

16.
媒体虚假新闻的危害已是人所共知,对其打击也是长期不懈,然而虚假新闻却讨而不绝,伐而不灭,认清其产生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制止其的传播是有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体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艺娇 《法制与社会》2011,(14):126-127
当今社会普通民众普遍抱着对公权力不信任的态度。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更加加重了这种怀疑和猜忌的情绪。本文通过了当下刚刚结案的“李刚门”申所引发的民间不良情绪,阐述了媒体审判与民意围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论证了媒体审判和民意围观的不正当性,从而得出了这两者在司法实践当中可以被慎重考虑,但不能作为审判的主要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朱林 《法制与社会》2011,(27):176-177
"媒体审判"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在现代法治国家,法官判案是以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以媒体报道的"事实"为依据,以"舆论"为准绳。同时,媒体(特别是法制新闻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司法权力需要舆论监督制约,而舆论监督不能滥用权力。因此,我国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从而建构司法和媒体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日前,云南省网上公布公告称,欢迎境内中央、地方媒体和境外媒体记者赴云南采访该省于1.月下旬开幕的2010年“两会”。据悉,外国记者可以自己约见代表采访,也可以向新闻中心提交申请。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以来,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河北法制报,以及法制日报等中央驻冀媒体的跑口记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河北法院成为特别抓他们眼球的新闻“富矿”。一年以来,河北法院以其多项亮点工作,聚焦了当地多家媒体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