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韩建交的20年间,正值世界局势从冷战时代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两国关系在此大背景下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快速发展,差不多每五年就有一个大的提升,从友好邻邦关系到合作伙伴关系再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起进入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层次发展阶段。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最大的入境客源国。  相似文献   

2.
《当代韩国》2012,(3):121-128
8月2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公报。中韩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8月27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开馆。9月27~30日应杨尚昆主席邀请,卢泰愚总统访华,28日与杨尚昆主席举行首次首脑会谈。发表中韩八项共同宣言。  相似文献   

3.
敖英 《当代韩国》2015,(4):113-125
本文以期刊论文和硕、博士学位论文为中心,考察了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韩国佛教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韩国的新罗时期和高丽时期,较关注新罗的入华求法僧这一群体和金乔觉、义天与知讷等个别僧人。同时,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分布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虽然经过这二十几年的研究,大陆地区的韩国佛教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对相关研究主题的海外研究成果关注不够。再有,大陆的韩国佛教研究也有很大的延伸空间,有很多主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建交以来中韩文学交流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发展非常迅速,以作家为主导的两国文学交流,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对中韩建交以来文学交流的相关情况做了一些总结和梳理,分析交流的动因和优势,探寻获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一些展望,希望对未来两国的文学交流与合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政府对中韩建交的影响——以山东省的作用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地方分权和国际化两种力量不仅使得中国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也使它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员。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出于扩大与韩国双边贸易和吸引韩国投资的经济需要,极力向中央政府"陈情"和"游说",从而为中韩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韩建交的早日实现。以山东省在中韩建交中的作用为案例,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何在地方与中央的多重决策中既充分纳入地方合理的利益诉求,又维护中国这个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权威,将是今后中国外交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韩国和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交流史。韩国文学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颇深,20世纪初新文学形成以后,韩国文学也开始译介到中国。韩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译介到中国的韩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急剧上升。那么,建交以后究竟有哪些文学作品、在什么时期、怎样译介到了中国呢?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本论文收集整理了1992~2008年初的这段时间,韩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中译本,并筛选出其中真正能代表韩国文学水准的纯文学(严肃文学)进行分析,以“中韩建交以后中国文坛对韩国纯文学的译介研究”为主题,考察了翻译事实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关系总体上发展稳定,进步巨大,长期保持向好趋势。但经济上的紧密联系,未能解决两国之间潜在的政治不信任问题。在“萨德”事件的刺激下,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恶化。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在地缘政治上作为中等强国的重要性格外凸显。美国不断强化与韩国的军事、情报、供给链合作,试图将其纳入围堵中国的战略联盟。韩国在中美之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战略选边压力。中韩建交30周年是两国重新塑造预期的关键契机。不断强化稳定健康的未来预期,是当前扭转韩国对华态度的关键抓手。中韩关系作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需要两国以高度的责任感,携手并进,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8.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2,(34):20-20
如果两国在未来2-3年内如期签署FTA的话,两国关系将会更上一层楼。2012年8月24日,是中韩建交20周年的纪念日。这20年来,中韩经济关系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第一是物质交流。反映在双边贸易额上,  相似文献   

9.
我想同《当代韩国》的读者们尽情庆祝具有深远意义的韩中建交20周年。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政府以对未来的远见卓识和勇气发表了关于建立两国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1992年,当时我们正准备步人2l世纪地球村时代,那一年中国通过南方讲话进一步促进了改革开放政策,韩国也全面推行了北方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现在中韩建交已逾二十年,两国关系在此期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其原因何在,很值得我们回顾和思考. 中韩两国一水相连,地缘很近,这是有利的地理条件.自古以来双方之间一直进行频繁而密切的交流活动,属于同一个文化圈,有相通的伦理价值观.近百年来两国又同遭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互相同情和支持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是有利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但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两国具有巨大的共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因此必须建立更良好的国家关系,加强合作,争取共赢.正由于以上几个因素,两国关系自正式建交以来一直发展较为顺利迅速,期间虽然有时也有一些分歧和争议,但从大局出发,总能求同存异,化解矛盾,搁置争议,互相谅解,共同维护和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二帅 《当代韩国》2014,(1):91-104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国内关于朝鲜半岛基督教史的研究取到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基督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前的研究、在朝鲜半岛传播历史的研究、教案研究、基督教与朝鲜半岛近代化的研究、基督教与朝鲜半岛政治的研究以及基督教史的比较研究等。中韩建交以来朝鲜半岛基督教史研究的兴盛,得益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经济合作的增强和两国文化自古以来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韩中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分别经历了"发展阶段"(1992~1998年)、"构建阶段"(1998~2003年)、"提升阶段"(2003~2008年)等三个历史过程。现在,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进入"强化阶段",即"充实、拓展两国关系内涵阶段"。中国外交部韩半岛事务副代表徐步对韩中建交20年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指出:"在过去二十年间,两国加强了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韩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完整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两国间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在处理国际和区域问题时始终坚持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原则。"建交21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飞跃发展,但在诸多领域仍存在矛盾、摩擦。因此,本文在回顾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摩擦,并为消除两国关系未来发展障碍提供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率先实现与中国建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国家互动理论的视角来考察中美与朝鲜半岛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学术尝试。朝鲜战争使中美长期处于冲突型互动模式,直至中美建交,两国在朝鲜半岛的互动模式开始转化。中美建交虽然没有立即使两国在朝鲜半岛互动的性质发生转变,但建交给两国领导人带来的认知变化、直接政治互动的增多及两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局部调整,为双方在朝鲜半岛进行的合作性互动提供了契机,由此,中美在朝鲜半岛的互动由建交前的冲突型互动逐渐向竞争型互动转化。  相似文献   

15.
姜长斌 《美国研究》2004,18(3):141-149
《从解冻走向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再探讨》① 于 2 0 0 4年 5月正式推出 ,该书英文版不久也将在美国面世。这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中美关系史研究项目的第三阶段成果。1995年春 ,中美两家研究机构着手进行“当代中美关系史”合作研究项目时 ,双方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如今 10年过去了 ,回首走过的路途 ,确实“有话可说”。一 “当代中美关系史”合作项目盘点至今 ,这一合作项目已经完成了三个阶段的任务。第一至第三阶段总共有 19位中外学者参与这一项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环境史研究既是东南亚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东南亚研究中的一个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合分析东南亚环境史研究兴起的特点,简要概括东南亚环境史研究的重要进展.第二部分是对荷兰著名东南亚环境史学家彼得·布姆加德教授的访谈,布姆加德教授对笔者提出的东南亚环境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给予了回答.希望本文能对开拓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新领域、深化世界环境史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侨乡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研究的瓶颈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撑.郑一省教授的<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研究>一书力图从侨乡研究最薄弱的理论环节入手,在"网络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重网络"概念和理论,对海外华人与侨乡关系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新探索,"从理论上弥补了侨乡研究的不足",也对推动华侨华人学科的理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