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华不办公证了。邢律师对着张少军,把叶永彬骂了个狗血喷头,然后宣布:以后的摊位预售协议不办公证了。  相似文献   

2.
(十) 嘉华不办公证了. 邢律师对着张少军,把叶永彬骂了个狗血喷头,然后宣布:以后的摊位预售协议不办公证了.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案情 刘某为承接房地产开发项目,挂靠到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名下,并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名义开发某综合楼工程。工程开发资金由刘某自行筹集,刘某在借了数百万元高利贷的情况下,开发资金仍短缺,于是,刘某于2004年至2005年lO月间,在综合楼工程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形下,与多名购房户签订商品房预售协议进行商品房预售,  相似文献   

4.
1993年10月2日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靖江市房产公司(简称房产公司)诉江苏江安制药有限公司妨称江安),江苏江山制药有根公司(简称江山人预售房吗来纠纷一案,扬州中院运用“情势变更”原则,公正处理,当事人ig93乍12月ZS日达成调解协议,房产公司挽回预售房款二百二十万元。一、实清简介,1992年12月O回房产公句与江山、江安公司签订靖北新村购房协议,协议中第三条第二项载明:“房价每平方米66O元,包括基础加固10元,以后建材、人工工资等一切费用均与买方无涉。”1992年12月15日预付了gO%房款,房产公司在房屋建造中,因…  相似文献   

5.
律师代理实践中,常会遇到类似以下案情:案例一:某甲将其房屋出租给某乙。双方订立《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为两年,某己每月交纳租金二万元给某甲;之后一个月,某甲又与某丙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某甲以上述租赁合同中某甲的债权(即租金收益)作押,向某丙借款十万元,期限一年。案例二:某甲向房产公司购买依法获准预售的房屋,双方订立《预售房屋合同》,某甲按合同规定支付了部分价金,在取得房屋之前(可能房屋在建造中,也可能房屋已建好但尚未交付使用),某甲以即将取得的房屋(此时尚属债权状态)作押向银行借款。上述两个案…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09,(6):57-58
法官:父亲半个月前在房地产公司看上一套房子。由于是期房,还没有办好预售许可证,开发商要求交2万元定金,把房子先定下来。与房地产公司签订认购协议后,父亲交了定金。然而,人有旦夕祸福。前不久,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已到中期,在世上的时日恐已不多。父亲再买那套房子已没有任何意义,更重要的是,治病需要花钱,购房款都必须用作医疗费,也没有买房的钱了。  相似文献   

7.
析商品房预售合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析商品房预售合同金俭商品房预售合同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预售方)与预购方达成的由预购方交付定金或预付款,预售方在合同约定的将来一定日期将符合要求的商品房及其所有权转移给预购方,明确预售和预购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商品房预售是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一个课堂案例说起,引出商品预售合同无效、被撤销或协议解除时,可能给预售房按揭合同带来的僵局。之后分析预售房按揭制度的法律性质、商品房预售合同与按揭合同的关系、目前法律规定下银行进行预售房按揭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探讨完善预售房按揭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9.
购房者对开发商的样板房表示满意,与开发商签订订购协议并向其交付了定金,约定双方于某日订立商品房预售合同。后由于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预售格式合同中有样板房仅供参考等不利于购房者的条款,购房者对该格式条款提出异议要求删除,开发商不能立即给予答复,以致商品房预售合同没有在订购协议约定的日期订立的,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的"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开发商应当将收取的定金返还给购房者。  相似文献   

10.
赵勇 《天津律师》2005,(5):36-37
甲(女)与乙(男)系夫妻关系.二人在甲区有一处住房,产权人为甲。2002年6月甲与丙签订了买卖协议.将此房以十万元出售并将该房屋以及甲的户口本.结婚证、乙的书面同意书(甲书写).房屋的产权证等办理产权变更的相关手续交付于丙。丙对该房委托评估并向房管局提交上述资料,经房管局审查对丙核发了房屋所有权证。此后.此房拆迁,丙领取货币安置补偿款15万元。乙得知此情形后以自已系房屋共有人,未在房屋转让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11.
刘会民 《法制与经济》2010,(16):102-103,107
作为现代房地产业开发、销售方面的重要制度,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但在目前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我国,由于法律在此方面规定很模糊,各地对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行为的具体规定也不一致,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法律依据和法理两个方面分析了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合理性。同时,为了保护交易当事人的利益,维护房地产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笔者认为应对其作出一定限制,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将正在建造中的一幢含有商业店面和住宅的综合商品楼向社会预售,已收取各购房户的购房款260万元,后开发公司因感资金不足,又将已预售的商品楼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180万元。此后,开发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被人诈骗,办。之内部管理人员的贪污、挪用犯罪行为,损失大量资金。无法收回。不仅商品楼无法建成竣工,也无法偿还银行的到期贷款,公司被迫申请破产还债,经鉴定.开发公司现已建成的商品楼总价值为240万元。在破产程序中,银行提出开发公司已将该商品按用于抵押贷款,银行依法享有从抵押物中…  相似文献   

13.
范春生 《政府法制》2009,(14):44-45
涉案金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近两年各地先后曝光的街道办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撩开了街道办这一中国特色“行政神经末梢”的面纱。在当前反腐败关键时期,如何对街道办的权力加以规范和监督,对街道干部进行有效管理?有专家预测,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调整改革街道办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天有九重     
这一招也让审判员吃了一惊,他让柳父和柳淇的嫂子先出去等一会儿,单独给柳淇做工作。“你嫂子和你侄女够可怜了,她们没有居住条件,让她们搬出去是不可能的。”审判员不想让门外的那两人听到,压低声音,用手指关节敲着桌子。“她可以改嫁,嫁个有房的。我始终要求照顾我父亲,怎么可能买我父亲的份额呢?何况我嫂子经常虐待我父亲,她应该搬出去。”“哪有那么容易?你嫂子年龄不小,拖累那么大,人的模样一般,再找爱人何其难。你同是女人,怎么不同情她呢。你说她虐待你父亲,是这样吗?你父亲为什么不跟你住呢?我看是你的脾气不好,…  相似文献   

15.
辛汶  晓宁 《法治与社会》2005,(10):34-36
合伙做生意的两人对账目清单发生了争执。一方说账目被改动。另一方称账目是真实的。为此。两人打赌并签下协议:谁输了。谁给对方5万元名誉赔偿费。当鉴定结果出来后,输了的一方却说,这是赌博行为。协议无效,两人最终走上公堂。打赌协议是否有效?学界、舆论界多有争议。也难为了审案的法官……  相似文献   

16.
甲、乙两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开发两幢商品住宅楼,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管理,无论以哪一方的名义开发,最后盈亏各半.合同签订后,两公司共同筹集了开发资金并成立了联合办公机构,但实际开发建设的所需手续包括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预售商品房登记等都以甲公司的名义办理.1997年7月,M银行出资300万元预购住房17套,甲公司与M银行签订了<订房协议>,乙公司的代表也参与了协议的签订.  相似文献   

17.
陈军 《律师世界》2001,(7):35-36
商品房预售,又称“期房买卖”、“卖楼花”,源于香港。它指预售方将正在建造中的商品房卖给预购方,由预购方预付全部或部分房款的行为。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此作了规定。   一、预售合同效力的认定   合同生效的一般条件有三个: (1)行为人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商品房预售为合同行为,当然适用上述条件。这里重点谈谈预售方的行为能力问题。   1.预售方必须符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 44…  相似文献   

18.
预售商品房应允许转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理论界对预售商品房能否转让问题观点不一,有的人认为预售商品房不能转让,因为承购人通过预售合同取得的是一种债权,而债权是不能转让的,同时允许预售商品房的转让会引起市场混乱,对一个尚未完成的标的物进行转让,可能引起很多争议,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更不利于...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开发中几类主要案件的审理对策蔡仲玉一、商品房买卖(预售)纠纷及其处理(一)商品房买卖(预售)纠纷1.商品房价格纠纷。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预售商品房合同。由于预售房屋是一种期货交易,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在建筑期间,因材料涨价,...  相似文献   

20.
商品房预售,俗称“楼花”买卖,是指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约定,由购房者交付定金或预付款,而在未来一定日期内拥有现房的房产交易行为。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商品房预售在房产交易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与现房销售相比,在商品房预售交易中,房屋在预售合同订立时仅处于待建或正在兴建状态,至最后完工交付,尚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困而购房者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加之商品房预售在我国尚无一套十分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因而,实践中,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困开发商的恶意欺诈而处于十分不利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