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家庄市医疗卫生行业前些年 存在着“两难”现象:一是众多 的中小医院业务量逐年减少,造成经营难;二是市民就近看病难。如今这“两难”变成了医院有了新发展,居民就医更方便的“双赢”。这是石家庄市改革医疗体制,探索“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服务出现的新变化。 石家庄市区人口 150多万人,有各类国办医院71所,另有职工医院和街道办事处医院近百家,社会办医更是不计其数,加上十几所部队医院,使得石家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然而,居民们看病选医院并不平衡,或是求“保险”去大医…  相似文献   

2.
徐勇 《团结》2011,(2):22-23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改目标逐渐明确.那就是要向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提法过于笼统.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客观以及深入的分析“看病难,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徐波 《瞭望》1991,(36)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不断发展,是十一亿城乡人民的福祉。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勤恳工作着,救死扶伤,作出自己的奉献。他们中不乏崇高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先进人物。但是,近几年来,这个神圣的行业里,日渐滋长出一些不良倾向,已在广大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成为全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红十字的神圣和纯洁,我们不能不正视那些已经出现的事实。 怨声四起:“看病难”变成了“又难又贵”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1,(43)
都说看病难,但是农民看病比城里人更难。道理是明摆着的:全国的卫生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镇。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用占世界1%的卫生总费用,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使人口健康状况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水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不过且慢自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我国的卫生费用负担公平性指标,即使在发展中国家排队,也落在倒数前茅的尴尬境地,没别的原因,主要是个人卫生费用负担占人均收入的比重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5.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病了就得看医生,但是,面对医改带来的大变局,老百姓担心:以后还看得起病吗?医院忧虑:医疗机构要分类管理,医药要分家,医院将如何生存?记者最近采访了湖北省两家医院的负责人,虽然湖北省医药卫生改革还没有进入实际动作阶段,但他们普遍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坦言── 现在看一个普通的感冒就要花 几百元,医院内部人看病也 不例外,我们医生自己都感到太贵了.承受不了.老百姓已经到了承受的边缘。 过去看病难,住院难,吃药难,是医疗条件不适应人们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条件已…  相似文献   

6.
姜微 《瞭望》1991,(19)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初,“找专家看病难”曾是人们极为强烈的慨叹之一。而今,请医术高明的专家看病,不再是病家的奢望。80年代中期以来,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专家门诊”,已在大江南北的各级医院普遍开设。 北京、上海,这两个代表中国医疗技术领先水平的都市,汇聚着许多医学名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求医问病的人。京沪两地的专家门诊,集中地体现了服务社会,造福于民的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7.
1994年初,江总书记视察了吕梁地区,写下了“艰苦奋斗、振兴吕梁”的题词。吕梁人民在这个题词鼓舞下,经过五年的奋力拼搏,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迅速改变,特别是困扰吕梁人民的“七难”———种田难、花钱难、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学科技难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李燕 《求知》2011,(8):24-25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综合性、体制性的社会问题。有人说,看病难,解决看病难更难;更有人说:"三医"(医生、医院、医药)问题,已成为不亚于"三农"问题的又一社会问题。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要解决好"看病难、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4,(7):45-45
在奥地利,除了大医院和小部分诊所外,大多数私人医生和诊所都不设药房,很多病人看病后必须带着医生开的处方到药店买药,因此药店与奥地利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尽管药店也是“店”,但却是涉及到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对于药店行业的管理,奥地利政府是将其归入医疗卫生事  相似文献   

10.
医疗卫生改革理应寻求解决民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市场是医改中所有问题的归结点。本文在对医疗卫生服务与其市场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中,表明医疗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在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上应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界定,既否决单纯的市场主导,也否决一味的市场化,而是二者的理性结合。  相似文献   

11.
看病难,尤其是在大医院看病更难,这在北京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起因很多,确非短期内所能解决。但是,只要下决心改革,难和易还是可以尽快转化的。记者最近在北京最大的首都医院的所见听闻,就说明了这一点。 去首都医院看病,历来要排长蛇阵。现在这种紧张情况缓和多了。我看了几个科,诊病、领药秩序井然。医生、护士主动招呼病人,尽可能为患者送方便。现在,这个医院的门诊量已经从过去的每日二千五百人次,增加到三千二百人次。住院患者也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七。有些科室还特别增加了星期天做胃肠镜检查以及体格检查等新项目。  相似文献   

12.
贺旻 《民主》2006,(5):1-1
尽管卫生部门一直在采取措施平抑医疗费用,进行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但百姓在就医过程中没有明显感觉到有所改善,尤其是城乡困难群体更是看不起病。“看病难, 看病责”问题更为突出。要解决城乡广大困难群体就医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加大政府投入,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质优价廉”农村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广大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失落     
晚饭后看电视,两个节目不期而遇:先是中央台的“焦点访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说的是长春动植物国的河沟清淤工地,解放军驻长春某部战士们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站在齐腰深的腥臭的泥淖里,正热火朝天地淘挖淤泥。据说是在有关部门请正规工程队“一立方米给500元都不干”的情况下,该部官兵们才决定来这里义务奉献的。但站在河岸边看热闹的人群里,却有几个穿着入时、手持大哥大的青年前战士们起哄,喊他们是“使大兵”,戏他们为“泥报”,问他们“这么卖力挣多少钱”,还向他们扔土坷垃。在公园里春游的几位女大学生看不下去,…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门诊部日前正式成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今后,患者在这个小门诊部享受便利的中医诊疗服务时,看病费用还可以按医保规定进行报销。这几年,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医疗定点机构都是大医院的现状也增加了群众看病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怎么说呢?可以说“0”是没有,也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比它大的太多太多,比它小的也太多太多。有多少比它大,就有多少比它小。自然界中处处有“0”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消费者协会将今年工作的 主题定为“明明白白消费”, 广大消费者在对此拍手叫好之余,也颇多无奈:真正要做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谈何容易?这几年“打假”声势震天,消费者刚刚有点安心,忽然又发现,收费和价格中的“猫腻”也防不胜防。旅游、吃饭、看病,凡是需要掏钱的地方似乎都有陷阱。甚至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院,有的也举起了宰客的刀子。消费者不禁疑惑,我们到底花了多少冤枉钱?不明不白收费消费者花了多少冤枉钱 周末约三两好友聚餐,走进一家不大的饭店,刚落座,尚未点菜,服务员便主动上来为每人斟上一碗“八宝茶”…  相似文献   

18.
保障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包括选医院、选医生和选药店,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是当前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中具有专科特色优势的名医院,能否借势扩张、缓解“看病难”能否不办“综合”一心一意办“专科” 尽管相当多的医院都在为门诊量减少而发愁,正试图以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等办法吸引病源,一些著名的、有专科优势的大医院却不仅门庭若市,而且“看病难”的问题还一直在困扰前去就医的患者。因为记者经常采访医院,便时不时总会有亲友、同事或为了尽快看上病,或为了看上…  相似文献   

19.
在我幼时,淮北乡间大约只有两种人有资格称“先生”:一是看病的医生,他们多兼营药店,坐堂行医,称“药店先生”;二是私塾里坐馆执教的“教书先生”。当时的淮北荒僻闭塞,教育极为落后,我记事的时候,已是抗日战争后期,还只有县城和几个大集镇上才有“洋学堂”,我们乡间只有私塾。  相似文献   

20.
“不成功”的医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老百姓甚至将“医疗、教育、养老”三大支出喻为“新三座大山”。所有这些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受,如今又得到了相关部门研究成果的证实。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了课题报告,既在预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是,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是如此之低: “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当《瞭望新闻周刊》希望就此结论求证、求教于权威部门时,却吃了一个“闭门羹”。卫生部新闻处有关人员称:“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