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仓 《法制博览》2010,(3):30-30
1.作家是一种要命的职业,不是别人要了你的小命,便是自己要了自己的老命,早死晚死,都是因为职业。所以,对作家的问候只有一句话:多保重,注意身体。  相似文献   

2.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34-37
收入的提高与美好生活的实现仍然不是同一个概念。最重要的是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为了人"还是"人为了经济发展"之间真正做出抉择,并据此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生存方式。"你幸福吗?"这是2012年中国的"天问",它戳中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经和内心痛处。幸福感是有的,但不幸福的感觉同样弥漫。如果说,幸福是一种需求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3.
李睦 《工会博览》2013,(33):24-27
中华民族有很好的品质——吃苦耐劳.但是也有走入误区的倾向,比如——快。快,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写照。高速度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幸福感,我们有无穷多的机会,可以用来经历生命的成长,所以不能停下来休息。我们的行为有一点儿像那螳得了毒品依赖症的病人,始终在快节奏中寻求一次又一次的快感。哪怕不停地抱怨缺少闲暇时间,但又不敢停止,害怕停下就被社会抛弃。在疲于奔命中,眼看生命与自己擦肩而过,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却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男孩、女孩说:“将来我中学毕业了,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我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大学生说:“将来我毕业了。得了学位,找到了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会很快乐,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年轻夫妇说:“将来我们搬到新房子,得到升职,加入乡村俱乐部,我们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  相似文献   

5.
<正>为老百姓服务的理念不能丢,其实用大白话说是什么?多帮助别人,做好人、做好事。帮助别人,愉悦自己。东城区总工会上上下下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累并快乐着。这句话出自张晓林之口。身为东城区总工会主席,张晓林说:"工会工作累不累?挺累的,需要全身心投入!但是,里面有快乐,帮助别人、履行了职责,就是快乐的事。"曾经在计划委、财政局等部门工作,八年前主持工会工作,他让累并快乐着这个理念一点一滴渗透进身边每个工  相似文献   

6.
养老靠谁?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9):9-9
每到年度社保缴费基数调整时,对于许多人来说,感觉不像多收了三五斗,倒像是又被割了几斤肉,煞是不爽。基数调高,说明年度平均工资上涨了,工资提高当然是好事,缴费增加却不见得是。感觉上的不爽不光是因为所缴费用不是现钱,看得见用不着,还在于,一想起自己缴纳的费用不是留给自己享受,而是给别人享受的,将来可能还会贬值,心理自然不平衡。享受的人是谁?是现在社会上正在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老人。如果是供养自己的父母,多数人会心甘情愿,供养别人那可就不一定了。  相似文献   

7.
幸福在我心     
幸福没有标准、没有定义,幸福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幸福来源于生活的轻松与满足,以及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经济增长和幸福感不是一码事,有钱了不等于幸福了.我们要培养乐观心态,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幽默品质,培养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8.
丁立宏是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她和老公在同一个单位.单位的同事都说他们是幸福的一家. 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意义各不相同.在有的人心中幸福是拥有的房子、名车、金银首饰和时尚华丽的服装等,他们把物质追求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家庭和睦、事业顺心、夫妻恩爱,老人和孩子健健康康,幸福家庭致力于增进彼此亲人之间的感情和生活的快乐.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它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模式,人们心灵有着不同的境界和生活模式,所以幸福的程度或者感受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丁立宏认为,幸福就是家庭和睦、全家健康.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3)
正不能说过去就是好的,但至少有一点,过去我们在心灵上是更加宁静的。我庆幸自己是个80后,曾经过过真正的春节。那时我们有一整套流程,每年都要用心走一遍。这套流程全国各地各有特色甚至大相径庭,但重视与诚敬之心,是一致的。它代代相传,于是具备了历史的应然性,但又并不给人们一种不舒服的约束感,所以这套流程总体上让人感觉温暖而快乐。这就是习俗。我怀念它的同时,也承认习俗  相似文献   

10.
kelly 《法制博览》2009,(6):31-31
当我说,多想想你得到的幸福,而不是你的困难,这并不代表让你自满。如果你听出的不是这个意思,那我将为自己失败的表达负责,而你应该为自己有所选择的聆听负责。  相似文献   

11.
抽身谋大计     
领导艺术可谓千万种,不包办代替,可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英国大出版家诺思克利夫一生中做了许多事情,如果换了别人,早已忙得不可开交.但他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从容不迫,应付自如。许多朋友对他这种才干深感惊讶。他说:“我只担任指挥工作,一切事务性工作都交给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去做。我自己把精力放在计划创新上,一旦计划出笼,我又去考虑新的计划。”美国国家计算机公司经理帕特森也有同感。他说:“不要去做可以交给别人做的事情。”他认为一个领袖人物应该是机器的设计者而不是机器的制造者。他做过这样的试验:自己离开公司一段时间,结果发现整个组织丝毫不受影响、一切工作照常进行。美国山大铁路公司总经理斯托雷先生在年轻时、上过一次“劳而无功”的当。那年他才20岁上  相似文献   

12.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1):63-67
要牟利可以,但要先为别人创造价值,先使别人幸福,自己才能幸福,这就是市场的逻辑。现在一些政策反而是强盗的逻辑,即把财富从别人手中转移到自己手中,一些体制和政策就使得这种强盗行为能够得逞。  相似文献   

13.
正《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愤怒不是原罪,愤怒帮你捍卫你的利益,你要做的,不过是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把从A那里受的气对着B发泄;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而不是自我欺骗"我很好",把伤痛藏起来;拒绝内疚的实质其实是想保留"清白感",把内疚转嫁给别人;恐惧,是在教我们认识自己的处境,教我们分辨真正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李子 《法制博览》2010,(16):36-36
1.忍不住的人把忍字写在纸上,刻在皮上;放不下的人总暗示自己放下,别人怎么劝都放不下。说放下,其实未放下,放下了,不用说。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暗角     
去年的《文史精华年选》编了篇《“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后的故事》,书出版后,有不少朋友打来电话或是发来邮件说:“这故事骗了我们几十年,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啊!”说过之后,不胜感叹。那是一个非常的年代,真正救了“小姐妹”的人因为是“右派分子”而在宣传时被换成了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媒体在大肆塑造“救人英雄”的同时,却要另一个真正的“救人者”承受人生的磨难。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单身父亲独自抚养有严重智力障碍的儿子,为使儿子享受到正常人的幸福和快乐。父亲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好和快乐,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音乐奇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庆节那天.四川某师范学院年轻女教师于丽,在新婚丈夫小陈的陪同下,捧着一大束芳香四溢的鲜花,兴致勃勃地来到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警官冯星的家里致谢,感谢被称为“老叔”的冯警官十年间如父如兄,为自己撑起健康成长的天空,帮助自己从一名不幸的弃婴成长为大学硕士生,继而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于丽26年生命历程,一直被“老叔”的爱心和温暖包围着,快乐幸福地成长着。她虽然是一名孤儿,却并不孤单。  相似文献   

18.
劳动,在每个人的人生履历中意义都不尽相同。有人说:通过劳动,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品味属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觉得:劳动就是自己生活范畴的一种感官幸福。还有人认为:劳动就是愉悦自己生活的一种幸福享受。然而,更多的劳动者都从历史的文学巨著中,从改造世界的漫长传记中,深深挖掘出了劳动的幸福内涵:劳动是创造,劳动是情感的释放,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必然方式。世世代代,人类都在通过劳动建筑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崔卫平 《南风窗》2011,(4):88-91
哈维尔试图表达的责任感,是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全部独立的力量,它不是因为自身匮乏而不得不寻求一个依托,因为感到自身没有意义而寻找一个意义。而是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唯一真正的创造者",你自己的意义首先应该在你的手中,而不依赖任何别人乃至任何外部事业。  相似文献   

20.
阮直 《法制博览》2011,(12):15-15
我不是从化学的角度说物质,而是从人性的视角看人。我们最容易放大的东西应该是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长处,即便情商极高的人,极其不吝啬自己的高帽子,不管你头大头小,他都能给你戴上型号合适的帽子,同时他心里给自己戴上的高帽子保准比你还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