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2岁的小陈怀着去英国淘金的美梦离开了福建老家。辗转抵达莫斯科火车站时遇到了一个中国人,这个人将他带到了一间面积不大的公寓里。在那里,小陈身上的中外货币和证件被全部拿走,随后连同其他8个来自福建的人一起离开这个公寓,他们都是经由柬埔寨、泰国、香港和西伯利亚抵达莫斯科的。九个人在这间公寓里一共呆了五个月,随后穿越俄国的西部进行所谓的偷渡,直至在乌克兰的一个森林中被抓获遣送回中国。  相似文献   

2.
最近老家在翻盖房子,哥哥弟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西院的老屋拆了,父亲当年殚精竭虑、量地绘图、鸠工庀材建起的房子,就这样不复存在了.母亲电话里说:“现在盖房子都不用那种老瓦了,所以拆房时直接就粉碎了.”新建的房子当然轩敞气派,但我心里仍有说不出的怅惘.  相似文献   

3.
5月里的一致性“钱多了干什么呢?银行利率那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买套房子在那里,每年房价上涨个10%总是有的,再加上出租收益有个5%,年总收益比投资实业要好得多了。”林嘉阳说。林嘉阳,浙江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会杭州,在国企呆了两年以后离职到了一家私企,再两年以后自己下海创建了一家小公司,一直从事着建筑材料生意。  相似文献   

4.
燎原 《南风窗》2013,(10):60-62
对村民而言,地震毁掉的,不只是他们的房屋、土地,还有他们对未来的焦虑。如今,即使手头偶有宽裕的村民,也不敢轻易斥巨资再起新房了。地震后半个月,杨世秀几乎每天都从安置地的帐篷里走出,来到她新翻修的房屋里,转悠着。有时,一呆就是大半天。"哎哟,你房子刚修就垮成这样了?"路过她家门口的村民,有人总会来这么一句。通常,杨只是强忍着笑笑,没接话。偶尔,她也会高声应一句,"没得法子啰。"  相似文献   

5.
一条狗,哪怕它整天被人踩在泥潭里,哪怕它每天都指靠乞求别人一两根沾满了口水的骨头活着;只要它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狗,只要它知道自己呆在什么地方,只要它知道自己过的是什么日子,它就有救!  相似文献   

6.
不杀的理由——关于死刑存废的种种立场与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很清楚自己住在监狱里,他一直都记得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以往的罪行始终在他的记忆里飞出飞进,就像蚊子在不停穿越有孔的纱窗。 他曾经是昆明市里一个很让女孩子注意的男孩,所以在1996年19岁时同时有  相似文献   

7.
大魏和闻秀的梦想,与数以亿计当代中国人的梦想一样. 为了这个梦想,这对在武汉打工的夫妇每天清晨5点钟就要起床工作.他们带着两个孩子挤住在一间仅8平方米、照不进阳光的小屋里.事实上,除了孩子们的作文里,这个家庭很少会在生活中提到"梦想"二字.但这个词其实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从他们现在租住的陋室到达那里,不过37.8公里.在那里,他们刚买下一套房子.可这套房子并不在拥有千万人口的武汉市,而是在毗邻的鄂州.  相似文献   

8.
天冷心热.只要一想起马上能见着自己的老婆孩子了,在这城市里遇到的一切不快就都算不得什么了.此刻,呆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的于现金,正啃着刚从售货亭买的一个面包,默默地想心事. 他三下五除二吃完了面包,用手背抹了一把嘴.抬头四下一望,突然发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青年妇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看了下那青年妇女的周围,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情况,他忙提起自己的一个小包,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向那青年妇女所在的地方移去.他在人丛中穿行的过程中,眼睛一直没有离开那站起来的妇女的身影,那妇女先是把自己的包从地上提起来,放在了座位上,弯下腰收拾了一下包后,像等待他过来似的,他走到一半时,在人缝里看见那妇女举起双手,伸了个长长的懒腰.  相似文献   

9.
1、房子是女人的考验工具。一张结婚证书并不能证明什么,可是一个男人有没有能力买房是女人考验男人的必修课。2、房子是女人的私密处所。女人就觉得自己的房子是个可以随意娇艳的地方,女人的那肆无忌惮的美丽只有在自己房子里才会体现。  相似文献   

10.
小院儿     
这座红砖小洋楼,坐落在东单三条,门牌号码是56号(旧31号),听长辈们说,这是一位洋人的房子,一个传教士,好像是北欧那一带的人.49年以后房产归国家了,顺理成章就成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宿舍. 小楼,西式格局,方方正正,屋顶高挑,木楼梯,地板地.以前冬季人家屋主取暖烧的是壁炉,归政府后改良了,统一使用洋炉子,每个房间里都设有能插烟囱的烟道(盖房子时就设计好了),合理人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步前行。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人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已,她还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12.
耐得寂寞     
赵国勤 《工会博览》2006,(24):42-42
12年前,我所在的文化站搬迁到老乡政府的房子里办公。当时因为乡政府在公路边新建了办公大楼,人员全部搬迁到新址办公,腾出的空房给了文化站、广播站,空荡荡的老政府里只有这两个没有房子的单位在办公。我的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冯君怕我耐不住寂寞,为我写了一幅字,我把它贴在我的办公室里。冯君的题字是:“耐得寂寞(大字),修身养性静为先,能耐寂寞乐无穷(小字)。”当  相似文献   

13.
正1988年出生的我,也许和每一个80后一样,从小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是"改革开放"。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在农村居住。当时我们家住在一个小胡同里,房子都是土坯的,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穿梭在它们之间,路面是泥土的。我们这些80后就在这些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玩耍着、奔跑着,每次回到家里都像一条条黑色的小泥鳅。下雨时,我们只能无奈地听雨从房子的瓦面上涓涓流下,落在天井的地面上开出一朵朵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人,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类人?上海人自己都难讲清楚,或许上海人迷,外地人清,可外来的人在上海时间呆短了,了解不深。呆长了又常常被同化,到头来反而有点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哪儿的人啦!  相似文献   

15.
浅浅 《工会博览》2006,(12):53-53
2006年5月,于林开始准备装修他在北京的第二套住所。这是一套二手房,位于北四环和八达岭高速交汇处,交通便利,位置一流,离于林的单位不算远,面积也说得过去。但是,不想做精装修的于林似乎无心在这房子里长住下去,他想在不久的将来把这套房子卖掉,再换更大的房子——这套  相似文献   

16.
老驴 《法制博览》2010,(20):23-23
城里的房子靠买,农村的房子都是自家盖。 安文家的老宅子一共五间,不足一百平米。二十年前都还是土坯房,他爷爷奶奶都活着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挤在一起。现在我看城里把房子隔开合租,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当年在安文家就见过。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了八年建筑设计的研究生,一毕业却走进了建筑企业,做起了收料员,两年后成功逆袭直升至项目总工.在向光明前途一路狂飙时又因为一个疏忽险些酿成大错,被艰苦的自然环境虐待过后,我却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 2007年,我研究生一毕业就扎进了中建一局.我想,自己学了八年的建筑设计,还是项目部唯一的一个研究生,项目经理最起码也得让我在施工现场做个工长.谁知道,他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做项目“网管”,钢筋混凝土没摸着,天天跟网线打交道.好不容易憋到项目开工,眼看着大家都上了现场,我却依旧每天呆在办公室里,忙活的事只有三项:复印、打印、传真.  相似文献   

18.
废言四章     
废园 今天忽然有了兴致,想到小河套梨园看看.至少有四五年没去那里了. 那还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那是一个梨花似雪的日子.如果一树梨花开放,素首素眉素妆,那是让人爱怜的;但千亩梨树,百万梨花,竞相开放,那就让人震撼了.你站在玉石桥边,放眼望去,银海雪涛,连天奔涌,似雪非雪又胜雪.因为,雪虽有味,但梨花香阵,能将人晕倒、醉倒.读南宋诗人卢梅坡的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如以梨花置换梅花,那香味又岂只"一段",而是香风阵阵已成气势了.  相似文献   

19.
感受新加坡     
最近,我去新加坡呆了一个月,所见所闻感受颇多.这个国家虽小,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该国人民和睦相处,市政管理井井有条,公德意识深入民心,华人传统浓郁热烈,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20)
正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张耀隆抛下一句话,"中介两张嘴,做人又做鬼"。在日益板结的社会里,深圳依旧可以不断"创造神话"—且,神话每天都在上演。房子,毫无疑问就是一个非常快速"造神"的平台。以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小区为例,这里的房价在2014年是每平方米4万元至5万元,但2016年9月初,这里的房价飙到每平方米8万元至10万元。"足足翻倍!原来300万元的房子变成600万元。原来5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