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享受劳动     
母亲住在农村老家。老家的东院住着一位大学农学系毕业、返乡养猪的大学生。前不久回乡省亲,恰遇这位大哥正在家中的猪舍内忙着给猪添饲料。特别是饲喂那些娇小可爱的猪仔时,他总是专注地看着小猪吃得肚皮溜圆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有一次我问他:“养猪很辛苦吧?”他微笑着平静地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猪粪化沼气,沼气能发电,可供几十户村民照明做饭;沼液冲猪圈,消毒有特效,猪免打疫苗不得病;沼渣是上好的有机肥”,他笑称咱吃的都是绿色食品。“养猪大王”名不虚传,“循环经济”养殖模式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3.
由于用传统天然饲料养殖的生态型传统黑猪肉味香,价格高,对于沂蒙农家来说养几头黑猪就像开一家小银行,因此近几年来在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许多村庄,农民们纷纷用传统饲养方法养殖起被称为“沂蒙黑猪”的传统猪品种,并由此踏上了致富路。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青年农民李金堂便是这些创业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本做着茶叶生意的他,由于机缘巧合,在承包荒山的同时,还搞起了黑猪规模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他的养殖场年创收益上百万元。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青县曹寺镇肖庄子村有个占地40多亩、年出栏2000多头的野猪养殖基地。野猪场董事长陈民章走上养野猪的道路可谓十分偶然。如今,陈民章有了自己的野猪肉专卖店,并且注册了“老陈头”特种猪肉商标。近日,他的“老陈头”特种野猪肉食品产品,被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组委会推广(培育)为中国知名品牌。破产后他办起了养猪场6月26日,陈民章坐在猪圈边上欣赏着小野猪们在圈里“掐架”。他告诉笔者,每天他一闲下来就坐在猪圈旁,边抽烟,边看野猪打架,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对他来说,看自己的“野猪”打架也是一种享受。初见50多岁的陈民章,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用不完的精神头儿。陈民章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5.
享受劳动     
母亲住在农村老家。老家的东院住着一位大学农学系毕业、返乡养猪的大学生。前不久回乡省亲,恰遇这位大哥正在家中的猪舍内忙着给猪添饲料。特别是饲喂那些娇小可爱的猪仔时,他总是专注地看着小猪吃得肚皮溜圆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有一次我问他:"养猪很辛苦吧?"他微笑着平静地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自己养着800多头猪,整天忙得团团转,可一旦同行遇到难题,她总会热心帮助。“自己致富了,也要帮助别人一起富,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这就是河北省献县乐寿镇田庄村养猪大王——彭凤霞的人生信条。  相似文献   

7.
他是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乡村民,以专业手段搞规模化养殖,年出栏上万只羊;他坚信“风险与利润共存”,为了让人们吃上放心肉,他远赴新疆寻市场,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千华 《农村青年》2006,(12):31-33
她和村民一样买不起油盐,却收留贫困患者,给五保户免费治疗;她看护没钱住院的孩子像“自家仔”,而自己的孩子却吃着“百家食”;为维持小小的卫生室,她用光了丈夫打工的血汗钱;她和村民一样要喂猪、做饭,但她的存在却悄悄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她就是“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2006年1月16日,她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06,(9):56-57
无花果成了农民致富“小银行”;茶杆竹唱响农民致富曲;柠檬:瑞丽农民致富的“黄金果”;树下养金蝉,无本赚大钱;一亩小葱3000元;山东农民种“环保花生竹赚“保护价”;“金菇”种在稻田里;大棚羊养虫成了“摇钱树”;翠冠梨“去斑”美容身价涨。  相似文献   

10.
当前职工下岗是个热门话题,而作为公路部门,存不存在下岗,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公路部门是事业单位,吃的是养路费,进了公路就仿佛捧了“金饭碗”、坐了“铁交椅”;而有些人则认为,公路部门由于行业特点强,长期以来相对的保守和封闭,要发展则就要改革,实现包括人才在内的资源合理配置,那么职工下岗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1.
在有“灰鹅之乡”美称的江西兴国县梅窖镇有一位靠养鹅致富的中年农民。短短10年间,他靠养鹅供孩子上了大学,盖了新房。他就是今年48岁的养鹅能手廖章。  相似文献   

12.
《农村青年》2011,(4):61-62
江苏省滨海市东坝镇砂铺村农民张时研饲养蜜蜂20余年,年年获得养蜂高效益,他的养蜂收入每年都达10万元以上,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养蜂大王”。他高效养蜂经验主要一条就是让蜂群常年保持强群强势,这样可使越冬期蜜蜂损失少和饲料消耗低;使春季蜂群繁殖快,培育的工蜂体格壮、寿命长;  相似文献   

13.
张玥  侍行 《农村青年》2011,(5):61-62
最近发生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又将人们的关注焦点引到了养猪行业。那么,在畜牧生产中不用瘦肉精,就不能养出瘦肉率高的瘦肉型猪吗?否。  相似文献   

14.
魏剑美 《工友》2012,(3):46-46
一个乞丐饿得不行了,有气无力地举着一只空碗向路人乞求:“行行好,给我一碗饭吃吧。” “吃饭吃饭,你就知道吃饭。”离他最近的那个路人生气了,胖胖的脸上堆满了愤怒和蔑视:“饭吃多了有什么好?上周还有人被饭噎死了。饭吃多了还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家发达国家都主张节食呢,你还喊什么吃饭吃饭,真是违背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前的他,是山沟里的放牛娃;十几年前的他.怀揣着借来的路费来到南方这片热土;8年前的他,是佛山市一家10元店的店主;现在年仅33岁的他,已成为饰品行业大鳄,年收入以亿计,他创建的“哎呀呀”品牌已拥有160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  相似文献   

16.
幽默长廊     
谁错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中,汽车一辆紧跟一辆行驶着。突然,前面一辆刹车停下来,后面一辆撞了前面一辆的车尾。后面那辆的司机跳下车,大吼:“这么大的雾,怎么在这里急刹车?”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十分生气地回答:“你把车开到我的车库里干什么?”老刁与老精老刁到老精家做客,老精只给他素菜吃。老刁见他如此吝啬,就故意住下不走,想等老精招待他吃酒肉后再走。老精却想撵他。一天老精指着门外远处说:“老兄,你看那儿有个黑影,不知是不是人。如果是人,早该走了。”老刁便反唇相讥说:“那一定不是人,如果是人,我怎么看不到他的…  相似文献   

17.
笑与被笑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湖南人就笑了;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就笑了;四川人说他胆子大,东北人就笑了;东北人说他性子直。  相似文献   

18.
流沙 《时代风采》2014,(15):6-8
在石林赫石工贸有限公司的办公区,亭台小榭、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一块巨石上镌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有的职工在办公区和住宿区的空地自发开辟了几块菜地,种上了茄子、辣椒等蔬菜。采访结束的时候,正值食堂的吃饭时间,一个员工刚好打饭回来,记者注意到,在他端着的饭碗里.有小炒肉、豆腐、白菜等菜肴。当问及他这顿饭需要多少钱时,他一边走—边回答:”都是公司补贴的,吃皈不用出钱。”  相似文献   

19.
刘书勇 《工友》2008,(9):36-37,41
他终年与轮椅为伴,却在艰难的探索中寻求着超值的人生。他会绘画与书法,会修无线电和摄影器材,他结缘于山野的枯树与残桩,雕塑出重量超过自己体重200倍、高度超过身高5倍的“耕牛”、“威狮”、“雄鹰”、“骏马”,成为湖北荆山根雕艺术届一颗闪亮的明星。百折不挠、永不言败,是他的座右铭;奋发图强、愈挫愈勇,是他的立身法宝。 他,就是湖北省南漳县水镜庄风景区残疾职工金江。  相似文献   

20.
在河北省献县小平王乡前王村,无论男女老幼,说起本村最能干也最忙碌的人,大伙都说要数李建华和他的丈夫唐艳军了。李建华管理着5000多只蛋鸡,唐艳军则经营着一个门市,给养鸡户们送药送饲料。夫妻俩“妇唱夫随”,办成了泛区最大养鸡场,而李建华也被同行称为“鸡司令”。然而,谁曾知道,李建华和丈夫是经过怎样艰难的创业,才过上今天的富裕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