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鸿  杨耀珍 《新湘评论》2014,(18):29-29
一说起村支书李翠英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学堂湾村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这最美的媳妇!"2005年,李翠英67岁的婆婆不幸出了车祸,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仍造成了瘫痪。这对于李翠英和她丈夫来说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公公去世早,本来家里就困难,如今婆婆又瘫痪了,生活更加艰难。于是李翠英和丈夫商量:丈夫负责在外打工养家,自己在家照顾婆婆。  相似文献   

2.
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有个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叫王春萍,她15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患有帕金森病的公公和心脏病的婆婆,成为职工口中孝顺的楷模。8月15日,夜已深沉,春萍正忙着给两位老人赶制两件厚实的毛衣。再过几天,就是公婆金婚纪念日了,她准备好好张罗一下。躺在床上的丈夫催了她好几次:"明天家里的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自古婆媳水火不相容。但这句话如果用在七师一二六团五连职工范丙春和她的婆婆身上,那可就不灵验了。为什么不灵验呢?话还得从头说起。1985年,范丙春和刘永春喜结良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第一年,丈夫就和她商量: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刚开始,她很担心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日久天长必然会产生矛盾,难以相处。但在丈夫的耐心劝说下,她考虑到:丈夫的4个妹妹还在上学,丈夫的哥哥在边远连队工作,公公婆婆年  相似文献   

4.
詹政委 《江淮》2011,(1):27
"我公公肚子痛得厉害,你快点帮助我叫一下医生,我要回去照看他。"前不久的一个深夜,金寨县古碑镇司马村党员何世明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唤醒。敲门者是村里的一位妇女,她丈夫外出打工,留下她在家照看正在上学的孩子和年事已高的公婆。何世明与她非亲非故,但他有义务帮助这位妇女——因为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自古婆媳水火不相容.但这句话如果用在七师一二六团五连职工范丙春和她的婆婆身上,那可就不灵验了.为什么不灵验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1985年,范丙春和刘永春喜结良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第一年,丈夫就和她商量: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刚开始,她很担心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日久天长必然会产生矛盾,难以相处.但在丈夫的耐心劝说下,她考虑到:丈夫的4个妹妹还在上学,丈夫的哥哥在边远连队工作,公公婆婆年龄已经大了,他们身边必须要有人照料.于是,通过思前想后,心地善良的范丙春终于答应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正杨玲,十师一八四团幼儿园保洁员。与丈夫朱连新从相识、相知到结婚,25年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从没红过脸,在一八四团传为佳话。杨玲与朱连新是自由恋爱,于1990年3月结婚,20多年来,她和公公婆婆一直住在一起,使本来不曾认识的婆媳产生了浓浓的亲情。从刚结婚时的不适应,发展到相濡以沫,靠的是她和公公婆婆的相互宽容。刚到一八四团时杨玲没工作,靠丈夫一人维持家庭生活。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她从来不这么认为,公公婆婆是团场朴实的农工,对杨玲也特别好。杨玲也努力去扮好儿媳角色,在生活日常开支上,杨  相似文献   

7.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的职代会上,当宣布扬国霞被评为"和谐小康家庭"时,在座所有的人都由衷地为她鼓起了掌。2005年,杨国霞的公公因中风致使脑瘫成了植物人,这对杨国霞一家是个沉重的打击,性格开朗的丈夫一夜之间长出  相似文献   

8.
正孙美丽是四师七十一团二连的一位女职工,1985年,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大她6岁的丈夫郑大忠,刚结婚时,她俩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第二年就有了爱情结晶,孙美丽与上有老下有小的五口之家生活在一起,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夫妻俩在种好土地的同时,还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老人们总是做好饭等着夫妻俩和孙子回来一起吃饭,一家五口幸福美满和谐安康。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秋季孙美丽公公郑德禄老人因病去世,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落到了孙美丽的肩上,,丈夫在  相似文献   

9.
正刘秀枝,河南省兰考县南彰镇蔡庄村人。1925年农历十月初一生于革命家庭。她的公公婆婆和丈夫都是共产党员。在共产党地下组织地委书记戴晓东、共产党员徐锡鹏(她的表哥)和公婆、丈夫的影响下,她渐渐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打倒日本、保家卫国"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今年40岁的维吾尔族女职工枣丽娜,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1986年4月,枣丽娜嫁到了农十二师三坪农场。她的婆婆早年去世,结婚后一直和公公尼牙孜生活在一起,今年她公公已是105岁高龄,患有老年痴呆病。年迈的公公、两个可爱的女儿和多病的丈夫以及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她一人来照顾。枣丽娜原是农场冷饮厂的一位工人,1998年冷饮厂停产、关闭,她失去了工作。她没有气馁,凭自己的实力和对工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三师红星一场红桥社区居民叶迎春是一个很平凡的女人,30年来,她悉心照料家中父母四亲和多病的丈夫及乖巧的女儿,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爱"的内涵,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尊老爱幼"的赞歌,被当地人称之东天山深处绽放的雪莲花。1990年她和丈夫结婚了,因丈夫是独生子婚后也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这一住就是20多年。1993年的一天,她的婆婆因骑车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七师一二五团医院罗玲的婆婆早年去世,公公又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将三个孩子扶养长大,其中辛苦常人难以想象。1998年罗玲结婚后,丈夫的兄弟均在外地,她的公公就一直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帮助他们操持家务,带孩子,勤劳俭朴。  相似文献   

13.
李女士刚结婚那会儿,用自己的木料制作了一个酒柜,送给了公公刘老汉。李女士的丈夫经常和李女士吵架。李女士在丈夫那儿受了委屈,便向刘老汉诉苦,希望他管教儿子。可刘老汉不管教儿子,还总是向着儿子说话。一次,李女士被气急了,她抄起身边的铁锨,将她送给公公的那个酒柜砸坏了。刘老汉把儿媳告到法庭,要求李女士赔偿。  相似文献   

14.
正高志英,一师沙水处水库管理所的一名普通闸点职工,提起她的一家人,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他们用生活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诠释了家是爱的港湾的真谛。高志英上有87岁的公公,中有患自闭症的大姑子,其实比她就长两岁。有一个女儿,去年大四刚毕业,现在阿克苏打工,虽说五口之家,女儿常不在家,家里就她和丈夫、老公公、大姑子,家虽然不大,但这个家始终充满了幸福、充满了快乐。  相似文献   

15.
正每逢说起自己的家庭时,三师四十五团第一小学校长周兰花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她,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丈夫在团轧花二厂工作,家里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工作的忙碌,常常使她无暇顾及家里的一切,善解人意、退休在家的公公、婆婆,解决了她和丈夫的"后顾之忧"。退休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王海霞踏上开往新疆的火车,穿越戈壁的荒凉,来到农二师三十三团十二连,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周洪全. 由于王海霞与丈夫周洪全公公婆婆都是从河南来的,所以至今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正冯恩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张黄镇的一名普通妇女,2016年登上"中国好人榜",2017年11月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么高的荣誉,表明她有感人肺腑的事迹。她本来家庭幸福,过着平淡而快乐的日子,但家里灾难接二连三降临。先是公公瘫痪,几年后丈夫在见义勇为救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婆媳相处难,但在二师二十九团十六连提起王盈,职工们无不称赞:"她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媳妇。"今年44岁的王盈是二十九团十六连一名普通的职工,与丈夫马德祥1990年结婚,从结婚的第一年开始,就和公公  相似文献   

19.
简介:左静,1962年5月出生,原是黑龙江农垦总局853农场职工,因农场经济结构调整下岗,1995年来济宁打工(先进事迹介绍详见本刊2001年第4期)。1995年8月,左静和丈夫离开853农场来到济宁打工。她到济宁十七中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学校党支部请求接转党员关系,参加组织活动。学校党支部破例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20.
正幸福的家庭人人向往,但幸福的获得却需要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在农二师二十七团综合厂,大家一提起李琼一家,都会说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四口之家。结婚22年的李琼,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她把公公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公婆婆是退休工人,他们有4个儿子,辛苦了一辈子的公婆,就喜欢和三儿子、媳妇李琼过日子。李琼的丈夫罗卫华在农业连队当卫生员,每天早出晚归,碰到急救病人,有时候还不回家。李琼既要工作,还要照顾生病的公公和孩子,家庭的重担压在身上,从无怨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