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央视关于幸福的提问播出后,"你幸福吗"成了热词,并成为2012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然而,这一问题并不被一些文化名人们买账——幸福没简单到随问随答。于丹:让幸福成了一个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在近日的"世界文化格局与中国文化机遇国际研讨会"上,于丹说道:2012年中国人追问的一个主题是幸福,岁末的时候网络上、手机上"你幸福吗"变成被人调侃最多的问题。我们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的文明,当我们的GDP数字急剧上升,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我们众多百姓开始觉得幸福成了一个问题了,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今天需要反省的。  相似文献   

2.
钱守旺 《学习导报》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钱守旺 《新湘评论》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瞿秋白以自己短暂的一生来寻觅生命的真谛。他不但告诉我们怎样做事、做大事,还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么面对历史。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他不仅是一位英雄、一位伟人,在他身上还体现着一种苦苦探寻的觅渡精神,需要我们不断认识、不断开发。瞿秋白以自己短暂的一生来寻觅生命的真谛。他不但是一个英勇就义的烈士,更是一个坦诚的人。他一方面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证明了他不怕死;一方面在临死前又从容  相似文献   

5.
秋颖 《求贤》2009,(9):49-49
职场上,我们往往会面临职业与个人兴趣的选择。很多人都遇到过如下情景:正在做着的职业未必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自己想做的工作,却未必有资历可以进入。一个合适的职业的抉择能带来一生的幸福.而一个错误的决定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代价来弥补。  相似文献   

6.
亚文 《奋斗》2010,(5):44-45
<正>什么是幸福?亲手创办起齐齐哈尔市解放门老年公寓的李铁锋说,"让公寓里生活的老人们感受到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从2001年起,由他一个人创办起来的老年公寓已经先后收住了300多名老人,同时,安置了下岗职工再就业30余名。李铁锋采取的居家式管理模式,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服务,用无微不至的关爱让老人们把老年公寓当成了家,把自己当成了"亲儿子"。创业9年来,他为老年人织就了一片多彩的晚霞、撑起了生活的一份希望,这个守护夕阳,关爱老人的热血男儿,用自己的汗水和爱心撑起了一片创业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天地》2007,(1):32-41
人们常说:婚姻乃人生大事。为什么是大事?因为他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幸福。但这只是对一般普通百姓而言。如果一个人成为一个大人物,当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等,他的婚姻状况,会决定他一生的成败。选择一个好的伴侣,会得到正面帮助,若选择了一个居心叵测的伴侣,则会使自己招来大祸。这话不假。林彪即是一例。当然,林彪的结局主要还是他个人因素决定的,但他的婚姻对之有重要影响,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一天,学生和教授一起散步。他们在小道上看到了一双旧鞋子,估计这双鞋是属于在附近田间劳作的一个穷人的。学生转向教授说:“让我们给那人来个恶作剧吧——把他的鞋藏起来,然后躲到树丛后面,这样就可以等着看他找不到鞋子时的困惑表情。”“我年轻的朋友,”教授回答道,“我们绝不能把自己的快  相似文献   

9.
正幸福是终极目的,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因此,学习雷锋,关键是要学习雷锋的幸福观。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带有三个口袋:一个是装生存需要幸福的;一个是装情感需要幸福的;一个是装成就需要幸福的。不少人只知道向第一个口袋里装幸福,而其他两个口袋老是空荡荡的,这样的人一生最多只有一口袋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听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报告,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杨善洲同志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他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了洗礼,给广大共产党员树立了一座丰碑,他的崇高品质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我们要学习他牢记  相似文献   

11.
找不同     
《北京支部生活》2012,(23):70+64
找不同请您在下面两幅图中找出7处不同小幽默让幸福来追我一天,记者采访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记者说:"老人家,我们看您那么幸福快乐,请您给我们传授一点让自己幸福快乐的秘诀。"  相似文献   

12.
胡正先 《党建》2019,(4):42-43
正我今年102岁了,是一个有着81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从12岁参加红军起,我跟着党一走就是一辈子。参加红军,亲历长征,这些都是我一辈子的光荣和宝贵财富,让我信念永驻。可以说,我这一生是跟党走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幸福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5,(4)
<正>看完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共和国第五任财政部长吴波,竟然能够做到一生无产,来去无尘,真乃了得。一个财政部长,一生只攒了三万块钱,其他的都捐了,这是何等的境界!学习吴波部长的教子方式。他舍得让孩子吃苦,甘心让孩子吃亏,遗嘱中还让后人把分配给他的住房还给国家。吴波部长一生清廉,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这种高风亮节值得我们财政战线所有人学习。如果所有的官员都能做到吴波部长那样,这个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这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他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侯仁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侯仁之在33岁时所说的这番感言,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预言。  相似文献   

16.
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归宿点,也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的根本路线。过去,我们党领导群众闹革命,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是为了给人民群众谋利益;同帝国主义封建买办作斗争更是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建立新中国,让人民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这曾是无数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一些革命老前辈参加共产党,参加革命队伍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摆脱地主的欺压,使自己和其他群众都…  相似文献   

17.
语丝     
足够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但这种胜利是短暂的。 如果你不会控制自己,你就会被别人控制。 如果你想让孩子脚踏实地,就要先让他们肩负责任。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一项工作,你就不要帮助他。 不要寻找幸福,要学会制造它。在一个地方找不到幸福的人,在别的地方也多半找不到幸福。  相似文献   

18.
"喧阗神气散,一静百慧生。"作家创作离不开笔,同时需要一个让人静气思考的书房。有作家曾说:"自己的书房不可以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如此说来,书房是袒露作家心境的地方。那么,作家们的书房到底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平坦,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境,所谓"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卓卫国就把艰苦创业当作幸福.他们一家两口都是残疾人,但他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养牛来养活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卓卫国,1973年出生于第七师一二九团一连,因为右眼先天残疾,左眼视力低,他受尽冷眼,卓卫国的父辈都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他放弃了学业打工.  相似文献   

20.
裴多菲对诗人有种极妙的诠释:“诗人是苦恼的夜莺,不要让他有太多幸福,他才因此有甜美的歌声。”倘若把这一警句,引用到为官者身上,也应该是一种最好的鼓励和科学定位。“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后,整日想的是如何治理兰考的风沙,带领兰考人民早日摆脱贫穷的面貌,连自己孩子想吃一碗肉都吃不上。正因为他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才有那辉煌的一生。到今天,兰考人民一看到泡桐树就会想起当年的焦书记。孔繁森把为百姓服务看作自己的天职,时时处处想的是阿里人民,也正因为他有如此崇高的境界,才留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