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作为一名普通的团场职工,杨青莲先后荣获了兵团、农七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兵团双文明屯垦戍边劳动奖章"等25个光荣称号。特别是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先后4年被评为团优秀共产党员。有人说,杨青莲"能"。是啊,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团场职工,她为团场生产棉花近40万公斤。生产小麦8万多公斤,个人纯收入10多万元,是团场的科技示范户。也有人说,杨青莲"傻"。2000年,单位只付7000元工资,她就甘愿为连队管理了无人要的650亩棉花。当时她自己还承包着53亩地,望着一连片的9块地,几名外来的雇工才干了一个星期,就受不了那份艰苦,走了。她和  相似文献   

2.
曾从事棉花种植16个年头的农五师八十三团一连女职工刘建玲,已为国家生产棉花达240吨,2000年被评为兵团劳模。如今,她又因改造低产田而名震沙山垦区。 刘建玲去年承包一连二分支的一块地,种植了28亩棉花。这块地2000年由一个叫王爱军的新职工承包,由于王爱军缺乏种植技术,又不善管理,结果年底总产只有2.8吨,单产籽棉102.33公斤。王爱军见亏损严重就把这块地给扔了,这块地也从此成了连队的“老大难”低产田。善打  相似文献   

3.
今年42岁的薛显云,在农十师一八四团五连这块土地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凭着自己的泼辣能干,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99年她怀着对兵团的热爱,来到了农十师—八四团,成为五连的一名正式职工,当年,夫妇俩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收入达1万余元。2000年,她承包了30亩棉田。不懂种植技术的她,就虚心向技术人员和老棉农请教,抓住农时精心管理,做到棉田干净无杂草。由于管理有方,30亩棉花籽棉单产335公斤,总产量10吨,当年就实现纯利润1.76万元。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又收入近万元。2001年,她承包了39亩地,年底棉花籽棉总产量13吨,纯收入达2万余元。薛显云又投资1.3万元购买了一台小四轮,夫妻俩仅帮别人解放棉苗、浇水、打顶、拉运棉花收入达1.5万元。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牟秀庆靠土地勤劳致富,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带动了一方农业的发展和周围职工共同致富。2001年,被授予“兵团优秀青年致富标兵”称号;去年,被兵团授予“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1年,她家从农十师一八八团七连搬到一连后,看到这里的女职工很少,除了几个年龄大、快要退休的妇女在种地外,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妇女没有一个人参加土地承包。她大胆地承包了80多亩地。从此,这个平时一到天黑连家门都不敢出的人,却经常深更半夜、硬着头皮到远离连队的地  相似文献   

5.
兵团棉花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对兵团经济影响很大。如何增强兵团对棉花价格的调控能力,本文从奠定价格调控的基础、统一兵团对内棉花收购政策、组建兵团棉花集团、完善棉花价格调控方式、建立棉花价格预警机制、建立棉花市场风险调节基金、加大对棉纺织企业的支持等七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王晓燕是农七师一二五团十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她热爱兵团,热爱兵团这片热土,在承包土地的20年中相信科学,大胆实践,先富带后富,发挥了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被师、兵团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的一天,记者在农十三师红星一场二连17号地里找到刚刚被农十三师党委授予“三八”红旗手的二连职工马学珍时,她正在自己的70多亩棉花地里忙碌着打埂子、捡拾残膜,她一边干活一边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我下次争取当上兵团劳模。我就不信女同志干不过男同志。”  相似文献   

8.
棉花种植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关系兵团农工收入水平。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兵团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效果及"价格保险+期货"的试点效果,对促进兵团棉花种植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棉花主产区向新疆及兵团转移,优质优价导向使棉花产量向质量转移,实现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棉农对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较为满意。兵团棉花种植选择"价格保险+期货"的意愿更加强烈,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及"价格保险+期货"试点正向引导了植棉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决策,同时还存在保险费的缺口严重、棉农对两种棉花政策认知不同,机制约束棉花补贴边界不明晰等问题。因地制宜完善"价格期货+保险"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解决保险费缺口,提高棉农风险认知程度,完善棉花补贴机制,保障棉农收益、稳定生产能力,促进棉花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二师三十三团棉花加工总厂厂长张伯奎,可谓是一位敢创敢干、勇于担当的行业标兵,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短短几年里,带领"一班人"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励精图治,把加工总厂建设成"兵团先进企业"、"兵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兵团棉花清理加工先进企业"、"兵团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合格单位"、2008年被自治区授予巴州A级企业。总厂生产的"孔雀河"牌精品棉花享誉国内市场,成批收归国库,成为兵团棉花加工行业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0.
朱建英是农二师三○团八连的女职工,勤劳肯干,工作积极。2002年她积极响应团号召,率先拿出家里的存款,承包了连队的一块地种棉花。为了夺取棉花高产,她加强科技管理,不但积极参加团连举办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还自费购买了《棉花栽培技术》等书籍,通过学习,提高了管理水平。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她承包的棉花获得了丰收。从此以后,她的干劲更足了,全费自理承包了土地,并把自家鹿圈里的十几吨优质肥,用小四轮拉到地里作肥料。她依靠科学技术,精耕细作,克服了重重困难,几年来,棉花连年喜获丰收,个人纯收入年年都保持在四五万元。在搞好土地承包的同时,小朱还充分利用师团自营经济贴息、贷款的好政策,申请自营经济贴息、贷款4.5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修建了能容纳50头鹿的养鹿场,发展起庭院养鹿业,成为了远近有名的致富女能人。朱建英富了,但她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她想自己在致富的道路上先走了一步,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决心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连队有的职工想发展养殖业,但资金不足。她就主动拿出部分资金帮助别人,还经常给其他养殖户传授养殖经验,带动大家科学养殖。在她的带动下,连队职工在搞好土地承包的同时纷纷利用本地丰富的草资源,发展起养鹿、养牛、养羊等庭院经济,逐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至2008年,她5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尤其是2008年她管理的83亩棉花,总产籽棉5.23万公斤,单产630公斤,创产值29.3万元,年利润达到14.36万元。她就是兵团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勤奋学习为她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张丽英是农八师一四七团十三连的一名普通农工,她依靠勤劳和科技种田,自1991年以来,连续16年包地无亏损,共生产棉花62.9万公斤,创产值230余万元,上缴利润80余万元,先后盈利63万元。她曾多次被团场授予种棉状元、科技致富能手、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4年被兵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3.
母亲(散文)     
母亲还是一个姑娘时,梳着一根大辫子,被送到城里去读书,读着读着就剪短了头发,就上街举起了手臂,走进了一支队伍里去,随着队伍踏上了西去之路。为着理想她固执地穿上了黄军装,为着理想她选择了离家乡最远的地方—新疆的伊犁河谷兵团农场。 在长满芨芨草和芦苇的土地上,划一个方格挖一个地  相似文献   

14.
一师十团塔北医院药剂科主任马静,是一名普通的兵团二代,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兵团多做贡献,展现了兵团二代的英姿。她刚工作的第二个月,就遇上连队一位老职工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急需输血,她自告奋勇,无偿献血,挽救了这位连队  相似文献   

15.
龚效应是1999年从陕西紫阳县来农一师一团一连的劳务工,2000年承包了30亩棉花地,他虚心向老职工学习,有空就问。当年棉花单产380公斤籽棉。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逐渐掌握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特点和管理技术。2007年,团场土地固定承包,连队成片连块的土地都被职工承包了,只有45亩多弃耕地,由于土质太差,年年亏损,无人承包。龚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工,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了25年,她的名字叫张丽英,是一名来自农八师一四七团十三连的青年农工,今年43岁,共产党员。1984年高中毕业的她踏上了十三连这块土地,与父辈们一起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当了一名农工。1991年展示她能力的机会终于来了。团场开始推行两费自理承包,在农工们还在观望,犹豫不决时,她东拼西凑筹集资金1.5万元,毅然大胆承包60亩棉花,这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41岁的王小元是三师四十六团一连的一名普通职工。2000年,王小元和妻子董小宇从山清水秀的四川绵阳来到四十六团一连承包土地,一干就是15年,无论从事棉花承包经营,还是红枣园承包经营,他都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默默无闻地奋斗在农业连队第一线。多年来,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连队的各项公益性义务活动,处处发挥一名兵团人的先锋模范带头  相似文献   

19.
正她叫杨巧英,是八师一四一团十四连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来疆参加工作。工作后一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从2012年开始,她通过种田加养畜的方式,依靠100亩棉花和养殖的100多只羊,这两项年收入达20万元,圆了她的致富梦。2008年杨巧英承包了100亩棉花,由于连队的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自己缺乏科学种植方法,田管时管理不到位,棉花单产还不到300公斤。近几年随着团场"三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引进新技术和种植新品种,对职工科学种植要求也越  相似文献   

20.
人工采摘棉花的历史必须尽快改写,走采棉机械化之路迫在眉睫 2004年,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生产形势来说,无疑是历年来最为严峻的一年。这种严峻,不少兵团人在去年就意识到了。 2003年,棉花价格陡长,再度激发了兵团职工种植棉花的积极性,这使得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和棉花采摘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更加凸现。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