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彭德怀没有子女,弟兄三人里他排行老大,是我的大外公。我外公叫彭金华,是他的二弟。三外公名叫彭荣华。我母亲彭梅魁是彭金华的女儿,她既是被彭德怀抚养的人,也是在彭德怀的晚年照顾和侍奉他的人。我没有见过亲外公,而是一出生就在大外公家住,家人谈论  相似文献   

2.
在共和国元帅中,数彭德怀最严厉、最耿直。他嫉恶如仇,不懂苟且,不讲通融。看见不对天王老子也敢骂,有些人见了他就心慌。他却与朱德合得来。这种合得来不是表现在互请吃喝、诗词唱和、通宵畅谈等方面,而是表现在兄弟般自然的心气相通之上。  相似文献   

3.
会前毛泽东怒斥彭德怀1959年3月24日,彭德怀根据中央的通知,赴上海参加中共八届七中全会。4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在全会上说明降低1959年钢产量的计划指标问题。翌日,毛泽东结合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了长篇讲话。他首先讲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当机立断”、“与人通气”、“波浪式前进”等工作方法问题,接着在批评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时,突然疾言厉色,点名批评彭德怀。“彭德怀同志来了没有?”毛泽东的语气十分严厉,他犀利的目光扫到彭德怀的身上。“一个人没有人恨,是不堪设想的。我这个人是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  相似文献   

4.
不泯的真情     
彭德怀儿时经常到舅舅家去玩。在那里,有他心爱的表妹瑞莲。彭德怀与瑞莲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彭德怀平时沉默寡言,见人没多少话说,但是,和表妹在一起时,他常常主动打开话匣子,诉说人世间的不平和痛苦,谈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瑞莲对  相似文献   

5.
彭德怀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忠诚、勇敢、刚正、坚韧、自律的鲜明的人格精神特质。他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他的伟大人格,并以他人格的巨大魅力来教育、激励、警醒当时、现在和今后的无数人。 一、忠诚,是彭德怀人格的第一品质。 彭德怀是中国共产党忠诚人格精神的杰出代表。自从投身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24日,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同志诞辰90周年。在这里,我们撷取彭老总1958年、1961年两次回故乡调查时的几个小故事,奉献给读者,以示对他的深切怀念。时间虽然过去近30年了,但彭德怀同志在调查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耿直刚正、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仍光彩熠熠。  相似文献   

7.
许文啸 《世纪桥》2009,(19):65-65
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的代表,他的思想影响广泛,曾被人误解为享乐主义。但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以辨证的态度对待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努力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8.
一代名将、共和国的功臣彭德怀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他的婚姻和爱情也是坎坷的。 他有过美好的初恋。初恋的对象是他的表妹。1916年春,他们正式定了婚。没多久,彭德怀去长沙投奔湘军。他计划1920年回家和表妹结婚。但是,表妹因地主要卖她抵债,跳崖身亡。彭德怀听到这一消息,犹如一声晴天霹雳,悲愤万分。此后,好长一段时间,亲朋好友为他牵线搭桥找对象,他都不理不睬。1922年已是湘军连长的彭德怀,仍然是个独身,后在奶奶的劝说和逼迫下,他和自己相中的细妹子结了婚。婚后两人恩爱无比,相敬如宾。  相似文献   

9.
在长达30年的岁月中,毛泽东与彭德怀一直是帅与将的关系,两人之间的合作是主流,毛对彭的倚重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由于革命斗争的曲折复杂,个人的主见以及性格上的差异,毛泽东在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对彭德怀产生过一些嫌隙和误会,以至于1959年庐山会议上震怒之下翻出陈年旧账,不够冷静地说过: “30年来,你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事隔四十多年,冷静地回顾当年这段是非恩怨,客观地说,毛泽东在有些方面,确实误解以至于冤枉了彭德怀。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彭德怀元帅,人们便会想起"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句,想起他纵横沙场,指挥千军万马的风采。然而,貌似"粗枝大叶"的彭德怀元帅在工作中却是个极为"细致"的人,尤其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中,彭德怀的严厉和耿直是出了名的。他正直严肃,嫉恶如仇,看见不对的人和事,即使是天王老子也敢骂,不少人都敬畏他。可是,有一个人却一直受到他的尊重和钦佩,那就是朱德。朱彭两人很投缘,极能合得来,常常诗词唱和、通宵畅谈,像兄弟一样相互扶持。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朱德与彭德怀分别作为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在  相似文献   

12.
从1959年9月底到1965年11月28日离开北京去大三线,彭德怀一直在吴家花园住了6年。他的党组织生活在中央党校,中央党校党委副书记伍辉文因此定期前往看望,常委刘子正负责经常性联系照料。在此期间,伍辉文、刘子正与彭德怀常有直接接触,从他身边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3.
彭德怀共有兄弟四人,大弟彭金华、二弟彭荣华在抗日战争中双双殉国。彭起超是彭荣华烈士的长子,按湖南农村的习俗,他过继给了没有子女的彭德怀。1942年,彭起超在地下党的关怀下,从湖南老家来到延安伯父彭德怀身边,从此一直受到伯父的抚爱。然而,彭德怀的爱是严厉的。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当时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的彭起超,一听这消息,心里乐滋滋的。他想,凭资历和条件,肩抗“一杠三星”绰绰有余,说不定还能再高点……虽未公布,院里已经传出他有“三颗星”的消息。正在这时,身为国防部长的彭德怀来院视…  相似文献   

14.
1959年7月14日下午,毛泽东收到了彭德怀写的要求认真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的一封长信,此信在庐山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7月16日,毛泽东在彭德怀的信上加上标题《彭德怀同志意见书》,并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田家英时任中央办公厅政治秘书室主任并负责中央会务工作,他在信件发到与会人士之前就看到了这封信。他素来敬重彭德怀。当他读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15.
湘潭、湘乡毗邻,军旅中两县人素来以同乡相认。彭德怀是湘潭人,在湘军中他有一位湘乡籍的老乡,又兼是军校同学,此人本来也有机会与彭德怀走上一条相同的道路,可惜他几次辜负了彭德怀的厚望,在几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最后以人生悲剧而告终。这个人名叫李绶明。李绶明,又名李旭,湘乡下湾人,8岁入私塾,14岁进东山学校。1913年投入湘军,1922年以湘军第一师一团二营八连上尉连长身份带职进了湖南陆军讲武堂,与彭德怀、黄公略同学。李缓明受训结业后返回原部队,从继续当连长到升少校营长,1924年因部队被打散回到湘乡…  相似文献   

16.
彭德怀一生胸怀坦荡,谦虚谨慎。他功勋卓著,却不居功自傲,尤其讨厌别人为他歌功颂德。他常说,自己是个猛张飞,没啥大本事,后来上了井冈山,学习了马列,才懂得怎样给老百姓办实事。 “一个阿谀奉承的傻瓜带来的危害, 将比100个敌人还要大” 1949年9月,彭德怀率领部队解放了新疆。10月1日,乌鲁木齐数万人涌上街头,欢庆解放,欢呼新中国的成立。在沸腾的人流里,出现了领袖人物的画像,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还有彭德怀。人们高呼“万岁”,声震长空。 这时,彭德怀应起义将领陶峙岳和包尔汉的邀请来到会场。看见人群中抬着自己的画像,彭德怀的两道浓眉拧了起来。他对身边的人说:“胜利了,要警惕。‘万岁’的口号,首先应该还给人民,还给祖国,还给共产党!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党的胜利!要  相似文献   

17.
陈忠红 《新湘评论》2008,(10):44-45
题记:开国元帅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乌石寨彭家围子一个农民家庭。元帅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但却忘不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回乌石调查研究。他在调查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风范和高尚情操,令家乡人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今年是彭德怀元帅110周年诞辰,我们特约请中共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讲述元帅在家乡调查的几个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彭德怀与周瑞莲 1898年,彭德怀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峰的彭家园子。因幼年丧母,父亲久卧病榻,家贫如洗,便被寄养在舅舅家。在这里,他碰到了表妹周瑞莲。由于父母早亡,瑞莲很小就来到舅舅家生活。彭德怀和周瑞莲从此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随着时日的消逝而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5)
<正>彭德怀同志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为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彭德怀没有亲生子女,新中国成立后,他把两个烈士弟弟的孩子一共7人接到北京,供养他们上学读书。他还把黄公略烈士的女儿黄岁新、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视如己出,资助她们  相似文献   

20.
彭德怀是一个坚强的人.他身上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战士品质,不畏,不惧。然而,人毕竟是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伴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观念,行为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要与时俱进。我们从彭德怀的三次遗嘱的变化.可以感觉到这位伟人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