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向常务委员会辞去常务委员会的职务."这表明无论是谁,或者他曾经在"一府两院"担任过什么职务,一旦当选为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就必须辞去原有职务.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副市长当选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不辞去副市长职务明显违法,必须依法辞去副市长职务. 首先,宪法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据此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人大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之一,不能兼任国家行政机关职务,这是宪法的刚性约束.副市长当选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如果不辞去行政职务,在其转任人大领导后继续担任副市长与这一规定明显冲突,显然是违反宪法规定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政府工作部门长期借调的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宜同时担任人大常委会的职务.而且,法律或相关司法解释对行政机关与人大常委会任职回避的范围需进一步明确. 地方组织法规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向常务委员会辞去常务委员会的职务."因为地方国家行政机...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政府借调人员承担政府工作职能,还是不担任同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为好. 依据宪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条、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可见,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同时担任"一府一委两院"机关的职务,如果同时担任,则必须辞去一方的职务,否则就违宪违法.笔者认为,这里的"一府一委两院"机关的职务,不仅仅是指人大...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从其表面看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在同时担任监督与被监督职务上就有悖于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作为副市长在人代会当选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之时,就应及时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提交辞去一项职务的请求. 法律规定必须辞去其中一项职务.宪法及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职务.  相似文献   

6.
依据宪法第一百零三条及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以及委员均不得同时兼任政府、法院、检察院的职务,如果兼任,应当辞去人大常委会的职务.本案中,白志坚在3月2日至5月6日期间同时担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副市长的行为应认定为违宪.在身兼副市长与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两职时,依法应当辞去常委会副主任之职,其辞去副市长职务的行为违反了地方组织法之规定,5月6日起的任职行为无效,依法应予撤销.  相似文献   

7.
根据选举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相应撤销;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相应终止,,然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其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是否也相应"自行终止"?是否还需要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辞职?(本期话题由贵州省德江县人大常委会黎启海提供)请您就此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人代会罢免由其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局长职务有法可依 文/闫旭辉 法律明确规定本级政府组成人员为人代会提出罢免的主体.地方组织法第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该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县、自治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包括政府工作部门的局长职务在内的政府组成人员为人代会提出罢免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依据宪法第一百零三条、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得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府一委两院"职务不能同时担任.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中"职务"指的是什么,早在1984年4月14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里...  相似文献   

10.
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列席一府两院法定会议尹愚夫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否列席本级人民政府的常务会议、全体会议以及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我国法律对此尚无具体规定。根据宪法10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着决定本行...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可以看出,如果在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了一定"职务",就不能同时担任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 行政职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管理而设置的国家公职,包括职权和职责两方面内容.依据公务员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得知,政府机关借调人员能否同时担任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关键看其是否符合担任国家行政机关职务...  相似文献   

12.
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各级人大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如果该代表还担任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也应该按照这一规定,其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自行终止,无需辞职。一是按照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在本级人大代表中选举产生”之法律规定,不是人大代表就不能担任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既然各级人大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迁出本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主任会议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不妥,但预先征求意见未尝不可. 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监督职权.""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如何处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文/崔厚元 根据现行法律精神,常委会组成人员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代表资格自行终止后,其担任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既可以“自行终止”,也可以由本人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辞职而“相应终止”. 选举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5.
宪法、地方组织法均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一规定的本义在于保障人大常委会以合法的行权主体,对"一府一委两院"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据此,笔者认为政府工作部门借调的人员,不宜担任人大常委员会组成人员.  相似文献   

16.
滕修福 《江淮法治》2009,(21):45-45
这则消息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热议。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撤职权,撤销本级政府个别副职是法律早就明文规定的,《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14项职权中,其中第(十二)项明文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撤销个别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职务”。可以说,河南省的《办法(草案)》规定,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等,如果出现失职、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安排未继续当选代表的上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依法必要. 依据地方组织法第十二条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代会由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召集;地方组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还明确规定,预备会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每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仍由上届人大常委会主持.因此,从人大常委会召集权和主持权的行使角度,上一届人大常委会权力行使要到新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结束.依据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到新一届人大选出新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为止.因此,从人大常委会新老权力交替的角度,在未选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之前,上一届人大常委会权力架构仍在.显然,依据上述相关法律条款,上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必要参加新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履职行权,如果没有当选为本届人大代表,就有必要安排列席,依法履职行权到选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为止.  相似文献   

18.
"一府两院"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专项工作,是《地方组织法》、《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只是处理日常重要事务工作的机构,不具有对外行使决定重大事项的职权,但又不同于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为此,"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不需经过主任会议通过. 1、组成结构的区别.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分别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组成,并经本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属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审议意见的法律地位及效力,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要注意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走出审议意见应该是人大常委会整体意见的误区,审议意见可以是个人的意见也可是部分人员的意见.监督法第十四条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一府两院”研究处理.第二十条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第二十七条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一府两院”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审定评议意见在法理之中,当然合适. “审议意见”有法可循.“审议意见”作为法律用语首次被写进监督法,具有特定内涵.即“审议意见”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审议发言所提出的意见,也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法定文书.至于向“一府两院”提交的“审议意见”如何形成,法律没有规定.纵观全国人大常委会到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实践,“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所汇总整理的主流意见,一般不需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充其量由主任会议来把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